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8-12-24 05:48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东城区少年宫活动

王 丹

编者按:“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使学生把最好的方面展现出来的那个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诠释教育的真谛。怎样才能使学生把最好的方面展现出来?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创新兴趣小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火花不时迸发;创新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童真袒露中,能力得到锤炼、思想得到升华。在这里,风华正茂的学子们正蓄势待发,展翅欲翔……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位于首都北京的心脏位置。这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丰富。置身于资源丰裕的优越地理位置,依托充足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东城区少年宫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和卓有成效的育人实践。

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的“少年宫人”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处理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解决着校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障碍;用“道中庸而极高明”的思维方式,大胆地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处理着少年宫与外界以及少年宫内部之间的种种关系与矛盾;树立并强调“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更有为”的辩证观点,努力推动着校外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让爱与信念植根于校外教育的沃土

2008年初冬的一个周末,记者如约来到了位于东二环路畔的东城区少年宫。恰逢少年宫主办的传统赛事——全区青少年英语口语比赛盛大“开锣”。一大早,首批一千多名报名参加比赛的中小学生和众多陪同的家长把少年宫烘托得热闹异常。

少年宫主任邓敏和往常一样,一遇到宫里承办市区大型活动,总是第一个早早地赶到单位,而教师们也已经习惯了在每一个紧张的活动场上看到这个能让他们心里踏实的身影。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在少年宫教职员工的疏导与引领下,水泄不通的人群立刻有条不紊地进入各个分赛场,没有半点混乱与嘈杂。

走在孩子们中间,看着身边一张张洋溢着欢笑与兴奋的小脸,感受着少年宫领导和教师们努力营造的充满爱与和谐的氛围,我的步履也不由地变得轻快起来。和邓敏主任的交谈也以此为话题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展开。

从17岁那年进入东城区少年宫,在老同志的栽培下成长并从此与校外教育结缘,至今,邓敏已在校外教育战线奋斗了整整38个年头了。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邓敏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心智都献给了挚爱的校外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在校外教育园地里执着、坚强、快乐地耕耘与守望。

从1985年起,邓敏开始担任东城区少年宫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不论是当一名普通的教师,还是担任肩负少年宫发展大计的“掌舵者”,邓敏都努力追求人生闪光的轨迹,同样也成就了每个角色的精彩。工作中,她眼界胸襟开阔,还能够行而脚踏实地;她惯于追求卓越,亦讲求整体之协调。这些特点为她带领东城区少年宫的全体师生员工快速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也为她领导东城区少年宫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求得发展找到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上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校外教育的发展需求,东城区开始积极筹建一座新的少年宫。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及教育行政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也得到了驻东城区的中央、市属机关、驻军、企事业单位,区属各单位的热情支援,有160多家单位出资赞助。邓敏接手少年宫主任时,正值少年宫新宫开建,工作千头万绪。

然而,新宫的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严重时曾一度停工。邓敏和教师们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四处奔走游说,争取领导支持,筹集建设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新宫在历经被教师们戏称为“八年抗战”的漫长建设后顺利竣工。那一年的“六一”前夕,东城区少年宫迁入新址。

新的少年宫大楼位于东四十条立交桥北侧,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浅色墙体,绿色琉璃瓦屋顶,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设有剧场、展览厅、游艺厅、天象演示厅、木偶小剧场等大型活动场所,有开展科技、美工、文艺等活动的专用教室30多个,还有专门为接待中小学生参加冬、夏令营使用的小小旅行站,整个少年宫可同时容纳3000名少年儿童参加活动。

“要做就要做最好”——秉承着这一工作思路,为满足开展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打造高效实用的硬环境及和谐健康的软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动基地,邓敏与领导班子成员早在进入新宫之前就共同研究制定了少年宫要“争取一流的设备,建设一流的队伍,实现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活动”的工作目标。

“确定了发展的目标,应该说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表达了我们内心对事业的期盼和憧憬,‘一流是没有止境的,却又是有奔头的。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实现目标的过程是长期的、艰苦的,我们看重的更应该是实现的过程。”邓敏如是说。

目标催发出蓬勃向上的激情与力量。本着“全宫一盘棋,整体协调,优质发展”的总体思想,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为理念,“扎实地把已经起步的工作做好,清醒地把尚不完善的机制进行补充,构建充满尊重、责任、关爱的少年宫文化,促进教师、学生发展,促进少年宫和谐发展”——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东城区少年宫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新的“成长”。

让每一位教职员工真正成为少年宫的主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一个人路过工地,看到三个工人在砌墙,路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闷闷不乐地说:“在干活。”第二个人漫不经心地说:“在赚钱。”第三个人快乐地说:“在造一座美丽的宫殿。”若干年过去了,前两个人依旧在砌墙,而第三个人却成了建筑工程师。

虽是故事,却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当作一项不可多得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才能获得成功。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更对学生的未来具有长远而不可逆的影响。所以,更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

