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

2008-11-21 05:44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22期
关键词:唇齿小指词根

沙 爽

手语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语言。晨昏交替,篝火燃起,火光映亮那些寂寞的、无声的手势,投影在凹凸的洞壁,变成了岩画、符咒和舞蹈。而时光将这些指间流动的文字刻印在我们的血脉里,变成了基因和记忆。

手语有它类似于英语词根和汉字偏旁的简明体系。以上面的词为例,所有含有“优秀”、“好”、“出色”等等诸如此类意思的词语,均要借助于一根拇指,这等于是它的“词根”或“偏旁”。这一习惯几乎是世界性的。当拇指有力地向上跷起,认可并公布了我们品性中优良的那一部分,它看起来如此理直气壮,面向阳光、风声和雨水,仿佛幼苗翘望成长。沿着它的反向延长线,小指低首向下,指向“优秀”、“好”、“出色”的反义词系。指向阴影和低,还有比低更低的地底。手语体系更多的是靠它的“其他部件”丰富了表达的内容——中间隔着蜷起的三根手指:一个中性地带,它配合手指的移动,不动声色地调节不同的感情。

当拇指俯伏,被另一只手掌轻轻爱抚,抽象复杂的“爱”,顷刻间变得简单且具体。当我们越来越羞于说出内心隐秘的情感,仿佛被唇齿磨损,一个珠圆玉润的词语丧失了原有的纯粹,并迅速在空气中改变了清新的气息。但是手语却简洁地传递了人类情感的丝带,传递了亘古的依恋和温暖,阻止对一个词的种种歧义和糟蹋。在这个表述里,拇指退居为次要角色,它可以不是优秀的,甚至不是“好”的,——这些并不影响它享有完美的爱的浴泽。这是中国人施爱的方式,承受者的回报和优劣被忽略不计。国际手语中的“爱”则表现得委婉一些:伸出拇指、食指和小指,其余二指弯曲,掌心向外。这是音节“西”的指式。像一个人的中性风格。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掩不住内里的热量和光焰,向着陌生的世界,缓缓四射。

手语是说明文,倾向于极度简洁,忽略语法和修辞。可以将“你和我”简化为“你我”,将“一起回家”的“一起”直接省略。“你我”当然是“一起”,这还用说?写文章的人们早已习惯他人和自己在表达意见时字斟句酌,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副词衔接,包括标点……每一个部件都力求精确。而手语却将叙述和真实径直嫁接。这世上,居然有一种语言至今不肯为说谎提供便捷。它没有办法模棱两可,顾左右而言他——把说话变成艺术,这是多数人对语言的极致理解。但是手语,它竟然要求直接表达,是或否,没有其他。

一个手语者对世界的阅读丧失了一只天然的触须,但却留下了难以破解的想象。失聪使声音变成了某个幻想中的物体;他要凭藉曲折的手势,和比手势更繁复的想象力,一点点触摸并描摹出世事的质地。作为一个建设者,沿经验和思想攀援而上,他要用细节缩短他与未知的距离,而留下恰到好处的空隙,使正在叙述中的事件趋向完美和真实。当然这很可能只是想象中的真实——在它与真切的世界之间,在手指和唇齿之间,或者是,在一个人和他内心的低语之间,正好存在着这样一个微妙的、暧昧的、意味深长的空隙。

我试图量出我与手语之间的距离。——我是说,我为手语这个词汇预设了遥远和诗意。我在写下这个词时,一度像触摸一件古旧的、却依然澄净的瓷器,心神宁静、缥缈,仿佛有一幅春天的轻纱摇曳生姿。

小草和大树

车安宁

一棵小草,生长在一棵大树旁。

一天,小草对大树讲:“哎,你知道吗?其实我原来也是一棵大树,后来我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了。”

“是这样吗?”大树有些不信。

“谁骗你呀!过去我做大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可多了,每天唧唧喳喳的真心烦,也有些孩子太顽皮,净往我身上爬,唉,真没办法。”小草说着,还叹了口气,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儿似的。

大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便打趣道:“唉,其实我原来也是一棵小草,后来怕有人踩,不得已才做了一棵大树。”

(冯国伟摘自 《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200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唇齿小指词根
降落伞(翻绳)
作品赏析
旋转手指操
手指舞 《鱼儿鱼儿水中游》
雨林游记
试论掌握词根对英语词汇学习的作用
北京诺金酒店:奢华美食留香唇齿间
词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词汇也可以这样记忆
有趣的“唇齿”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