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008-11-26 10:42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生产力

陈 兵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世界近现代史比较难学,认为这一门课涉及的国家遍及世界各地,人物事件繁多,且人名、地名、事件名古怪冗长、五花八门,学起来无所适从,感觉只有一个字:“乱”。其实,这是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致。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看似凌乱繁杂,但只要找到历史发展的主线就有章可循,而且是非常有规律的。本文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谈一谈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

1500年前后,人类告别了彼此孤立、分散、几近隔绝的状态,世界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拼盘,而是逐步发展成一个密切相连的整体,直到今天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其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的,这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条基本线索。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根本动力,这是近代社会发展的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每一次大飞跃都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大调整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使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引起各种社会矛盾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制度矛盾的重新调整,这一系列矛盾的解决推动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所以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自然力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同理,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生产关系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期帝国主义垄断时代,二战后至当今全球化时代。

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各种社会矛盾及其发展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阶级矛盾,主要有旧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和新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两种。其中以新矛盾为主,最初表现出来的是卢德运动,最终发展成为两大阵营的对立,引起工人运动。制度矛盾表现为两种:其一是封建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解决方式前期主要是暴力革命,如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主要是和平改革方式,如俄国1861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二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解决方式由暴力向和平改革过渡,甚至两种制度并存竞争、和平共处,如俄国十月革命、两大阵营的冷战和东欧剧变。一般来说,阶级矛盾总体上服从于制度矛盾,如早期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基本上充当了资产阶级的同盟军,共同促成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推动社会进步。民族矛盾也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强国对弱国的殖民掠夺和侵略扩张,从而引发波浪起伏的民族解放运动,如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另一种是强国之间的殖民争霸,如老牌帝国与后起之秀的不断斗争,终于引发了世界大战。

现以蒸汽时代为例说明之。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以蒸汽机使用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日益巩固;一些落后国家如俄国、日本,甚至中国等,开始了主动向资本主义学习,自上而下地改革历程,世界近现代史进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时代,使资本主义制度终于战胜了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制度矛盾)。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又引起两方面的矛盾:其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如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和法国巴黎公社等(阶级矛盾)。其二,随着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国力日益增强,特别需要拓展市场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引起民族解放运动,如亚洲革命风暴;一种是资本主义大国争霸斗争日益激烈。工业革命使原先发展进程不一的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些国家呈现跳跃式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十分明显。由于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等资源的有限性,从而导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国争霸(民族矛盾)。

以此类推,每个时期都可以用这种模式去学习。高屋建瓴,宏观把握,抓住生产力发展这根主线,世界近现代史就不再是凌乱无序、一盘散沙,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有着很强的规律性,正如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尤其在高三总复习时,面对繁杂的世界史知识,却不知如何下手;茫茫题海,何处是岸?似到山穷水尽之地步。如果能抓住主干,带动枝叶,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就能深入浅出、疏而不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会收获柳暗花明之惊喜。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生产力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