IT环境下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式探讨

2008-12-29 00:00:00王海林
会计之友 2008年34期


   【摘要】内部控制是价值链企业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的保证。本文用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目标,并从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关键词】价值链内部控制;控制系统;模型;控制系统要素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越发复杂,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大致包括四种类型:与经济发展、市场情况、公司声誉等有关的经营环境风险;与组织系统有关的营运风险,如作业流程、生产技术及人力资源等;包括汇兑风险、利率风险、坏账风险等在内的财务风险;由诸如天灾、战争、疾病蔓延等不确定因素引起的不确定风险。而价值链作为企业联盟,从其构建开始,就面临着与企业不同的风险。其中既有价值链结构本身的风险,比如构成企业既合作又独立的关系、不同企业文化的冲突、相互的不信任、对利益的不同追求、链中企业缺乏信誉、彼此的依赖程度、各企业的能力差异、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等诸多因素带来的价值链效率低、解体的风险;也有价值链日常运作过程中作业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各环节面临的业务活动风险。这些风险具有不同于企业风险的特点,如:价值链风险具有传递性;价值链风险具有“牛鞭效应”;与企业风险造成损失的成因不同;价值链风险具有独特性。为了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就必须对价值链实施内部控制。
  
  二、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
  
  价值链是由不同企业构成的企业链群,它与单个企业存在很大的不同,价值链内部控制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价值链控制是有条件的
  按照控制理论的观点,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只有能够在有限时间(或步骤)内达到任一控制的目标,系统才是可控的。从已经证明的结论可以知道,一个系统的可控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用大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分析,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分散系统,由于各分散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控制子系统,能够对链的各部分实施局部控制,因此可以证明,虽然每一个企业都是状态可控的,但价值链系统的可控性也是有条件的,要想使整个价值链系统可控,必须合理安排价值链结构。
  (二)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必须兼顾整体与局部目标
  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存在着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和各企业局部目标的矛盾,因此价值链管理应该坚持整体效益最优,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追求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基础上相关企业的利益均衡。从控制的角度讲,就是追求实现整个价值链控制目标下的企业局部目标。
  (三)充分协调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基础
  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虽然依靠对长期的、互惠的利益追求联合在一起,但仍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各企业对控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因此,任何控制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
  (四)价值链内部控制过程从本质上看是价值链系统的自组织过程
  一方面,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彼此之间甚至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对利益的共同追求促使企业结成价值链,在外部竞争环境的作用下,价值链中的所有企业都希望并选择通过合作实现目标,于是在这种系统内部合作—竞争的共同作用下,价值链系统的结构将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这正是价值链系统中各企业子系统协同的结果。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控制理论的思想,通过构建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确保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基于控制理论定义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主要包括控制目标、控制环境、控制机制、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几部分。
  (一)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
  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是指通过内部控制的约束与激励所要达到的目的,它与价值链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是管理目标的具体化。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从价值链的特点出发,其基本目标是建立在协调基础上的各链中企业的利益均衡。
  (二)价值链内部控制环境
  价值链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价值链或链中企业具有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称,是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的基础。构建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时必须从分析自身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价值链实际情况、满足价值链企业发展需求的控制体系。对价值链来说,构成企业的组织文化、企业的结盟方式、价值链结合的紧密程度、企业的诚信程度、企业间信息沟通方式和方法等都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三)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
  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给出了价值链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下来,成为链中企业共同遵守的规范。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构建基础和保障,应该包括价值链企业协调、价值链信息共享、价值链构建、内部控制执行、价值链监督、价值链企业自律几方面。
  (四)价值链内部控制要素
  价值链内部控制要素是指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基于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价值链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后可知,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以反馈控制为主的前馈—反馈结合的复合人机动态控制系统,它应该由标准系统、风险分析系统、诊断系统和交互控制系统四大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
  
  其中,标准系统是在对组织的基本控制观、控制目标和控制纲领具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的行为或行为结果所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是企业管理的操作依据或作业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控制和分析评价控制效果的依据;风险分析系统是对价值链及其构成企业所有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确认、评估、管理的系统;诊断系统是在反馈控制原理基础上构建的系统,它通过对某一过程的产出进行检测和衡量,用实际结果与标准系统中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诊断分析;控制系统是由所有控制活动构成的系统。
  (五)价值链内部控制内容
  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比如,按照业务内容可以分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等;按照业务环节可以分为采购环节控制、生产环节控制、销售环节控制等;按照控制层次可以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针对不同的控制内容应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
  (六)价值链内部控制方法
  价值链内部控制可以采用的控制技术和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规范业务流程、操作规程及业务记录控制,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内部牵制,建立奖惩制度及激励机制,价值链审计等。这些方法构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方法体系。
  
  四、价值链内部控制中IT环境的作用
  
  价值链内部控制中的IT环境既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保障,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需要构建信息技术支持平台来实现结盟企业间的相互协调、信息共享和网上交易。价值链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与集团企业、单个企业的信息技术平台有巨大的区别。价值链的信息技术平台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分布能力
  价值链信息平台既要完成企业自身的业务处理和管理的局部应用,也要支持企业联盟间协同管理的全局应用,因此,它必须是分布式结构,具有较强的分布处理、分布存储和功能分布的分布能力。
  (二)支持异构环境的能力
  
  价值链信息平台是由不同企业的局域网、广域网连接而成,这些网络具有不同的网络硬件平台、网络协议、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如何使这些异构的系统协同运行是该平台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价值链信息平台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具有快速扩展和收缩的能力
  可扩展能力包括平台容量的扩展和功能的扩展两方面。一方面,价值链是一个动态的企业联盟,随时面临新企业的加入和链中企业的退出,价值链信息平台必须能够具有使新加入企业的信息平台及时成为整个平台的一部分、退出企业及时从整个信息平台退出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和价值链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信息平台的功能必须不断随着管理的需要改变,并根据需要调整相应的流程,所以该信息平台必须具备快速扩展和收缩的能力。
  (四)良好的开放性
  价值链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体现在外部系统在允许的前提下能够较容易地链接到平台上,外部用户能够较容易地按照被允许的权限访问系统。只有具有良好开放性的平台才能够真正发挥电子商务、网络化交易的优势。
  (五)良好的集成化
  价值链联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更好地发挥价值链联盟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链中企业内部、企业之间需要集成,业务流程能够顺畅地流转,由此需要构建集成化的信息平台支持业务运作。从集成的角度看,最高效的价值链信息平台应该是一个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过程集成平台,但由于价值链随时面临动态变化的可能,而且每一个企业可能同时处于不同的企业链中,与不同的合作伙伴集成。因此信息平台不应该像单一企业那样高度集成和统一。
  此外,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率也是价值链信息平台必须具备的。
  综上所述,管理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是唯一的。本文基于控制理论思想构建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是研究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的一种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苗东升.系统科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