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由”、“平等”、“人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理念。然而这种纯理论或道德上的抽象概念,尽管表现为法律或政治制度的原则,但在“把一切正义措施都化为灰烬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公平”、“平等”的甜言蜜语,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科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公平的虚伪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指明了正确方向。
关键词:公平;平等;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8)05-0020-04
资本主义社会被宣扬为平等的王国、公平的天堂、人权的王国和博爱的伊甸园。然而,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通过科学分析,揭示了这种形式公平掩盖下的不平等实质,并令人信服地得出结论:资本主义是一种最坏的奴隶制,“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社会)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1](P582)。只有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公平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才能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公平的基本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事业。
一、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理念和道德分析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箴言,也是从启蒙思想家那里继承下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理念。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这些理念的实质作了透彻的分析:“这些权利(自然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是:平等、自由、安全、财产。”[1](p437)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人在不损害他人权利的条件下从事任何事情的权利”[1](p438)。可见,自由这项人权并不是建立在人与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与人分离的基础上,是分离的权利,是狭隘的、封闭在自身的个人的权利,这一人权的实际应用就是私有财产这一人权。私有财产这一人权是什么?“财产权是每个公民任意使用和处理自己的财产、自己的收入即自己的劳动和经营的果实的权利。”[1](P438)可见,这种自由使每个人不是把别人看作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作自己自由的限制。此外还有两种人权:平等和安全。从非政治的意义上看,平等无非是上述自由的平等,即每个人都同样被看作孤独的单子。“平等就是法律对一切人都一视同仁,不管是保护还是惩罚”;“安全就是社会为了保护自己每个成员的人身、权利和财产而给予他的保障。”[1](p439)可见,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
从虚无的理念出发,资产阶级思想家习惯在道德层面上作同样虚无的论证。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反对的。因为,“这种诉诸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做证据,而只能看做象征”[2](P163);而“‘合理调整’财产正是那些在冷酷的必然性面前不得不把一切正义‘措施’化为灰烬的‘经济规律’”[3](P351)。“世界上的一切‘法律和行政规范’对它都无能为力,就象对乘法表或水的化学组成无能为力一样。”[2](P329)另一方面,“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因此,我们驳斥一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道德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企图[2](P102-103)。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2](P103)。
恩格斯举的下面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只要是谈到道德,杜林就能够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但是一涉及到经济学,那就不是这样了。例如这两个男人,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柏林大学生,前者熟悉各种行业,后者除了一张中学毕业文凭和现实哲学,再加上根本没有在击剑馆受过锻炼的双臂,别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谈到平等呢?这个美国人生产一切,那个大学生只是这里帮帮,那里帮帮,而分配是依照每个人的贡献来进行的;不久,这个美国人就具有对殖民地日益增长的居民(由于人口增殖或移民)进行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因此,整个现代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以及其他一切,都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两个男人中产生出来,而且没有一个人需要动武。”[2](P668)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任何从理性上的平等鼓吹都是无谓的谎言,任何道德上的公平要求都是无望的挣扎。
二、对资本主义公平的法和政治分析
除了对资本主义的公平作了理念和道德分析外,马克思恩格斯还从法和政治制度上进行了剖析。以最能贯彻《人权宣言》原则的《法兰西宪法》为例:马克思指出,法兰西宪法在这里也和在其他一切地方一样都保障了自由,但是总是附带着一些法律已经规定的或者可能另行规定的例外情况!这就是运用宪法的方法。这个文件从头到尾是一大套掩饰极其奸诈的意图的漂亮话。宪法的措词本身使破坏宪法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每个条款都包含着相反的一面,而完全取消条款本身。例如:“投票是直接的和普遍的”——“除法律将来规定的情况外”。宪法一再重复一个原则:对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例如,结社权、选举权、出版自由、教学自由等等)的调整和限制将由以后的组织法加以规定,而这些“组织法”用取消自由的办法来“规定”被允诺的自由,在这些细节里重新恢复了无耻的暴政!这个虚伪的宪法中常常出现的矛盾十分明显地证明,资产阶级口头上标榜是民主阶级,而实际上并不想成为民主阶级,它承认原则的正确性,但是从来不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原则[4](P579-589)。恩格斯更揭露了法律背后的经济力量的作用:资产阶级的力量全部取决于金钱,所以他们要取得政权就只有使金钱成为人在立法上的行为能力的唯一标准,用金钱的特权代替已往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这样,他们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使选举原则成为本阶级独有的财产。平等原则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一笔勾消了,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的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5](P648)。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也并不更好些。