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庆 齐 季
北京奥运会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应用多种航天信息安全技术,自主研发、设计了北京奥运安保科技系统,成为构建“平安奥运”的重要保障之一。该系统中的射频识别技术首次成功运用于大型赛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率先实行实名制奥运门票,综合集成运用航天射频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等技术优势,每张门票都对应着持票人的详细信息。当这些信息显示在验票机后的电脑显示屏时,摄像设备瞬时拍摄照片并迅速进行人像识别和匹配检测,待完全通过验证后才亮绿灯通行。整个过程仅需两秒钟。电子票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大规模数据收集、核对、检验、比对、识别、应用、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成为确保平安奥运的坚实壁垒。
自动识别技术,就是根据现实数据,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化数据自动采集的一种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就是其中一种。但是近年来,由于条形码本身具有一些缺陷,人们一直在探求一种更新更完善的信息解决方案。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此时应运而生。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技术分支。通过附着在被处理物品上的识别卡和阅读器之间的射频信号交换信息,可以对物体身份等各种属性进行识别,从而自动完成分检、统计和定位等各种处理工作,以提高物,品流通的自动化水平。射频识别不仅方便,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现在美国每年经国防物资利用与销售系统处理的物资价值在60亿美元以上。经估算,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后,每年除可节约1亿美元以上的经费,另外大约有10亿美元的物资可在物资过剩单位和不足单位之间调剂使用,从而可大大节省采购费与维修费。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研制出适合各种应用途径的专用射频识别集成芯片,使射频识别技术在功能上大为增强的同时,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这项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航空包裹识别、后勤供应链、公路收费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各种大流量、实时性要求高的领域,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及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率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库组成,阅读器对电子标签进行电子化的识别扫描并向数据库发送信息,数据库检索、储存或传递数据,并根据实际应用做出进一步的信息处理如远程传输、跟踪预警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起源于美国,目前已被美军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领域。如特定物品定位系统、运输途中物资可见性系统、单兵电子病历卡,生理状态监测器和服装发放装置等,极大地改革了传统物流跟踪方式。
对军队来说,后勤物资调动是打赢战争最为重要的保障,特别是在战争进行时。但如何把这样庞大繁复的工作进行得迅速准确,却是目前困扰美军的一大难题。如在作战过程中在哪个方向投入了多少兵力、有多少装备、携带了多少物资给养、能维持多长时间、需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补充,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都可一目了然。这支部队所需的给养现在哪个集装箱内,是否需要向上领取或就近调配,目前物资已运到什么地方、有没有送错,都会尽收眼底。对于弹药消耗的数量,装备损坏了多少。现有多少伤员等这些战损情况,系统都能了如指掌,并迅速指挥后装保障分队实施快速、精确的保障。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向中东运送了约4万个集装箱,但由于标识不清,其中2万多个集装箱不得不重新打开、登记、封装并再次投入运输系统。当战争结束后,还有8000多个打开的集装箱未能加以利用。索马里维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实战行动中,美军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最典型的应用案例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将几十万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军用物资输送从原先的饱和供应转变成为当前的精确供应,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军事物流的可视化。在时间紧迫,路途遥远,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军事物流可视化解决方案可达到快速、准确、安全的作用。
当前,美军正在加快研制和装备“全物资可视系统”和“在运物资可视系统”。前者可以实现后方厂家到前方散兵坑物资发送的全程跟踪,包括物资装备的位置、状况及承运人等;后者则利用“射频装置、搜索装置和卫星联网的计算机系统、物资数据库”追踪补给物资的调运情况。这两个大系统将大大提高物资分发的快捷性、准确性和经济性,为实施精确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美国政府计划于2008年10月开始签发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新版护照,这将涉及数百万美国公民。而信息安全专家则警告说,这种护照存在安全隐患。2008年8月3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最新一届“黑帽”安全大会上,研究人员现场展示了射频识别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他们利用一台价值仅200美元的射频识别技术读卡器和一台并不先进的智能卡刻录机,轻易复制了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卡。一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现场表演了“将射频识别技术标签中的电子护照信息,拷贝到了另一张安装射频识别技术芯片的智能卡中”,从而直接证明了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护照存在的巨大安全稳患。因此,安全专家开始担心,这种技术在护照上的应用有可能为恐怖分子提供新的袭击手段。因为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的标签可以作为触发器,即任何携带这种标签的人或物都可以被射频识别技术读取装置远程自动识别(也就是这种标签可以引起读取装置的一次电脑计算反应),恐怖分子也就可以把射频识别技术标签作为爆炸的触发装置。他们可以将炸弹安放在某处,并将它与射频识别技术护照射频识别技术相连,当护照被读取装置识别的时候炸弹就会自动引爆。当然,目前科学家尚未发现直接入侵电子护照的方法,能够做的只是将信息完全复制到其他卡片上。然而,这依然不能避免保密内容的泄露,例如通过读卡器,黑客和不法分子将可以轻易获取电子护照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为进一步犯罪行为铺平道路。(文章代码:2031)
责任编辑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