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蔬菜产品销售现状分析

2008-12-29 00:00:00李源生刘金花段宏煜
中国市场 2008年28期


  摘要:以错季蔬菜为主的张北县蔬菜生产,已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目前蔬菜销售现状看,卖菜难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按照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要求,尽快成立技术支持完善,架构合理,管理规范的蔬菜专业协会,对进一步推动当地蔬菜基地建设,逐步扩大蔬菜生产经营规模,促进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北县;错季蔬菜;蔬菜销售;专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 A
  
  一、蔬菜销售现状
  
  该县主要蔬菜品种有:圆白菜、长白菜、西芹、菜花、葱头、生菜、大白萝卜、胡萝卜等。为我国南方各省培育的脱毒马铃薯品种有:郑薯5号,坝薯8、9、10号,荷薯14号、7号,克新1号,无花,中薯2号、3号,大西洋、紫花白等。张北县的蔬菜生产管理在全市同业中发展较快,是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典型,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如2007年该县小二台乡共种植各类蔬菜约1万亩,总产达5000万公斤,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近2600元。对该县小二台乡小二台村和脑包底村菜农生产、销售现状的调查研究如下。
  1. 总体概况
  本次调研共涉及两村146户农户,总体情况见表1:
  
   小二台村和脑包底村均为蔬菜生产专业村,积极的种菜活动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政府引导、专家指导、村委会号召和能人带动发展起来,目前两村种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已达到81.1%和73.6%。两村以水浇地种植蔬菜为主,蔬菜品种主要是白菜和萝卜,亩产一般在5000公斤以上,年总产量为250多万公斤,其它品种蔬菜种植面积较少,产量较低。
  2. 蔬菜销售现状及分析
  调查过程中,通过走访几乎全部种菜户,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整理分析后,共取得57份较完整的调研资料。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蔬菜销售难度调查分析。针对当前农村蔬菜产品销售是否还存在卖菜难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数据显示,有52.6%的菜农认为卖菜难度较小或没困难,说明目前农村蔬菜卖菜难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缓解,但尚未得到完全有效地解决,菜农卖菜仍有一定难度。同时在调查中了解到,只有31.6%的菜农认为蔬菜品种对卖菜难易起到积极作用,近70%的菜农认为蔬菜质量对销售具有一定作用。
  (2)蔬菜销售方式调查分析。蔬菜的销售,一般是一定时间内在村内集中进行。届时有经纪人带着客商到地头或零散、或统一组织收购。多数情况下,菜农主要将蔬菜卖给出价高的客商,但有时也会卖给熟悉的老客户,偶尔也会碰到谁就把蔬菜卖给谁。目前坝上蔬菜销售基本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协会,没有合同和订单,主要是菜商地头收购而随机销售。具体情况如表3、表4所示:
  
  (3)蔬菜销售价格的确定。近年来萝卜和白菜的收购价格较稳定,2007年比2006年略有上升,但总体波动不大,趋于平稳。作为个体经营的菜农,蔬菜销售价格基本不受销售量的影响。对菜农的调查显示,89.5%的菜农认为在蔬菜销售过程中,一般买卖双方还是要要进行讨价还价的,但销售价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买方,由买方操作价格,菜农在交易过程中基本处于劣势地位,对菜农的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数据显示,有96%以上的菜农未加入专业协会。实际上,张北县目前尚未有技术支持完善、架构合理、管理规范的蔬菜专业协会,因此才会形成目前的蔬菜销售方式。菜农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经营者,成为蔬菜产品供应链中的弱势群体。
  
  二、菜农的产品销售意愿
  
  就目前生产规模看,对是否愿意按照订单或合同进行蔬菜生产和销售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只有19.3%的菜农愿意在现规模下按合同或订单售菜。反映了目前蔬菜生产和销售缺乏组织性,当地的订单农业尚未发展起来。菜农对订单农业缺乏了解和认识,许多菜农认为订单和合同没什么用,按着订单和合同种了菜也不一定来收购,时有发生的订单违约事件使菜农心有余悸。实际销售蔬菜时,89.5%的菜农对买方有一定要求,主要体现是菜农愿意将蔬菜卖给出价高的菜商(占总户数77.2%),或卖给老客户(占总户数70.2%)。此外,贪图省事、快捷、碰到谁就卖给谁的菜农也占有一定比例。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蔬菜销售问题越来越引起菜农的注意。成立蔬菜专业协会,实现订单或合同蔬菜生产,成为菜农关心的问题。为了充分了解菜农对蔬菜产品销售的真实想法,我们就此对小二台村和脑包底村菜农的未来期望进行了调查。
  菜农对加入专业协会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有近70%的菜农愿意加入专业协会,见表8的观点调查表。这种态度需要我们的深思,并加以政策扶持和推动。
  
  对大多数菜农为什么愿意加入专业协会,调查显示主要是因为卖菜省事(68.4%认同),价格可以较高(75.4%认同),销路有保障(86%认同)等方面。显示出菜农愿意加入协会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和动机的。
  调查中,在被问及如果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上升后的意愿时,有40.4%的菜农希望将来能够按合同或订单售菜,另有50.9%的菜农态度含糊,见表9所示。同时有92.5%的被调查菜农认为如果有了合同或订单,不论菜价是否低于市场价,都会按合同售菜,表明面向未来看,规范的订单农业发展对菜农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蔬菜生产给当地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值得肯定。其中各级政府及周边院校技术支撑的作用功不可没。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前景被各界人士,包括广大的农村居民看好。
  (2)当地菜农卖菜难的问题目前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难免受到限制,未来“谷贱伤农”事件很有可能发生。
   (3)蔬菜销售方式原始,销售价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菜商,菜农是销售过程中的弱势方。
   (4)蔬菜专业协会和订单农业仅处于起步阶段。
  (5)加入专业协会,按合同或订单生产经营蔬菜,是多数菜农对扩大生产规模后的期望。
  2. 建议
  依托科技、信息和金融等要素,建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Agriculture Product Green Supply Chain,APGSC),以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为保证,将标准化贯穿于整个农产品生产供应过程,是当前国内外公认的能够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食品安全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农产品供应链是由农民(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采购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分销、零售商及物流配送业等“从田头到餐桌”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网链式体系。各类蔬菜产品是社会农产品消费的重点,保证蔬菜生产是我国“菜篮子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是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产品生产部门以农村家庭生产为基本单位,很多农户缺乏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缺乏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常识。成立蔬菜专业协会,按合同或订单开展蔬菜生产与经营,是当前优化蔬菜产品供应链,从而保障菜农利益,保证蔬菜产品安全,满足社会消费需要的有效的生产经营模式。
  根据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要求,根据实际调查的现状,我们认为张北县应尽快成立技术支持完善,架构合理,管理规范的蔬菜专业协会。这应是该县目前解决蔬菜销售问题,进一步推动蔬菜基地建设,逐步扩大蔬菜生产经营规模,避免农村经济发展再次陷入徘徊境地的有利措施。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经济
  
  参考文献:
  [1]方敏.论绿色食品供应链的选择与优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3,(4):265-267.
  [2]张敏.论信息化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J].农村经济,2007,(8):1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