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势在必行

2008-11-17 01:09:26
AMT前沿论丛 2008年9期
关键词:咨询机构专业化建筑设计

陈 阳

陈阳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八年房地产公司、九年建筑设计公司工作经验。曾任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总部副总经理,北京环洋世纪设计公司总经理

现任ADU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为什么说把一个建筑师送到中国的设计公司工作5年,他可能会沦为平庸?企业管理理念和水平的差距是关键。

在国家的行业分类中,建筑设计是勘察设计行业的一个分支。随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建筑设计行业取得了远高于GDP增长的高速发展,根源在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住宅市场刚性需求旺盛的原因)和改革前城市建设欠帐太多(天津市的人均居住面积从1949年的3.77平方米下降到1978年的3.3平方米)。

从营业额看,勘察设计行业始终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在1995~2006年的12年间,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增长了18.12倍,年增长率30.96%。与营业额年均30%的增速相比,行业从业人数要低得多,12年总共只增加了50%。显然,建筑设计的人才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般而富,在一个成熟的智力型行业中,营业额增长应该更多来源于人员规模的增加。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人均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恰恰反映了改革前建筑设计行业非市场化、不成熟的一面,这种不成熟反映了原有工作效率不高、收费过低。

与行业从业人数增长缓慢一致的是,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增长也很少,12年企业数量只增长了不到30%。

建筑设计公司的危机

勘察设计行业似乎蒸蒸日上,但是,对于建筑设计公司来说,并不是那么乐观。特别是2001~2006年行业年增长率38.9%背后的设计公司经营状况堪忧。

勘察设计行业完成各类合同额中,主要的两块是设计和工程承包。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从2003年的1476亿增长到2006年的3714亿,3年增长了152%,其中工程承包从2003年的325亿增长到2006年的1857亿,3年增长了471%,而设计仅仅从2003年的871亿增长到2006年的1283亿,3年增长了45%。可见,工程承包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快速增长作出了最大贡献,而设计在总量上近几年仅仅是在维持现状。

设计业的相对增长缓慢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更大的危机在于行业整体设计费标准的大幅度下降。设计合同单价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总量上的稳定是靠工作量的大量增加维持的,设计公司似乎越来越像一个车间了。

近几年,建筑设计公司普遍感受到更激烈的价格竞争,很多设计公司不得不靠降低设计费来获得合同,相对优秀的设计公司虽然没有陷入价格竞争的局面,但往往不得不在同样的价格范围内增加服务内容,有时甚至因为甲乙双方价格分歧过大,只能放弃中标的项目。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可以反映供应量,2003年到2006年,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数从83.3万人增加到112.1万人,增加了35%。同设计完成的施工圈面积从11.72亿平方米增加到26.94亿平方米,增加了130%,这反映了需求量。可以看出建筑设计市场应该是供不应求的,那为什么设计费价格反而会下降呢?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怎么到建筑设计行业就不灵了?

答案也许就在中学政治课本里: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供求关系可以影响商品的价格,但不起决定作用。对建筑设计来说,商品价值就是设计的品质和质量,影响品质和质量的是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理念。设计费价格的降低是设计价值没有提高,或者说与市场需求相比,提高得不够快。

中美勘察设计行业的比较

中美勘察设计行业的主要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专业性差异:同质化与专业化

中国建筑设计公司的主体是综合专业性公司,包含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概预算等多专业。企业间经营范围差异化小。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分为三种机构性质:A建筑设计咨询机构(ArchitectureServices)、E工程设计咨询机构(Engineering Services)、D详图机构(Drafting Services)。这些机构的专业化分工明确,企业之间差异化界面清晰。

★规模效益差异

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平均规模78.6人,但是大的不够大,小的不小。而且,不论规模大小,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公司人均年产值基本在30~40万元人民币之间,甚至中小型公司的人均效益高于大中型公司,没有企业规模优势。

美国95%的设计机构在50人以下。工程设计咨询机构的平均规模12人,1997年统计排名前4名或前8名的公司平均人数在10000人左右,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筑设计咨询机构的平均规模7人,1997年统计排名前4名的公司平均人数在1200人,前8名的公司平均人数超过800人,也体现出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是,这种优势相对与传统行业的规模优势则不可同日而语。

通过两个国家勘察行业的对比,有以下几点差距:

★组织模式

美国勘察设计公司的组织形式中,公司制占80%,个人独资占16%,合伙制企业占4%,三种组织形式意味着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中国的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设计公司仍然是按所有制角度来划分的,分为国有、集体、私营(民营)、其他共四类,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眼光。

★规模化和专业化

美国大型勘察设计机构都是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专业化有的体现在专业技术上,有的体现在专注于某一类型的工程。在此基础上的规模化发展才能产生规模优势。

★实体规模

建筑设计咨询机构中,不论是只有单一实体的小公司还是多个分支机构的大公司,相对独立运作的实体规模都在200人以内,50人以下的实体比例达97%。考虑到美国的专业化分工特点,转化为中国的综合型设计公司,大体规模就是在120人以下的规模。

★建筑设计公司和工程设计公司的比较

建筑设计咨询机构的产值收入80%集中在100人以内的中小型企业(大体相当于国内250人的综合性设计公司),工程设计咨询机构的产值收入更集中在大型企业,特别是1000人以上的企业。

差距的关键

前面的数字对比分析说明了一些问题,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那么,关键在哪里?

同行们在一起聊的时候,有人说关键在建筑设计的品质上,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CBD、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国家大剧院这些大型项目几乎都是国外建筑师的作品,业主有点崇洋媚外,但中国建筑师在创作上确实有差距。也有人说关键在建筑技术上。中国设计公司在结构、机电的技术能力上整体差距很大。还有说在人才的职业化水准上。中国社会环境和建筑教育方式造成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意识不足,影响了行业专业化发展,导致了各专业技术的差距。

上述看法都是对的。但我认为核心在于管理理念。

曾经在一个项目上与KPF有过合作。在一次与KPF高管层吃饭时,我们开玩笑说,如果把一个中国的建筑师送到KPF工作5年,5年之后他会怎样?他会成为一位出色的职业化建筑师。那么如果把一个KPF的建筑师送到中国的设计公司工作5年,会如何?他可能会沦为平庸。

为什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企业管理理念和水平的差距是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设计市场有两大变化,一是打破原有的单一国有设计院体系,有了民企和外企。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二是在技术上开始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这两大变化都带动了技术提升,提高了产品价值,设计费也上去了。

当前的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再次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有人称之为行业整合的前夜。其实,整合不过是手段而已,重要的是两个发展趋势:一是继续学习国外同行,这次重点是管理,二是在自有技术上有突破,而不只是抄袭建筑形式。如果中国的建筑设计公司不能在这两方面有所进步,继续沉迷于小农意识下的自我满足,不爱护行业环境,那么,也许将来我们只能成为国外设计公司的制图车间,从事低附加值的工作了。

猜你喜欢
咨询机构专业化建筑设计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26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30
建筑设计的困惑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关于PPP咨询机构库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5
工程咨询机构应发挥智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