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代公司规模越做越大,我国公司要想迈进国际证券和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就不得不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本文简单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以及独立董事在物流企业的作用.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独立性;股东利益;物流企业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一制度的形成是由美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的。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除公司章程限制外,公司所有的权力都应当由董事会或在其许可下行使。
现代公司作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典型企业组织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财产的原始提供者远离对公司的控制。从保护资本提供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等)的利益出发,在客观上就要借助于一种机制来确保提供者原始财产的安全、保值、增值并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
二、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1.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问题
现有的《公司法》没有给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以存在的空间和条件。我们目前的法律并没有赋予独立董事特殊表决权,目前对独立董事功能、作用的界定与《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规定存在交叉重叠之处,此二者的关系有待协调。
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
独立董事“独立难”,这是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中遇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中国文化中有给熟人“留面子”,在熟人面前“拉不下面子”等所谓的“熟人主义”和“熟人本位”的特征。在“熟人主义”文化特点的影响下,独立董事作为批评者或对立面尽管符合上述种种标准,但总会尽可能的避免提一些令熟人董事长或总经理难勘的事情。
3.独立董事的选任问题
(1)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不明确不具体。从实践看,这些规定并未解决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可操作性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花瓶董事”现象严重。一些上市公司在聘任独立董事时多注重其名望和社会影响,以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为目的,“名人董事”的增多并无益于独立董事履行职责。其次,独立董事的年龄问题。为数不少的独立董事已年逾七旬。
(2)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不规范。首先,“人情董事”现象依然存在。过去,由于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强制性的,且独立董事的选择和任免机制也无章可循,难免出现一些独立董事是由上市公司的主要领导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