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益化管理将目标定在追求零库存、无废品、低成本、高效率及良好的人际氛围。而实施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来源于企业内部物流的控制和生产计划的精确性。引入精益物流夯实精益化管理基石。
关键词:精益物流;精益化管理;基石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示码: A
精益化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制造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被做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行大型的推广。但遗憾的是个别企业仅仅是模仿某个单项技法,如看板管理,没有生产经营观念的彻底转变和管理意识的彻底更新,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限于当时条件、物流发展水平、企业信用、思想观念完全不可能达到准时的要求,难以在企业中完全推行。对精益生产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即使在日资企业中也仅是零星的应用。但如何具体实施?我们应根据中国的企业经营条件,对精益生产提出适当修正,引入精益物流夯实精益化管理基石,拟构建适合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方式。
一、精益化管理的内涵和理论框架
精益化管理就是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市场需求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来拉动企业产生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也就是企业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准时地组织各环节生产,一环拉动一环。精益化管理的理论框架包括“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生产,最大限度的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实施准时化生产和人员的自觉化;“一大基础”指的是从局部到整体、连续性的、旨在消除一切浪费的改善。
二、精益化管理的内容
!.以顾客为中心,这是精益化管理立足的基础。
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出发点,让顾客满意成为企业制胜的武器,企业产品只有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审美化、舒适化的要求,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精益化生产以顾客为中心,不仅向顾客提供服务,而且把顾客看作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对于顾客和各种销售渠道而言,精益化管理注重寻求并维护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把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时甚至宁可牺牲部分短期利益。精益化管理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要求,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在市场营销管理中提倡市场调查深入到用户,全面了解需求并将有关的内容反馈到设计过程,主动销售,用户第一。销售部门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是企业生产过程的起点;而且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力求用户满意,形成用buvJqrRuENoHNjcjm90y1g==户信赖的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无数的回头客和大量的新用户。
2.生产过程实行准时化生产
传统生产管理采用的是一种推式系统,要通过每一个生产节点动态的收集信息并下达生产指令来调度生产活动,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并极大的依赖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准确程度,因此“推式”系统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的增加往往伴随着信息准确程度的下降。而精益生产采用的是一种“拉式”系统,其核心是准时生产制指的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所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零件和产品”,而这种准时化的生产与运输是靠“拉式” 计划管理模式和“看板”发出指令而实现的。精益生产除最后一道工序以外的所有工序都是以下道工序所示的“看板”的内容为其生产指令来组织生产,并向上道工序通过“看板”的形式发出生产指令的,“看板”所示的内容主要有:本工序名称、所需产品或零部件名称、规格及编号、所需时间及其数量。这种管理模式被称之为“拉式”计划管理模式,它与“推式”计划管理模式如刚好相反,推式的计划管理模式是以一定的库存量为前提而实现的连续生产方式;“拉式”计划管理模式没有库存,只存在单个的零件在流动,因此又被成为“一个流”生产。精益化管理将目标定在尽善尽美,追求零库存、无废品、低成本、高效率及良好的人际氛围。而将这一目标实施的最根本保障来源于企业内部物流的控制和生产计划的精确性。
三、引入精益物流
精益物流的内涵和特质。物流概念从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