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涛
2008年9月1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宣布辞去首相职务,新首相的竞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这一现象事实上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本质,并将对未来的日本政局和中日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旧体制的形成、断裂与延续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的政治力量重新“洗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1955年体制”的形成、断裂与延续。所谓“1955年体制”是指日本的政党政治在1955年开始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局,即执政的自民党和在野的社会党长期“共存”,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朝野政党格局,这一格局持续时间长达38年,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955年体制”下,自民党依据在国会中的多数席位而长期单独执掌政权,社会党作为最主要的在野党则发挥着重要的制衡作用,这两党基本占据了国会80%以上的议席,共同构成了日本特色的政党格局。“1955年体制”既不同于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这一体制的宪法和法律基础是多党制,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自民党能够长期赢得国会选举,在事实上能够凭借一党(在特定时期与个别小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力量长期掌权,其他政党基本没有能力挑战自民党的执政地位。从这方面说,日本的“1955年体制”也可称之为“一党优位制”,即自民党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政党制度。第二,“1955年体制”下的日本政权更替不是在政党之间发生,而是在自民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进行,即日本的政府首脑——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是由自民党内部选举产生的。“1955年体制”于1993年被社会党、民社党等在野联盟“终结”。但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太久,1996年起,自民党再次凭借国会(主要是众议院)中的多数党身份执政,开始了持续至今的“后1955年体制”时期。在这一时期与以往的区别在于,自民党的优势地位已经大大减弱,仅凭。党之力已很难左右国会,开始注重与个别小党(目前是公明党)组成执政联盟,共同执掌政权。而在野党方面,日本民主党(1998年成立)取代社会党成为最大的在野党,制衡自民党,这可以说是“1955年体制”的延续。
就整体而言,日本目前的政党政治仍然没有超出“1955年体制”的大框架,只不过在具体形式上有所变化,这也是本文分析福田辞职及新首相选举的制度机理。
福田辞职的原因
福田康夫为何在上台不足1年后就突然宣布辞职?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福田内阁的支持率长期低迷及其带来消极影响,打击了福田继续执政的信心。福田上台初期,其支持率基本维持在50%以上。但进入2008年以来,受“爱宕”号导弹驱逐舰同渔船相撞等突发事件、养老金等民生问题、油价粮价高涨等经济问题以及福田内阁多名成员涉嫌政治献金丑闻等自身问题的影响,福田内阁的支持率一路下滑,2008年5月一度跌破20%,此后基本在20%多的低位徘徊。原本被寄予厚望的7月初在日本北海道召开的八国峰会和8月初内阁和自民党的人事调整也没有使福田内阁的支持率有太大起色;支持率长期低迷,不仅使福田本人及其内阁受到很大的执政压力,而且自民党内很多人对福田本人的领导能力也提出了质疑。特别是自民党的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对福田内阁的一些关键提案给予充分合作,如在《反恐特别措施法》延长议案问题上,本来在在野党占优的参议院拒绝审议《反恐特别措施法》延长议案的情况下,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可以利用众议院三分之二的多数“强行”表决通过该法案,但公明党却做了拒绝的表态。在缺乏公明党支持的情况下,自民党在众议院的议席不足三分之二,也就不可能“强行”表决通过该议案。其他一些重要议案,福田内阁同样曾面临如此困局。自民党内部的质疑及执政联盟伙伴的不合作,打击了福田继续执政的信心,加速了福田辞职的步伐。
第二,在野党的“刁难”与“压迫”增加了福田内阁的运作难度。这也是福田在辞职声明中特别强调的。1996年以来,自民党在日本国会的众参两院长期处于多数党地位,但这种局面在福田上台前的两个月被打破。在2007年7月的日本参议院改选中,自民党遭遇惨败,而民主党大获全胜。选举后的参议院议席,自民党由选举前的110席减至83席,而民主党由81席增至109席,成为参议院第一大政党。就整体而言,在野党在参议院的议席达137个,超过了参议院议席总数的一半。虽然就整个国会的总议席而言,特别是在地位“优于”参议院的众议院,自民党仍是多数党,并处于执政地位,但参议院主导权的易帜对自民党政府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显而易见的。民主党联合部分在野党利用在参议院的多数席位在多方面制约着福田内阁,如参议院对众议院的议案具有否决权,虽然众议院也可以反过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参议院通过的否决案,但在实际操作上执政党很难连续在众议院再次表决被否决的法案;参议院有权对首相提出问责决议案,虽然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若获得通过,其对执政内阁的打击是很大的。可以说,从福田上台起。他就面临着民主党的种种“刁难”与“压迫”,很多众议院通过的议案被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否决,这导致福田内阁的运作在很多方面受到阻碍。
新首相竞争花落谁家?
