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欣
2008年8月底,美国宇航局的卫星图片拍摄到北极两条联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近道,即西北和东北通道首次同时没有冰块的存在,这一情况在12.5万年内还是首次出现。这也意味着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而且,由于冰块的融化,北极地区的西北和东北通道已经畅通,使得船只在北极冰帽附近海域航行成为可能。
“冰消三尺非一日之暖”
任何事物和结果的出现都不是一天一时酿成的。北极的冰冻在过去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历程,而在今天消融也是“冰消三尺非一日之暖”。
2003年9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和加拿大拉瓦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出,北极最大的一块陆缘冰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崩解,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化步伐可能正在加快。这块名为沃德·亨特的陆缘冰位于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部海岸,该岛屿位于北美地区最北端。研究人员在观测中发现,1982年以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陆缘冰在2000年4月首次出现裂缝。到了2002年,裂缝贯穿了整块陆缘冰,使陆缘冰分解成两大块和众多小块。
出现陆缘冰解体的原因是气温的升高。从1967年至2002年间,陆缘冰区域每年7月的平均冰面温度达到约1,3摄氏度,高于陆缘冰解体的临界温度零摄氏度。
同样,中国研究人员也在2003年发现了北极冰层融化显著。中国第二1次北极考察队利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对北极海面冰层测量,发现北极海冰的厚度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的4.88米减少为2.75米,下降了2.13米。在加拿大海盆的北纬80度附近,海冰的厚度一般都在2米左右,而在北纬78度以南的加拿大海盆中部基本不再有3米以上的多年冰存在,海冰融化速度超出了人们的估计。
2005年9月21日,同样是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北极地区的海冰,发现其面积已大大缩水。当时,北冰洋的海冰面积约为530.95万平方千米,是自有卫星监测以来的最小面积。2007年8月23日,极地研究人员拍摄的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消融严重。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千米。
2007年4月,美国探险家丹尼斯·施米特在北极圈以北约400英里(约643.7千米)处发现了一座小岛,命名为“升温岛”。而“升温岛”原是格陵兰岛一部分,以前是由一片冰川将它和格陵兰岛主岛相连。随着冰川融化,海水将“升温岛”与格陵兰岛分割开来。这其实就是北极今天成为孤岛的端倪。
极地冰川、冰层的消融,面积减少,根本原因在于气候的变暖。极地研究的调查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气候变暖速度的两倍,这除了造成极地冰川和冰层的消融缩减外,还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广泛的结果和多层的原因
然而,冰层的缩小并非只是南北极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例如,苏黎世的世界冰川监察组织说,冰川融化是全球性的问题。这个组织一直在监察9条山脉的30片大冰原的状况。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消融也让人吃惊。2006年底,伊利诺伊布鲁克大学生态学院的研究人员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奥地利西部蒂罗尔省,冰川以每年3%的速率缩减,即厚度每年减少一米。
世界冰川监察组织的数据显示,2005年,阿尔卑斯山脉冰川厚度平均减少60厘米、2004年减少70厘米。自1980年以来,欧洲冰川的厚度已经减少约9.6米。因此,研究人员预测,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到2050年将会完全消失,但这只是个保守的估计,说不定到2037年,阿尔卑斯山脉的全部冰川便已融化。德国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全世界还有约16万处冰川,但它们正在快速消融。除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三分之一,体积减少了一半外,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也在1912年到现在的时间内,山顶的冰冠缩小了80%。
极地和地球其他地方的冰川、冰层的消融和缩小当然是气候变暖造成的,而气候变暖又是谁造成的?
