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与对策

2008-12-29 00:00:00高纪文
中国市场 2008年14期


  摘要:企业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能力。产品开发系统是企业创新的基本环境。如何面对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技术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也日益成为各国普遍的热点。现代技术创新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研究技术创新,赋予技术创新不同的定义。技术创新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服务)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以实现利益(商业利益、社会效益)为目标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新设想(思路)的产生(获取)、技术开发、生产、进入市场首次实现商业化以及新技术扩散整个过程的一切技术经济动态活动的总和。
   不断开发满足持续多变的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企业实现资产增值和自身价值的根本形式。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问题。现代企业必须能够在广泛的地域范围之上,不同结构的企业组织之间,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协调高效地使用产品开发活动的资源,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由此可见,企业创新的核心问题是产品创新,具有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2002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的支出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3%,远低于美国(2.82%)、日本(3.09%)、韩国(2.96%)等”、“我国企业2002年获得的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只有1461件,仅为IBM一家公司当年发明专利3288项的44%”……? 这样的统计数字,在2004年7月6日-7日举行的主题为“国家创新系统中优化配置R&D资源”第23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给与会专家带来震动。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周寄中教授说:“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科学技术在诸生产力要素当中,远未起到‘第一’的作用,这将严重阻碍我国今后的发展。”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还不突出。
   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社会组织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所占份额比,可以说企业占据着半壁江山,有着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组织基础。2000年,我国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16978个,占全国技术开发机构总数的55% 。但是,就企业组织内部来看,我国企业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比重却较低。2002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3% ,大部分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而且这一趋势还有加剧之势。1991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数占52.9% ,这些年不断下降,2002年,仅为25.3% ;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也由 1995年的56.9%下降到2002年的44.8%,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及活动处于萎缩当中。
  当然,在有些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集成、网络、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化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企业科研机构整体实力得到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初步形成。20年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的科研机构、科研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其次,以科技为先导,原始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重点抓了一批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如光电子技术、软件和数字网络技术、基因工程等;第三,开发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推动了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第四,以高校作为重点的产学研结合取得一定进展,部分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第五,民营科研机构迅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创新的内涵不断增加;第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框架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我国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不断完善,为技术创新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二、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是在一些项目的安排上,往往按照国内一些名企和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重大问题关注不够。在科研主攻方向上,习惯于跟踪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思路,选择人家做过并取得成功的项目。长此下去,难以实现重大原始性创新技术创新。
  2.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及创新的关系没有定位好。大多数企业只重视把技术引进来,掌握技术的基本情况,达到提高国产化率即可,忽视了对技术详细的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创新、开发,导致不少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引进。即使对技术进行改造,也是起点很低,未能形成与工艺、技术、装备、试验加工、测试同步配套的整体改造。
  3.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一批破产企业,究其原因,管理决策层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是主要因素之一,这也是管理工作长期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的结果。另外,在资源配置上,部门、地方之间相互分割,重复研究现象比较普遍。在政策导向上,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消费政策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
  4.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没有形成。技术创新能否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关键在于技术成果产业化。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弱,高技术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转化率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尽管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30%左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中介服务机构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协调产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要解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应强化技术创新意识。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具备浓郁的创新氛围。目前,由于企业管理体制及企业资金实力、科技水平、技术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或不够深入;由于技术创新效益的滞后性,特别是基础研究短期内看不出效益,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不高。企业技术创新包括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要冒一定时期的质量稳定性风险;产品创新推向市场后,消费者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面临着一定的市场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应高瞻远瞩,应用战略眼光看待技术创新,克服由于制度、体制等不合理造成的企业短期行为,敢冒一定风险进行产品及工艺创新实验,将企业技术创新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分步实施。科技工作者要立足科技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争做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行业。
  
  第二,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要转变投资方向,建立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多渠道技术创新投融资机构与体系。企业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地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企业要逐步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由于技术创新项目具有规模性、科研长周期和收益不确定性,所以要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风险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助推器。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过程中,可实行主银行制度,建立银企互补机制。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形成创新“双赢”。政府应完善证券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政府要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同时要支持企业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融资和招商引资。
  第三,解决企业价值链中的技术创新难点问题。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涉及到政府、科研部门、企业、中介组织、大学等机构的理念、行为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但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资金、科学技术、市场、管理机制以及这些关键要素的组合效应和整合机理。企业要建立高素质创新企业家队伍和创新人才队伍,构筑人才高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多渠道技术创新投融资机构与体系。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以产品为龙头,把新工艺、新技术渗透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扩大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名牌效应。大力推进组织管理的创新,重塑创新管理机制。
  第四,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缩短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其次,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在技术引进中应加强宏观管理,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对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
  第五,重视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首先,在企业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搞好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扩充科技人员的研究领域,改善其知识结构,使之成为既有技术专长,又有市场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要针对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引进。最后,强化激励机制,在制度上形成“事业留人”环境。
  ?第六,企业要大力推进组织管理的创新,重塑管理创新机制。企业要鼓励创新思想的迸发,使研究与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中诸要素完善地组织、协调、平衡,达到整体上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型”团队,同时要加强产学研联合和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技术创新与经济创新的宏观战略引领、调控、资源配置、整合作用,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合作创新,对优强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扩散的扩散源。现代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权利制约权利,同时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构筑企业竞争情报系统(CIS),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规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各种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第七,建立规范的技术成果交易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我国现阶段,科研部门技术开发能力较强,经济实力相对而言比较薄弱,企业科研力量相对国家科研部门而言比较弱;企业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规范的技术交易市场是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相结合的桥梁。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于本企业经营急需但自身还不具备的技术创新成果,只能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取得,这就要求建立规范的技术交易市场。草企业或科研部门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后应及时申报专利以寻求《专利法》的保护,企业要能通过规范的技术交易信息系统查询急需的创新技术成果,经过规范的技术评估机构评估成果价值,技术供需双方能顺利地交易技术创新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1]严基河,陈佳桂,冯红.现代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6-62.
  [2]叶帆.我国技术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J].决策研究,2003,1:23-26.
  [3]肖峰.当前中国技术发展的若干制约[J].软科学,2002,2:16-18.
  [4][美]洛林·艾伦.开门——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2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