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的临床体会

2008-11-19 09:16王晓升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11期
关键词:运化大肠脏腑

王晓升

小儿脾胃薄弱,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内各种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均未臻完善,抗病能力较差,一旦感受寒湿二邪,生理功能便易于失调,因寒邪客于肠胃,以致肠胃运化失职,转输失常,又因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于困阻脾阳,而使脾不健运,水湿相杂而下,水谷清浊不分,并走大肠,从而导致寒湿泻。笔者近年来收治了几十例寒湿泻患儿,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体会如下。

1临术资料

寒湿泻患儿共收集69例,均为门诊治疗,多数患儿是经过多种治疗方法无效后由其它患者介绍而来。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年龄11个月;病史长者5天,短者2天。

2中医辨证

小儿寒湿泻,大便次数增多,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小便清长,食欲减退,而色淡白。口不渴,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迟或濡,指纹色红。

3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原则,视不同的病情,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循经推穴,调整脏腑功能,起到补、温、通、散的作用,使气血调和,经络疏通,脏腑安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愈目的。治则是: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取穴及手法:补脾经150次;推大肠100次;揉脐中150次;推三关2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振颤按揉脘腹10分钟。

辨证加减:呕吐者加推下天柱骨300次;揉中脘150次;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100次;拿肚角3次;体虚者加捏脊3-6次。

手法提示:在运用振颤手法之时,要令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按于腹部,加一手掌面托在腰部,施以振颤手法,使腹部透热于腰,再使腰透热于腹。

治疗时间及注意事项:每日治疗1次,6日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应停服中西药物。宜喂流食,不宜过饱过饥。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如有轻度脱水者,应让患儿口服糖盐水补充体液。(糖盐水的配制方法为清洁开水500nl+白糖10g+细盐1.75g)。

4疗效判定标准

大便每日1-2次,性状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或超过24小时未解大便者为治愈;大便每日2-8次,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者为有效;连用6次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

5结果

69例患者中治愈60例,占87%;有效8例,占11.6%;无效1例,占1.4%;总有效率为98.6%。

6典型病例

董某某,女,8个月。腹泻4天。患儿大便每日20多次,水泻伴蛋花汤样,多沫,小便量少,呕吐,食欲减退,口不渴,在儿科门诊输液加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腹泻不止,于发病第5日转到我诊所治疗。体格检查:T37.5~C,咽不红,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囱门轻凹,皮肤弹性稍差,啼哭无泪。大便化验:红、白血球未见,脂肪球未见。诊断:寒湿泻。治则: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处方:推三关200次,揉外劳宫200次,补脾经150次,推大肠100次,推下天柱骨300次,揉龟尾15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6次,揉脐中150次,振颤按揉脘腹10分钟。另嘱家长给患儿口服糖盐水适量,饮食母乳或易消化流食少量多次。经过上方每日1次的治疗,3次后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每日1次,成形,小便量正常,色淡黄清。为了防止复发巩固治疗1次,上法停用推下天柱骨,余穴同上。1个月后电话随访,自治疗之后,大便每日或隔日1次,成形,食欲增加,比病愈之前体重增加1kg,精神佳。

7临床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共同完成包含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微的输布,胃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脾胃阴阳相合,才能维持人体消化吸收之功能,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寒湿泻若重呈久,亦易引起脾肾阳虚。由于脾肾阳虚,水谷不能腐熟,过化失职,反之又伤脾胃。又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盛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故脾虚湿盛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所以综上所述小儿机体一旦感受寒湿二邪,乳食不节,喂养不当等均易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现代医学认为寒间断泻除了病毒感染因素之外,还与腹部受凉会使肠管蠕动亢进,液份增加有关,肠的运动分泌与植物神经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之关键,便在于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调整和恢复肠胃的生理功能,调节机体抵抗力,加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正常菌株的生长,从而达到化湿止泻之目的。

推拿手法治疗肠胃疾病,过去在腹部习惯用传统的摩法和揉法,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腹部是治疗小儿寒湿泻的主要部位,用振颤法为佳,若与揉法配合应用,更能奏效,手法刺激量要轻,还要柔和,特别强调要深透,使其作用由表达里。振颤法之振动波逐渐温热渗透以至达到脏腑器官,组织及腰部,从而达到温补脾胃及肾阳,调节内脏植物神经,改变肠胃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调正肠胃功能,使肠蠕动亢进转为正常,实现温中散寒之目的。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轻手法有抑制镇静之作用,重手法有兴奋的作用。轻重若运用不当,疗效不但不明显,甚至还会使泄泻加重。故手法运用的轻重亦是关键。

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与经络学说是密不可分的,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灵枢·经脉篇》日:“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故推拿疗法是要通过各种手法循经推穴,疏通经络,来治疗此病,治疗小儿寒温泻的穴位中除部分穴位属于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之外,大部分都属于小儿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有别于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它们散在体表,有面,有点,也有线状,而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治疗中取腹部任脉(中脘、脐中、气海等穴)为阴脉之海,配背部督脉(捏脊、天柱骨、七节骨、龟尾等穴)为阳脉之海,来调节人体之服阳,因泄泻之本在于脾胃,故取足阳明胃经,健脾和胃,而泄泻又与大肠功能失调有关,故取小儿手掌特定穴位大肠经,治其本脏疾病,可以调正大肠功能。取小儿特定穴位三关、外劳宫,可以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取小儿特定穴位一窝风、肚角能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解痉止痛,诸穴协用辨证配伍得当,则经络通畅、阴阳平衡,脏腑安和。笔者认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也就是小儿秋季腹泻),免去了药物的副作用,打针、输液的痛苦,是一种经济、安全、疗效迅速的绿色疗法,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特作以上报道,由于病尚少,笔者水平有限,以上所述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同道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运化大肠脏腑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大肠变懒了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两香煮大肠调便秘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