现在有多种观点,一是认为人类对地球变暖要负主要责任,二是地球变暖有其自身的规律,三是两种因素或多种因素造成的,如自然界循环变化、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遭破坏等。
尽管如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于2007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2007~报告坚定地认为,气候变暖90%是人类的责任。因为,从1750年开始,空气中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氮氧化物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
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氮氧化物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所致。这两种情况加在一起表明,人类的活动是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因此,早在2007年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就预测到北极可能成为一个孤岛,因为世界第二大的冰川格陵兰冰川约为260万立方千米,目前正在以每年100至150立方千米的速度消融。因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这提示,由于人类对全球变暖负有主要责任,全球的人都要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出贡献。
当然,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地球的变暖有其自然规律,北极冰川和冰层的消融也有自身原因。2008年初,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除人为因素外,自然因素可能也是造成最近北极地区冰雪迅速融化的一个原因。大气层中一种自然的、周期性的能量增长正在北极圈附近从南向北移动,是一种由洋流造成的风暴带来的能量迁移。而能量迁移的变化可以解释北极地区冰层过度融化的现象。
当然,研究人员也认为,向北移动的由洋流造成的风暴带来的能量迁移并非唯一产生作用的因素。正是在自然界能量迁移增加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双重作用下,才使北极地区气候严重反常。因此,今天北极成为孤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北极成为孤岛的后果
2007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中文译成“冰川消融,后果堪忧”(英文为Melting Ice-A Hot Topic?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这说明全球都在关注极地和其他地方的冰川消融。随着冰川消融,北极成为孤岛后,对地球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会有什么后果呢?抑或北极成为孤岛后会造成灾难吗?现在,一切都是推测,但北极成为孤岛的后果将会是全球性的。
冰川融化,北极成为孤岛,继之而来世界上第二大冰川北极的格陵兰冰川可能全部融化,于是海平面将上升7.2米。届时,包括伦敦在内的许多世界沿海城市、一些低地国家的大片地区将被淹没,一些岛屿国家如马尔代夫等将消失。
但是,真正首当其冲的是北极的居民、动植物和生态会受到极大影响。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等。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
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因纽特人、楚科奇人、雅库特人、鄂温克人和拉普人等,而且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他们都习惯了在冰天冻地的环境里捕鱼、猎(海)豹等为生。如果北极因冰融而面积缩小,一是他们的取食范围会缩小,二是他们的捕鱼环境也会变得恶化。因为湿漉漉的融冰不利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另一方面,尽管北极是一个冰天雪地的环境,但其土地上的生物资源丰富,生态极为多样化。例如,在北极有900多种显花植物,上百万只北美驯鹿,数万头麝牛,以千只为单位的北极兔群。而且在峰年时每公顷土地上有多达1500只的旅鼠。而北半球全部鸟类的1/6在北极繁育后代,至少有12种鸟类在北极越冬。如果北极成为孤岛并因冰雪融化而面积逐渐缩小,同时环境中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也必然受到影响。
例如,北极熊会因海水上升而难以觅食,而北极的植物也会因极地变暖而作出生存的调整。挪威和法国的科学家分析了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9种不同的开花植物4000多个植物样本的DNA序列,发现北极植物群落在不断地重建。气候变暖会让这些植物不断地向北迁徙。同样,美国研究人员也发现随着气候变暖,森林带会向北延伸。这种情况对植物的生长是有利还是有害还需要观察,但对于生态的改变却可能是负面的结果。
例如,北极地区共有3000多种各种各样的地衣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区域。在环北极地区共有1295万平方千米的苔原带,这些植物与其下面的冻土形成了北极广阔的冻土带,其中埋藏着大量的固态碳,对全球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北极气温持续升温,则冻土带会解冻,其中的固态碳就会变成二氧化碳释放出来,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但如果北极继续寒冷,则动植物的尸体腐烂较慢,北极仍然是一个碳的储存库,会减轻全球暖化。
另一方面,北极的冰原同样对缓减全球的暖化起着重大作用。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冷冻库北极,其冰雪融化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还会促使气候变暖加速。因为,海洋冰面和冰川都是地球的凉爽剂,它们能在春季反射80%的阳光,在冰雪融化的夏季反射40%~50%的阳光。而在冬季,海洋的冰面在温暖的海水和寒冷的空气之间又充当了保护膜作用。如果没有大量极地冰块来反射阳光,地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像飙车一般。(文章代码:2004)
责任编辑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