“实行自由竞争无异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也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资本家,资产者则成为社会上的第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了第一个阶级以后,它就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个阶级。”[3](P362)“在现代共和制下终于不折不扣地实行在一切君主制下仍然受到某种限制的政治平等。这种政治平等除了声明阶级矛盾丝毫不涉及国家,资产者象工人有权成为无产者一样有权成为资产者,又能是什么呢?”[6](P167)所以,“依我看来,民主制和其他任何一种政体一样,归根到底也是自相矛盾的,骗人的,也无非是一种伪善(或者像我们德国人所说——神学)。政治自由是假自由,是一种最坏的奴隶制;这种自由只是徒具空名,因而实际上是奴隶制。政治平等也是这样”[1](P576)。恩格斯指出,民主制度不能实现真正平等,于是就要求共产主义制度对它进行帮助;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1](P582)。要解开资产阶级漂亮的理论语言和资本主义可怜的不公现实的反差之谜,就要进行经济的分析。
三、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经济和生产方式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经济分析按如下逻辑层次展开:
第一,等价交换的表面平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的平等假象作了概括:只要把商品或劳动还只是看作交换价值,那就是把进行这一过程的个人即主体只是单纯地看作交换者,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他们所交换的商品是等价物。使用价值的自然差别,是他们在交换行为中的社会平等的前提,于是他们彼此不仅处在平等的关系中,而且也处在社会的关系中。
除了平等的规定以外,还要加上自由的规定。谁都不用暴力占有他人的财产,每个人都是自愿地出让财产。因此,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的这种基础而已。
因为只有在发达的货币制度下交换价值制度才能实现,所以货币制度实际上只能是这种自由和平等制度的实现。对卖者来说,一个用3先令购买商品的工人和一个用3先令购买商品的国王,两者职能相同、地位平等——都表现为3先令的形式[7](P192-199)。这里,处处是开满康乃馨的平等的伊甸园。
第二,平等在资本的生产中消失。马克思继续分析道:在现存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总体上,商品表现为价格以及商品的流通等等,只是表面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的背后和深处,进行的完全是不同的另一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个人之间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就消失了。
人们忘记了:交换价值作为整个生产制度的客观基础这一前提,从一开始就已经包含着对个人的强制,决不是从个人的意志产生的,因而个人完全是由社会所决定的。在交换价值和货币的简单规定中已经潜在地包含着工资和资本的对立[7](P200-201)。
这一切表面的平等都是由于流通的形式造成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是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一离开流通领域,进入门上挂着“非公莫入”牌子的隐蔽的生产场所,就会看到,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8](P199)。这样,“交换变成了自己的对立面,而私有制的规律,——自由、平等、所有权,即对自己劳动的所有权和自由支配权,——变成工人没有所有权和把他的劳动让渡出去,而工人对自己劳动的关系,变成了对他人财产的关系,反过来也一样。”[9](P187)所以,“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8](P324)
第三,在资本生产的条件下,工人不可能通过节约达到与资本家平等的地位。马克思指出:由于工人以货币形式,以一般财富形式得到了等价物,他在这个交换中就是作为平等者与资本家相对立,至少从外表上看是如此;事实上这种平等已经被破坏了,因为这种表面上的简单交换是以如下事实为前提的:工人与资本家发生关系时是工人,是处在与交换价值不同的独特形式中的使用价值,而交换的目的对于工人来说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是直接的必需品,是生活资料,而不是交换价值本身,不是财富。
个别工人要为了财富的形式而牺牲物质的欲望,即通过禁欲、节约、紧缩自己的消费,做到从流通中取出的财物少于他提供给流通的财物。这是通过流通本身唯一可能产生的致富形式。毫无疑问,这种手段就会毁灭他自己的目的,而且使生活降低到维持动物般的最低限度的需要和生活资料的水平。直接的后果就是降低劳动力的生产费用,从而降低劳动的一般价格,最后得到最低限度的工资。
同样,如果所有工人都积蓄,那么工资的普遍降低就会很快使他们退回到应有的水平。因为工人普遍积蓄就会向资本家表明:工人的工资普遍过高了,他们得到的工资超过了他们的商品的等价物。
工人通过节约所能做到的,顶多是能够较好地承受价格的调整——价格的涨落。工人在营业兴旺时节约,以便在营业不振时能够勉强维持生活,忍受开工不足或工资降低等情况,造成工人牲畜般的处境。也就是说,只是更合乎目的地分配自己的享受,而不是赚取财富。这也正是资本家本来的要求,可以减轻资本家在危机时的负担。
官方储蓄银行付给工人最低利息,以便让资本家从工人的存款中赚取巨额利息,或者让国家吃掉这些存款,这样,工人只是加强了自己敌人的力量和他自己的依附地位。可见,不管怎样,工人都不是为自己节约,而是为资本节约。工人的积蓄变成资本,又要求劳动作为非资本来同资本相对立。于是,在一个环节上被扬弃的对立又在另一个环节上重新建立起来[7](P242-248)。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通过勤劳和节约达到致富而实现与资产阶级平等的幻想,终究是工人一厢情愿的美梦和资产阶级安慰工人的蒙药。
第四,不平等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扩大的方式不断再生产出来。公平本身是一种经济关系,是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资本主义正是通过自己生产方式的再生产,使一切公平的要求变得无望。“因为工人本身的这种再生产是资本的条件,所以工人的消费也不是直接表现为资本的再生产,而是表现为这样一些关系的再生产。”[9](P189)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这种关系的再生产,而且是这种关系在日益增长的规模上的再生产。社会劳动生产力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与工人相对立的财富世界也作为与工人相异化的并统治着工人的世界以同样的程度扩大起来。与此相反,工人本身的贫穷、困苦和依附性也按同样的比例发展起来。这种关系是在对于资本家这一方越来越有利而对雇佣工人那一方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再生产出来的。与此同时,这种关系表面上的平等、自由的商品所有者的假象也消失了[10](P123-124)。“这样一来,有产阶级的所谓现代社会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协调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根据,于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被揭穿: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11](P125)资本主义是平等的坟墓,是与公平背道而驰的制度。
可见,资本主义是公平的背离,但不是公平的终结;社会主义是公平的开始,但不是公平的完成。了解资本主义多么不公平,正是为了明确什么是作为资本主义扬弃的社会主义公平,从而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责任编辑:何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