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饰之美

2008-11-27 08:56
大舞台 2008年4期
关键词:实用性

王 丽

【摘要】半坡装饰品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半坡遗址出土的装饰品,并同现代饰品进行分析比较,本文提出了半坡遗址装饰品对现代饰品设计发展的影响,从而得出从古至今的串饰之美。

【关键词】半坡遗址 云雷纹 现代饰品 实用性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中国内陆中心。半坡遗址坐落在西安市浐河东岸半坡村北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的聚落上,距今约5600~6700年之间,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半坡遗址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其中出土了1900多件饰品,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使人们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艺术的真实感受。

一、半坡遗址装饰品的概况及其特点

半坡遗址的葬墓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原始信仰和思想意识形态最充分的体现。共发现250座,分为两种:一种是埋葬成人的墓,共174座;一种是埋葬小孩的墓,共76座。但其中有随葬品的墓葬共71座,其类别有工具、用具和装饰品,其中以陶制容器为最多,装饰品次之,其共计9类。以形状分有环饰、璜饰、珠饰、坠饰、方形饰、片状饰和管状饰等类。从功能来说,有发饰、耳饰、颈饰、手饰和腰饰,还有个别的嵌锁饰。从材料来说分有陶石、骨、牙、蚌、玉、介壳等,其中陶制的最多,石制、蚌制的次之,骨牙制的较少。由此可得,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骨角工具,并且用途趋于专门化。从石器制造的角度看,除了使刃部更为锋利,增强实用功能之外,对美的追求也是重要的因素,装饰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另一个需求——对美的需求的产生。

装饰品是半坡人闪动着非凡灵气的艺术种类,是除服装外附加在人体上的装饰,如头饰、发饰、耳饰、项饰、胸饰、腕饰、指饰、扣饰、腰饰、脚饰、及巾、帕、扇、包、佩刀等佩饰。其中环饰类是数量最多的一个种类,约占全部饰品的百分之六十,共计1100多个(残、整均在内),其中石制的12件,蚌制的6件,其余皆为陶制,有圆形、多角形、螺旋形、齿轮形等多种。大的陶环戴在手臂和手腕上,小的陶环可作为耳环、颈饰和陶饰,或者缀在衣服上做装饰。陶环有的边缘是平光的,有的边缘加着各种各样的花纹,例如锯齿状和纽丝状花纹,还有的环外侧面雕刻成阴阳粗细线条的花纹,凹凸有致,大方新颖。半坡遗址装饰品总体大方新颖,精致美观,富有律动的节奏变化感。

最具有特点的是一种环面有花纹装饰的,共8件,分二式。第一式环外边作尖状凸出成齿轮状,有3件,环孔径为4.3厘米,环剖径为1.3厘米,环外边凸出成六个圆尖状齿,每个凸齿上围绕尖端画四道或者五道弦纹,内孔径3.7厘米,厚为9毫米。第二式为环外剖面,雕刻成粗线条的花纹共5件,其中典型的一件是两个圆圈套在一起,还有一件是两个圆圈用一条直线相连,内径5厘米,环面径为3.9厘米。[1]这种类似青铜器中的云雷纹,也称为回纹,是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出现最多的几何纹,但在新石器时期的装饰品上就早有发现。装饰品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兽牙,兽牙大多数是野兽的犬齿,属于骨角工艺的一种,是运用动物的骨、角和牙以贝壳等为材料制作的工艺品。为什么人们唯独偏爱犬齿?犬齿是最尖刻的一种。最初原始先民把犬齿戴在身上,是为了从中借助勇敢和凶悍的力量,去战胜猛兽,这时的犬齿灵性多于装饰性。后来随着猎兽的屡屡成功,这种灵物成为勇敢者的专用品和标志物。不仅不可怕反而是一种美,灵物成为了饰物。这也是美的事物在起源之初经历了从实用、功利到审美的一般过程。有趣的是半坡遗址的装饰品,大多出于妇女的墓中,通常所说的“妇女自古都爱美”在此可窥其一斑。

二、现代饰品的特点及其发展

在现在的饰品设计中,主导要素为艺术性、商品性和实用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为商品性服务,实用性驱使商品性和艺术性发展,艺术性和商品性统一于实用性之中。现代饰品在现代设计潮流影响下,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形成现代形式视觉特性的装饰品设计风格。在继承传统装饰品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化和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和传统饰品有所不同,现代饰品抛弃了传统的束缚与枷锁,结合现代设计思维和制作工艺,广泛地从其他艺术门类,比如服装、家具、建筑、玻璃艺术、金属工艺等方面吸取积极的因素,进入了一个更自由、更科学、更具创意和美感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饰品的题材和意境,体现了浓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总结为以下特点:

