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教育的调查报告

2008-10-24 08:38邓培旺
总裁 2008年6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沟通师生关系

邓培旺

摘 要: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实施者,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怎样才能成功实现创新过程中的角色转换?怎样的教师最受大学生欢迎?通过对几所高校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教师行为品质;师生关系;沟通;课堂模式

本次调查的主题为“我心目中的大学教师”,调查目的旨在通过对武汉几所重点高校本科生的抽样调查真实反映出大学师资、课堂现状,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行为品质及对课堂形式的总体要求,为师资建设和课堂改革提供第一手材料。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时间为2008年6月14日至15日,数据统计截止到7月28日。问卷调查针对武汉三所重点高校在内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为97.3%。其中无效问卷19份,有效答卷273份,有效率为91.0%。(见表1)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具体见表2。

1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及品质

1.1 最被学生看重的三大教师品质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最被大学生看重的教师品质是什么?本调查问卷第Ⅰ部分一共列举了18种教师的行为品质,主要针对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艺术、知识结构、仪表和道德等方面而设计。调节结果表明,“善于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博学多才,知识丰富,且不局限于课本”、“具有良好的品行与品德,为人正直、宽容,不偏袒干部子弟或成绩好的学生”三项,被认为“非常重要”的最多,选中率分别为71.1%、57.9%、56.0%,排在前三名,成为“最被学生看重的三大教师品质”。其中,“善于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选中率为71.1%,位居榜首(具体数据见表3)。

1.2 不被学生看重的三大教师品质

从调查结果中“不太重要”选项的统计结果来看,“仪表良好,漂亮,有风度(即选项10)”选中率为46.2%,“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幻灯片制作精美(即选项15)”选中率为42.9%,“备课充分认真,有完整的讲稿和教案(即选项16)”选中率为30.8%,成为18个选项中最不被学生看重的三大教师品质。同样,对于问卷第Ⅱ部分第3题“当教师进课堂不修边幅或化浓妆,穿着另类时,你心里会怎么想”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勉强接受(即选项B)”的占32.7%,认为“无所谓,穿着与讲课无关(即选项C)”的占27.7%,认为是“个性的体现(即选项D)”的占18.7%,而认为“不可接受,会对学生有负面影响(即选项A)”的仅占20.9%(见表四)。

这是个很有趣的调查结果,在崇尚个性、追求时髦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当中比较注重个人仪表和风度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对教师的要求中“仪表”却成了最不被学生看重的因素。一直以来,传统教育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其中也应该包括仪表因素,而调查情况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教师仪表的要求已经挣脱传统观念,开放、自由、包容思想可见一斑。这是社会开放对思想和观念的渗透,并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应当为出现这样的情景而感到欣慰:不修边幅或妆容精致的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台下的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或积极热烈的回应,整个课堂充斥的只有学术的交流和思想的互动,没有抵抗情绪,也没有品头论足,气氛活跃而融洽,一切与仪表、外貌无关。

1.3 中、青年教师最具有吸引力

调查结果还显示,19.3%的同学认为大学教师年龄最好在25——35岁,56.2%的同学认为最好在35——50岁,只有5.5%的同学认为50岁以上是最佳年龄阶段,还有19.0%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也就是说,认为大学教师年龄应低于50岁的学生占75.5%,充分显示中、青年教师最具吸引力。这充分表明大学教师年龄结构相比过去应趋向年轻化。

2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师生关系

针对问卷第Ⅱ部分第6题关于“在你心目中,下列哪个词与你理想中的老师最为贴近”的提问所预设的6个答案中,“A、顾问”的选中率为9.3%,“B、引导者”为54.1%,“C、合作者”为22.8%,“D、管理者”为7.3%,“E、知识灌输者”5.0%。F选项为开放式选项,有4名学生在该选项的横线上填写了“朋友”。“引导者”众望所归,与教师最为贴近。(数据见表五)

3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关于师资水平的建设,关于课堂创新还有许多困难亟待解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家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更需要包括教师、学生、社会各阶层力量在内的共同努力。本次调查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问卷的调查规模上过于局限等等。对于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不仅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和人际沟通方面加以改进,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展望未来,尽管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坚信: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课堂,必将圆满实现!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Sato Manabu),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凤华.现代教育评价[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3]李业著.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成学,罗茂全主编.教师的素质与形象[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沟通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