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能有所追求、有所理想——在邓敏管理理念的背后,是她对“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的深刻理解。没有了个性教师,给学生创设最适宜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正如采访中她所说的:“在校外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教师带动一个好项目。教师是少年宫的第一资源,对少年宫的持续发展、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于是,在尊重差异、人尽其才、满足教职工不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东城区少年宫极尽所能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潜能,充分发挥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尊重是人与人交流的出发点,既要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意见,又要为整个团队的进步找到最佳契合点。东城少年宫的领导班子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被关注和爱护的幸福。”因此,他们对每一个人都十分尊重,无论是德学兼备的老教师,还是略显青涩的青年教师,或者是朝气蓬勃的学生,甚至是负责少年宫设备维护的普通工人。

就拿少年宫为数不少的职工队伍来说吧。对这个群体,东城区少年宫领导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创造条件让所有的职工都去学习一门专业技术,每个人都具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这样不仅有利于单位的交叉岗位设置,节省人员配置,促进后勤服务、保卫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同时对于个人来说,技术专业让大家增强了自信,同时使经济待遇得到了保障。热爱、尊重、责任、幸福、依恋,这一切如同连环链,在东城区少年宫的教职员工中间发生着连环效应,影响着教师的精神世界,也诠释着“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真正成为少年宫的主人”这一理念深刻的内涵。

有时候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明显;能力出众的人,往往个性鲜明。但凡有这样的教师,只要大节不亏,有发展前途,东城区少年宫就敢大胆启用。比如,有教师专业能力很强个性也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有的教师工作时间不长,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工作开展起来难度比较大,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邓主任在班子中总是倡导这样一个思想——必须敢树,并坚持自己“塑造人”与“抓大节”的用人原则:看中教师们在专业领域中的造诣,其他的毛病给他改的过程和改的时间。

有人说,宽容是最深刻的尊重。

这种尊重,让每位教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这种尊重,让每位教师都能放开手脚,在少年宫的天地里大干一番。

这样一来,即使没有领导的督促,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对这种做法,邓敏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引导教师做事,但决不替代他们做事。”因为在东城区少年宫,“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少年宫的主人”,这是邓敏管理理念的核心,也是她支撑起少年宫管理大厦的柱石。

得益于此,东城区少年宫的许多教师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如许巍巍老师的“工作室式”活动模式,获得北京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罗珍老师的“专题研究式”活动模式,在全国“成就未来”大型展览中获得儿童美术教育“学术奖”;“个别指导”型、“小组活动”型、“集体活动”型是校外教育机构中普遍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但一般都按项目和层次的不同分别使用。这几年,东城区少年宫的手风琴、琵琶、古筝等兴趣小组的老师们发挥集体智慧,把几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不但每个教师都开办了几种教学形式的“班”,而且在活动中将几种教学形式混合起来使用,提高教学活动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他们那种一心扑在校外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奋斗、进取精神,为东城区少年宫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让学生的潜能和禀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样为学生潜能和禀赋的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教育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并致力于每个孩子的智慧和形成他们的个性特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这是东城区少年宫教育的实质,也是他们为孩子们选择的成长之路。

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就要给他们提供多种平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东城区少年宫积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艺术培训等教育实践活动,构建起了一种既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又能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多年来,东城区少年宫始终把发展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培养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对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质量放在首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活动为主”、“以实践为主”、“以自愿为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如今,少年宫每年都要吸引近3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样性的活动不仅为不同个性差异的少年儿童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而且为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创造了宽松活泼的氛围。少年宫还专门成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红领巾交响乐团、少年室内乐团、少儿京昆剧团、古筝艺术团、少年合唱团、手风琴乐团等;在艺术类培训活动中,开设了30多个门类、200多个兴趣小组,为部分组员走上专业道路打下了基础。每年都有不少组员在国际、国内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国际音乐界誉为“小提琴天才”的杨天娲,著名童星关凌、叮当,全国杂技魔术“金菊奖”获得者杨露璐等一大批少年优秀人才从少年宫脱颖而出。

是把学生拘在活动室这块小“责任田”里“精耕细作”,学好有限的知识,还是让他们到缤纷的世界中,汲取更丰富健全的营养?“不拘一格育人才”——这是东城区少年宫给出的答案,也是东城区少年宫最大的特色。他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创造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教育天地!

——金帆音乐厅作为北京市惟一的教育音乐厅,以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为根本任务和职责,面向全市的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普及高雅音乐。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和老人在这里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华,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这里是普通百姓的音乐天堂。在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金帆音乐厅以教育的名义和音乐的力量聚集起商业大厦无法企及的人群。

——金帆画廊也是东城区少年宫特有的品牌项目。少年宫在此多次举办了组员美术、工艺、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以及东城区部分中小学美术课堂成果展览、北京市校外优秀教师优秀作品展等,吸引了近万名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参观。2001年举办的“新北京、新奥运”主题书法展,一幅由29名学生书写的29幅书法作品制成的长卷被中国奥申委保存。

