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2008-12-11 07:56殷晓娟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4期
关键词:明治维新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殷晓娟

—、16世纪至18世纪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9年)。

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革命领袖:克伦威尔。

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高潮: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结束:1688年宫廷政变。

建立政体: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权利法案》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过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历史意义: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革命领袖:华盛顿。

革命任务: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建军:1775年举行大陆会议,组建军队,华盛顿任总司令。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胜利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法国的支持。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年)。

原因: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为革命作了思想动员;18世纪末,法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法国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第三等级要求变革;法王路易十六时期,出现了财政危机。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颁布文献:《人权宣言》。

过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第二次起义,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793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雅各宾派上台,法国革命进入高潮。1794年反对罗伯斯庇尔的人发动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结束,法国革命高潮结束。巩固: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拿破仑颁布了《法典》。

复辟:1814年第一帝国覆亡,封建王朝复辟。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美国内战(1861—1865年)。

根本原因:南北矛盾不断激化。南北矛盾表现为:劳动力、关税、西部领土的开发和使用等问题。其中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

导火线:1861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转折: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历史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俄国1861年改革。

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点:改革是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法律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日本的明治维新。

(1)倒幕运动。

背景:国内: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将军手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国外: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加紧侵略日本,首先打开日本门户的是美国。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斗争的矛头指向幕府。

时间:1867—1868年。

领导者:部分中下级武士。

结果: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明治维新。

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幕府统治危机引发倒幕运动,扫除了明治维新的障碍。

开始时间:1868年。

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形成,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倒幕派建立新政权以后,大刀阔斧地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几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比较

1.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

(1)相同点:①起因相同: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②革命过程相同:都颁布了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的纲领性文件,都出现了一位重要的领导人物,都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③性质相同: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④结果相同: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①起因有所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内战是南北矛盾激化的结果。②性质有所不同:内战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奴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又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民族解放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③结果有所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统治,对欧美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2.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

(1)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发生在国内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时期。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相同: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性相同:两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①背景有所不同:日本是国内资本主义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幕府统治出现危机;俄国是农奴制阻碍俄国的发展,农民暴动威胁沙皇统治。②目的有所不同:日本是为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建立欧美式资本主义国家;俄国是为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建立庞大的帝国。③内容有所不同:日本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进行改革;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猜你喜欢
明治维新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危险的侵略者”
浅析女性对于日本明治时期音乐教育的贡献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着色”历史画面,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历史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