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保锋 闻 婧
【摘 要】 我国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开始重视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逐渐显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其建筑的非主流意识开始显现:一是城市的规划避免了千篇一律,不中不西,无特色,不协调的弊端。二是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章显物质形态的优势特色。三是根据城市的人文优势提升了城市意识形态的优势。
【关键词】 非主流意识;环境艺术设计;扬弃オ
一、正确理解当今中国的非主流意识
当今中国正潜在地存在着一种非主流的意识现象。打开网络,我们到处能看到宣扬非主流意识的各种言论和各种行为。对于非主流这个词大家褒贬不一。但是,我们要看到非主流意识好的一面。
概括起来,非主流意味着并不是最流行的东西,也就是相对超前的或者滞后的意识和观念。它是相对于主流意识而言的。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比如在城市我们买一辆轿车,大家一定不会惊奇。但若是你想在城里用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在今天则是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如社会的反應、交通法规的限制、马料的补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古代,骑马旅行是很常见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变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变化的结果。所以说主流与非主流和时代发展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流和非主流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非主流意识的存在是因为它有着创造力的一面。非主流变为主流,又有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隐藏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为人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也代表了社会的发展趋向,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是创造力的激发方式。所以,非主流有时并不是很浅薄的一时冲动所致。如果你真的不理解非主流意识下的现代产物,证明你已经丧失了自信和大气,没有勇气继续创造、接纳未有过的事物,就如同静止了的钟表永远定格在历史的时间之下了。
简言之,非主流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叛逆、张扬、狂野、诡异、少数人的另类风格,也暂时性的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接纳。
二、当今中国的主流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环境艺术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等。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如:山、水、草、木,人工创造的建筑、市政设施、招贴广告,甚至连服饰、购物、休闲、运动等都是环境中的景致。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如: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环境设计各要素间的关系犹如生物学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系着自然万物的萌发,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追求的目标,其任务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与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存,人类与环境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
就此而言,目前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存在很多的不理想因素。首先是中国城市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比如中国城市的建筑设计由城建、规划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由园林部门管理,道路交通由市政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由环卫部门管理等等,这种管理方式很难做到协调与统一,造成的结果就是城市的环境品质不高,没有整体规划感,想到就做,想不到就错过。
再者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公众无法参与,所有的设计与建造过程都是由个人和单位来设计或施工,完全没有征求市民的意见,甚至某些建筑纯粹是由个别领导做主,完全按照领导的意识去建造,这都背离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整体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参与。
其三是中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尊重当地的历史和当地的人文特色。比如一些城市为了急功近利的发展而不顾历史和古迹的保护,把具有当地人文特色的建筑和文化景观拆除掉,建成当下流行的商业广场和政绩工程,使得中国所有的城市景观都是一个样式,求新求大求现代。孰不知,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就没有了城市精髓与灵魂,而痛定思痛后意识到错误时又新建的仿古建筑显得不伦不类,无关痛痒。
其四是中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不能够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尽管我国古代建筑有无数的经典案例,也有着数不清的人文理念。比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但现在的建筑一方面进行不变的仿古,另一方面又使用当下的流行因素破坏着这种理念。例如,要建设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很多的中国设计师肯定会把中国古典因素中的小亭子照搬式的建在其中,然后旁边再加一条人工挖掘后用水泥砌成的小河。这样的话,小亭虽古典但不符合现代社会审美因素,小河的混凝土又失去了原有溪流的自然美,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有悖。[1]
三、在非主流意识下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扬弃性尝试
我国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开始重视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一些中小城市在建设中有意识地把民俗和民间建筑的文化挖掘出来,逐渐显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国人建筑的非主流意识开始显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的规划避免了千篇一律,不中不西,无特色,不协调的弊端。
第二,[JP3]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章显物质形态的优势特色。例如山水型城市,其建筑艺术处理可提升山川高原地区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水资源丰富,江、河、海、湖、峡、溪、潭、池、都可规划于水系城市。水是城市的命脉,因水得景构成各种不同风格的水环境城市。不同的水型和岸型可创造出不同特色的水环境。山水型城市都要经过环境艺术加工提炼,才会有人文痕迹与现代审美情趣的城市环境。[JP]
第三,根据城市的人文优势可以提升城市意识形态的优势。从类型上分析有:优势型:利用城市的区域优势,比如苏州刺绣、莱阳犁、肥城桃、洛阳的牡丹及杭州的龙井都是地域环境的优势。历史型:历史型突出除了建筑以外的历史因素,如古柏、古柳、古槐及银杏等。借寓型:利用当地的物产和能够借助比喻某些高品味或文化元素的物品来渲染城市的气氛,提升城市的品格。如梅花在中国的地位极高,具有独立的人格象征,高人雅士和密友称为清客、清友,与松竹一起称“岁寒三友”。石榴意多福多寿,千子如一。柑桔为神奇果品;柿与桂组合寓意百事大吉。灵芝为灵丹妙药,延年益寿等等。这些因素都可引入城市来渲染城市气氛、提升价值。[2]
综上所述,人们在认识到城市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品质的城市新面貌,这和城市的领导者认识转变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这个过程更需要的是人民大众的参与。当然,在非主流意识盛行的今天,固然需要灵光闪现的个性建设,但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和深思熟虑的长远目光,不能一味盲目的非主流,毕竟建设大环境不是画一幅画,可以毁掉重来。促进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才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非主流意识的出现虽然是对改变环境意识的一种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把思想停留在非主流意识的浅薄浮躁层面,需要扬弃性地做出判断与尝试。
【参考文献】
[1] 屈德印 李慧玲,比较与差距——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扫描,《装饰》,2002.6.
[2] 武星宽,浅论中国小城镇环境设计特色创新,《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