——体验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是逐步获得感性认识的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校外教育特别强调实践活动与直接体验对于少年儿童发展的必要性。为此,东城区少年宫一直把适当组织组员参加比赛、演出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高组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渠道。如书法、美术班的学生去农村参观考察写生和为农民书写春联;文艺部学员到老干部活动站和部队慰问演出;舞蹈组组员到国际演艺学校考察了解杂技学员的训练和生活、与杂技学员手拉手交朋友;朝阳公园的国庆游园会上有少年宫组员的舞姿;怀柔山区回响着京昆小组的唱腔;加拿大国际多元文化节、巴黎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澳大利亚华人春节大联欢,也都留下了少年宫学员出色的表演。

——为了给广大青少年成长提供展示才华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东城区少年宫抓机遇、促发展、搞特色、树品牌,努力探索群众活动新的模式,开拓群众活动的新途径,先后创建和适度发展了“俱乐部”的组织形式,组建了“卡通”俱乐部、雏鹰队干部俱乐部、小影迷俱乐部、中学生有约俱乐部、小茶人俱乐部、书法爱好者俱乐部、青少年集邮俱乐部,闪光摄影协会(实质上也是俱乐部形式)等等,共吸纳会员3000多人。“俱乐部”是一种会员制的组织形式,这种会员制的俱乐部把具有相同爱好的少年儿童组织在一起,通过讲座、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他们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增长技能、提高能力,受到少年儿童、家长和学校的欢迎。

同时,“少年宫人”深知,在新的形势下,校外教育既面临着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学校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情况下,校外教育怎样创造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实施素质教育?仅靠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必须寻找新方法,研究新手段。基于此,东城区少年宫注重做好学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以此为指导在全区范围内,策划、组织、开展了大量有影响且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并注重活动的指导性与推动性,确立了少年宫活动中心的位置。

东城区少年宫努力研究和寻找中学和小学结合、共青团和少先队结合的突破点,加强和完善校外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的覆盖面,着眼于实效,构建起了立体的德育网络,先后设计、组织了一系列获得各方面一致好评的精品活动,如努力推广“假日小队”、“雏鹰俱乐部”、“红领巾考察团”、“社区少先队”等多种组织形式,夏令营、参观工厂、住进农家、模拟考古等多种活动形式,鼓励广大青少年涉足不同领域、不同环境去实践,活动中挫折与成功并存。他们还紧紧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立意新颖的,诸如少先队鼓号队大赛、少先队集体舞大赛、“红领巾DISCO欢乐健身活动展示大赛”、“文明小使者”儿童剧大赛、“文明火花撒京城”中小学主题火花创作大赛、“东城,我为你骄傲”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迎奥运”啦啦队创意大赛等具有时代性的大型少先队教育活动,在全区少先队组织活动中,起到指导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到:“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东城区少年宫同样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将服务对象瞄向特殊群体。连续几年,他们每年都精心策划组织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六一”游宫会,设“文明游戏”运动区、“动手动脑”体验区、“欢乐天地”娱乐区等等。活动围绕体验教育展开,体现参与式原则,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参加游宫会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实践、感悟、成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像少年宫邓敏主任所说的:“来京务工人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其社会地位如何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京务工人员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关心他们的下一代,东城区少年宫义不容辞!”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让校外教育惠泽更多的孩子,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孩子有机会在校外教育中受益,东城区少年宫将这句话变成了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千年之前,柏拉图问道:“哪一种生活值得过?”

对学生来说,应是探索与发现的生活,这种生活会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修筑一条成长的大路。

对于教师来说,应是思考与对话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们拥有教育的理想,不因现实的强大而放弃热情,相反,却能乐此不疲地去点燃学生的梦想。

对于东城区少年宫这样一家全国知名的校外教育机构来说,应是为了师生的探索与创造营造良好环境的生活。在这里,师生享有着自由,从而拥有了飞翔的力量;师生能放飞想像,从而朝向高尚的理想;师生的探索被容许,从而满怀了前行的勇气;师生的创新被鼓励,从而有了不断突破自己的希望……

采访手记:

离开东城区少年宫后,我们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她成为全国知名的校外教育机构?

与现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众多新建宫来说,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东城区少年宫从外观上看并不是最壮观、最现代、最漂亮的。她给人更多的感觉是朴实、无华。

然而,东城区少年宫真正有重量的,是流淌在每一位教职员工心间的那份对事业的认同与拼搏,是少年宫和谐融洽的氛围和勤奋工作的风气,是那些在每一次活动中沉积下来的细节和故事。这些故事,贯穿着少年宫的办学理想,有着承续少年宫精神的力量。

爱因斯坦说:“把所学的东西全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剩下的教育就是人文素养,就是环境的感染、思想的渗透和文化的浸润,就是在学生的观念、气质、性格、习惯等心理要素中形成的比较持久而稳定的特征。在东城区少年宫,无论是和风细雨般的习惯熏染,还是大气磅礴般的理想锻造,都以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形式,直指学生的心灵。这,也许就是东城区少年宫给予我们的启示吧!□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东城区少年宫活动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六小”活动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南昌市少年宫学生作品展示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免费“染发”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