1现代饰品设计新颖、材料多样

饰品的元素给人的感觉是单一、孤立和稳定,但它的变化却是无限多样的多个点呈直线排列,能给人以连贯、渐进、有规律和发展之感,一种跳跃、流动的动态美。如果将他们组成环状,则能给人以动中有静、统一中有独立的联想,为一种很好的艺术组织技巧。如果将点组成疏密不等的一片,则能给人以蓬松、开放、弥漫和浸润之感。这在珍珠设计中很常见,比如用一粒珍珠制成耳坠,是一种文静、静谧的感觉。材料方面,合金材料的出现使金属谱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们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贵重的稀有金属。另外诸如陶瓷、塑料、有机玻璃、皮革、纤维织物等,甚至纸,均被运用于首饰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力量。材料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可观性,其自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形象。设计者在对于新材料的运用和处理的过程中,以最直接、最清晰的造型手段,最典型、最完美地对其加以艺术处理,使材料的肌理效应与饰品构成高度的统一。

2现代饰品的美重点在于其形式美和装饰性

主要包括光学效果美(如颜色、光泽、透明度、特殊光学效应等)和艺术造型美。特别是讲究对称与均衡,它常给人以一种稳定、庄重之感,几乎适用于任何款式。既有差异,又趋于一体,常给人以一种协调、和谐、融合、安定、自然的心理感受。

3现代饰品是一种文化性的展现

与现代艺术一样,现代饰品设计也受到现代社会文化的极大影响,并忠实地反映着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首先,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生活的富裕,使人们重视精神领域的丰富程度。饰品的创造性、奇特性与文化品位、形式效果是最重要的。其次,饰品象征地位标志物的功能减弱;一些原来有特定含义的饰品,在今天或因时间或因地域的改变而起着单纯的装饰作用,如在西方作为基督教徒圣物的十字架。在现在它的宗教意味已大大减弱,而成为青年人的一种饰物。再如胸针,原本是表示身份的标志,现在却大相径庭。

4科技的发展导致现代饰品的革命

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地球的狭小。现代信息化首先导致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知识如爆炸般地涌向人们,对于现代饰品,人们也希望表现这种知识的拓展。这就需要现代饰品具有人性化的特征,例如现代饰品加入很多高科技,更加智能化,更加简约、大方,富有浪漫气息。

三、半坡遗址装饰品对现代饰品设计的影响

早期的猿人使用的石器都是就地取材,石器粗糙简单。经过不断地观察、揣摩和实践,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萌启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各种形式美的规律。并且自觉的将其应用与设计活动中,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石器设计上是经过艺术思考的,他们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不仅符合人体尺度,而且成为人类肢体的延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今天,各种不同形态的传统艺术是构成艺术多元化和创新感的源泉。在众多的具有现代感的装饰品设计中出现了大量传统图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追寻一缕怀旧之情,以及几许古之幽静。现代装饰品艺术开始使用各种原始材料和传统图形作为设计元素,体现人们对传统的寻求和对自然的亲近,将古代图案作为一种符号,一种元素或者一种形式直接应用到现代的饰品艺术中,使人们直接产生印象,再者就是在理解古代传统图案造型的精神实质和审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这种理解和内涵来表现作者自己的理想和气质,从而在装饰品设计作品上创造出新的图案造型。现代饰品大量的运用和吸收民族和民间的装饰艺术精华,其设计不带任何矫饰和浮华的色彩,呈现其清新自然的格调,力求在作品中体现人性的回归,体现浓郁的民族气质和纯真的美。

“石之为器,串饰之美”。造物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主要以形象性、直觉性来满足人的情感需要,以精神愉悦为目的,这是一种审美功能。原始人注重人类自身美观,利用天然器物来修饰、美化自己,反映了人类对美的本能渴求。爱美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也许从人真正作为文化的人而产生时就同时存在了。美是因劳动而创造,同时又是设计的产物,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美一直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半坡遗址大量的装饰品出土,较生动的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和追求,为我们了解当时的造物艺术,制作工艺等人们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并对现代的饰品设计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之美在于传承和创新,作为一个极其富有弹性的概念,涵盖了整个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串饰之美,从古至今,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何物、何事,何时无不在美的基础之上形成,生活形态、生活基调和生活风格无时不体现着一种凡俗化和生活化的心态物质。因此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实用物化形态,是人类在自身进化过程中通过劳动和创造逐渐地发生和形成。发现美和创造美是人类的天性,不论是利用天然的蚌壳来装饰自己,还是戴上形制各异的陶环,都说明半坡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半坡遗址的装饰品对研究原始先民的审美趋向、现代饰品的传承特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半坡.西安:文物出版社,1963,(9).

[2] 张希玲. 半坡遗址.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2).

[3] 卞宗舜周旭 史玉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8).

[4] 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 史前研究.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9).

[5] 杨先艺. 艺术设计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1).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用性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职业实用体育》篮球模块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实践性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基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