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滑坡成因分析

2008-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8年28期


  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现象明显,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文章指出:高校职业道德研究不深入,职业道德教育抓得不严,社会不良风气不断侵蚀,高校学生素质整体下滑,教师引进把关不严,考评机制不合理等是主要原因。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物流专业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规范是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一、物流专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1)爱岗敬业精神。物流行业是一个工作相当繁杂相当琐碎的行业,它的教育与教学也具有相应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糅合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求各位教师将特别精细的操作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特别的热爱这个专业,要特别的具有耐烦、细致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准备以及行为方式。第二、团结协作精神。现代物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是一个环节众多的行业,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整个的链条就会断裂,物流企业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使各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第三、准时精神。准时就是要求物流公司在配送商品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延误,要在客户指定的时间正点到货。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要坚持准时原则,上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准时,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必须准时。
  
  二、高校物流专业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整体滑坡,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完全“铜臭化”,“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盛行。
  (1)缺少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教师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敬业精神,也可以说是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敬业精神亘古就应该是每一个想成为好老师的首要标准。但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高校部分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正因为如此,有的教师不思进取,缺乏敬业奉献精神,精神状态不佳,得过且过,无意于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工作中过分强调个人利益。有的教师受“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的影响,接受工作不是以服从学校需要为原则,而是以是否有利可图为前提,“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有的教师认为校内的课时费太少,不愿接校内的课,而到外面去讲课挣钱。有的教师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学校培养而获得的资本,置学校和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离岗等等。
   (3)少数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个别教师无心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觉得这三尺的讲台实在太埋没了他的许多能力,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行色匆匆,分秒必争,以至于让人分不出哪个是本职,哪个是次职。如此忙碌,耽搁一、二节课,或请其他教师代课,也就不足为奇了。有的教师流路出不想教书的思想,但又因“没有别的地方好去”,也只好教书混日子。因此在工作中缺乏进取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加之当前高校盛行量化管理,论文的多少往往成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标志,教师凭论文可以解决评职晋升问题,而其社会地位、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又与能否晋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量化管理又催化了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功利心态,在教学上得过且过、敷衍塞责。
  
  二、高校物流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成因分析
  
  究竟是什么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研究不深入,教育抓得不严
  一般高等院校很少对师德师风进行深入的研究,关于师德师风的读物市面上不多,学校也很少采购。对于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非常笼统和形式主义,比如说,只要教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等,没有制定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如人文素养、言谈举止、仪容仪表、性格特征等都缺乏详细的考核指标,对于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就只能人为裁决而不是制度裁决,从而使得职业道德建设缺乏说服力和可持续性。这些指标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本身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目前,不良社会风气主要表现为求财、恋财、贪财的观念与行为普遍,同时,社会舆论也是“财富大比拼,煮酒论英雄”。尤其是物流专业的教师接触到物流行业很多的草莽英雄,导致自己的心理失衡。这样的社会现象这样的价值观念,导致许多教师有意识地放松职业道德学习、降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甚至让自己道德堕落,比如说上课经常迟到、上课不注重讲知识而一味讨好学生、利用考试谋私,拼命从事第二职业,正常的课堂教学马虎应付。大事小事皆不管,只顾赚钱事;风声雨声都不听,独寻利好声。学校的事、系部的事、学生的事,如果不能带来好处就不去理它。
  (3)高校学生素质整体下滑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从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招生比例已大幅提高且居高不下,进入门槛越来越低,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独生子女比重不断扩大,家长的溺爱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加上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偏差与高中应试教育形成的巨大反差,导致高校学生素质整体下滑。物流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它的进入门槛相对更低一些,从而学生素质也要更低一些。然而高校仍然实行混合教学而不是分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组织越来越难,学生思想工作也越来越无效,许多教师也对大众教育产生了理解偏差,将“大众教育”等同于放松教育或随便教育。许多教师因教育难度加大便知难而退,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也就导致了教师素质下降。
  (4)教师引进把关不严
  扩招导致高校教师严重不足,其应对方法有三:一是原有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但这是透支生命的做法,它会导致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迅速恶化,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二是将学校原有不合格的教师从性非教学岗位上重新换回教学岗位;三是饥不择食般地引进教师,只要是硕士毕业生,不管专业对口与否,一律引进,凡是对口专业的本科生,稍加审查也引进。
  这样一来,相当部分不具备教学能力或存在某些道德缺陷的教师上岗了,但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新教师根本没有培训期,比如说让他们先做两年教辅工作,先了解和熟悉教学和思政规律,而是一进来就往讲台上赶,“打铁先须自身硬”,让自身素质不过硬或存在道德缺陷的教师匆匆忙忙上讲台,其结果自然是越搞越糟。
  (5)考评机制不合理
  相当多的高校,包括部分重点本科院校和绝大部分的一般本科院校,在教师考评时严重偏离了教学和育人,滑向了科研能力的评比。诚然,科研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学校长时间出不了科研成果,那么它跟普通的初中高中就没有区别了,也就谈不上发展了。但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学校的科研不是建立在良好教学的基础上,那么这个科研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久就会倒塌,因为教学与育人水平很低,导致生源不断萎缩,学校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皮将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在这种只重科研不重教学的指导思想下,加上教师奇缺导致教师教学任务沉重,于是,教师们只能在鱼和熊掌之间做出选择,结果是降低教学与育人的水平,腾出时间来搞科研。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敏丹.市场经济与教师职业道德[J].江西社会科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