根据日本宪法及相关法律,日本首相由政党提名、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在以往自民党同时掌控众参两院的时候,能够保证众参两院通过同一提名候选人,这一问题不需阐述。但在目前自民党和民主党分掌众参两院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即众参两院会分别通过不同的首相提名候选人,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实际上,1947年的日本宪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当众参两院全体会议对首相提名候选人出现不同结果时,由众参两院议员组成的两院协议会进行协商。若两院协议会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则将众议院的选举结果作为国会的最终决议结果。从这方面来说,日本众议院的决议效力高于参议院的决议效力,能否获得众议院的支持也就成为首相提名候选人能否获胜的关键。因此,虽然自民党已经丧失了在参议院的多数党地位,但其在众议院占有过半的多数。由于首相提名候选人在众议院获得简单多数通过即可,这就决定了日本新首相仍会由自民党内部选举产生,通常是由自民党总裁出任首相,即自民党于9月22日选举产生的新总裁将成为日本的新首相。
竞争日本自民党新总裁的
候选人共有五位:现自民党干事长麻生太郎、前防卫相石破茂和小池百合子、经济财政担当相与谢野馨以及自民党前政调会长石原伸晃(石原慎太郎之子)。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麻生是当选的“大热门”,据日本共同社2008年9月lO日的调查显示,在众参两院387名自民党议员中,已有近半数支持麻生,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与谢野馨(支持者约50人左右)。在对地方支部的调查中,麻生也领先于其他候选人。麻生出身政治世家,其曾祖父麻生太吉是贵族院议员,父亲麻生太贺吉是自民党众议员,外祖父吉田茂和岳父铃木善幸都是日本前首相。而他本人从1979年起,先后9次当选众议院议员,出任过文部政务次官、国务大臣、经济企划厅长官、经济财政担当相等要职,2008年8月出任自民党干事长。9月22日,刚刚当选为日本自民党新总裁的麻生太郎表示,将团结全党直面困难,开始新的起跑。终于,9月24日,68岁的麻生以超过半数的选票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当选为日本第92任首相。
对日本政局的影响
从2007年9月安倍辞职到2008年9月福田辞职,短短1年间,日本首相两度更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日本国民对自民党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将会对日本政党力量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野党也抓住这一时机,攻击福田辞职是“不负责任”之举。由于目前的日本国内政局总体处于一个动荡的转变期,自民党威信度的下降,为民主党等在野党扩展力量提供了契机,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党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鉴于朝野对立的格局仍会持续,且福田所面临的各种民生、经济问题并没有解决,新首相仍将面临与福田类似的困境。若新首相拿不出更好的办法解决上述问题,其执政“寿命”也不会长久。特别是新一届众议院选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新首相及其内阁的命运。按照相关规则,日本众议院最迟将于2009年9月改选,但民主党等在野党正在推动提前举行众议院选举,而自民党也有此想法。就目前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在自民党和民主党两大朝野政党都认为提前选举会有利于本政党的形势下,日本众议院提前选举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在提前举行众议院选举的情况下,如果新首相不能率领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胜出,那么其执政“寿命”将更短。一旦惨败,自民党将自动让位于新的执政党;如果小败,特别是若丢掉三分之二的多数席位(包括执政联盟伙伴的席位),虽然自民党仍可以执政,但其内阁的运作将进一步受到阻碍,新首相非常有可能为此引咎辞职。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其对日本政局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即使众议院选举不提前,最迟也必须于2009年9月举行选举。不论众议院何时选举,这都将是一次竞争激烈、影响日本政局发展的“大事件”。此外,一旦麻生当选,可能会给日本政局带来另外的影响,即由于麻生及其部分支持者不喜欢自民党的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自民党与公明党之间的“间隙”将有可能扩大,这会对日本政局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派系林立的自民党内部,麻生派属于一个小派,其执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大派系的“干扰”,这将会加大自民党内部的争斗,并增加日本政局的动荡。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作为日本著名的“知华派”人物,福田在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发展中日关系角度看,今后日本政界可能很难再找到比福田更好的首相人选,即使有也不一定能当选为日本首相。整体而言,福田的辞职,日本首相的更替不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大的影响。因为中日关系能够发展到今天的相对稳定与良好局面,尽管也有政治家个人影响力的效果和积极推动的作用,但这更是中日两国政府从两国利益出发共同努力的结果。中日两国关系1的稳定与深化,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小泉内阁的深刻教训,日本的新首相应会引以为戒。但从微观来看,福田的辞职还是会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麻生等五位候选人都非“知华派”,一些候选人甚至是“对华强硬派”、“防华派”、“制华派”,其执政在一些问题上会增加中日之间“紧张”的可能性。麻生当选后,其基本不会像福田那样热衷于发展中日关系,甚至可能在一些方面导致中日关系的“紧张”,如他在安倍内阁担任外相时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战略”,企图联合中国的周边国家“封堵”中国。福田上台后摈弃了这一具有冷战思维的外交思路,但麻生上台后,是否会再度提出并推动该战略,尚不得而知。(文章代码:2022)
责任编辑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