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时间计算与日期界线

2008-10-22 07:41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8期
关键词:经度时区经线

李 航

【知识梳理】

一、地方时及其计算

1.地方时及产生原因。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即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产生了时间差,偏东的地点时刻早一些。

2.地方时的计算。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若B地位于A地的东侧,计算时取“+”号;若B地位于A地西侧,计算时取“-”号,可概括为“东加西减”)。

二、时区、区时及其计算

1.时区的划分。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2.区时及其计算。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B时区的区时=A时区的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

注:①某地所在时区的计算:(该地经度+7.5°)÷15°,整数部分即为该地的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其所在经度来确定。

②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

3.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从日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地方时一定是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二者关系密切。两个地点的地方时,相差可以是时、分、秒,而两个地点的区时之差只能是整小时。

三、日期界线

1.两条日界线的区别。

2.人为日界线的特征。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的,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使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这样一个国家和地区就不会被分作两个日期。

3.过人为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四、日出、日落时间及昼夜长短的计算

1.赤道上终年6点日出,18点日落;同一天、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地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然后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该地的昼长和夜长,昼长与夜长之和一定为24个小时。

3.某地昼长=(12-当地日出时刻)×2=(当地日落时刻-12)×2。

五、时间计算时常用的突破口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3.平分昼半球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4.平分夜半球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5.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六、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严格区分地方时、区时、时区和0时线、0°经线。

地方时和区时强调“时”,只不过地方时强调的是具体的某一条经线的时间,而区时则是某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不一定是该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区强调的是“区”,指的是地球表面按照经线划分的区域。

0时线指的是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可以是地球表面的任何一条经线,而0°经线指的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它在地球表面是固定的,与180°经线相对。同学们在做题时应结合题目设置意图,严格区分上述概念,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2.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性信息。

命题者在设计题目时往往会隐藏若干信息,对此,我们在审题时要加以关注。如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晨昏线和特殊纬线的关系(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极点附近的极昼和极夜现象等,这些往往会成为我们做题的突破口。

【典型例题】

例1.读“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1),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时间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题时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和极视图提供的信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C为晨昏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这是解题最重要的隐性信息),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由OF平分晨昏线可知,OF应该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另一条黑粗线OE则是180°经线。隐性信息被挖掘出来后,试题解答就比较容易了: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正好与0时所在经线OF组成经线圈。因为OE为180°经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经度分布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应为135°W,也就是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135°W。最后由135°W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出北京时间为6月23日5时。

例2.图2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基本特征——通过南北极点的经线,首先确定出通过南北极点的那条虚线为日期分界线,再结合题干中“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推知该虚线应该是180°经线(昼半球不可能出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再进一步推出另一条虚线为晨线。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按常规思路解题:甲的经度为150°E,晨线与赤道在120°E处相交,120°E的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地方时应为8时。因为180°经线西侧日期总是早一天,日期应该为8日,即8日8时。所以第(1)题选B。当北京时间为6时(120°E的地方时)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同步练习】

1.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继唐山地震以后我国发生的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据此回答: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中较符合实际的是()

A.小学生正在吃早饭 B.气温为这一天最高

C.太阳位于当地西南方 D.地面辐射为一天中最强

2.2007年12月27日下午4时50分,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对我国展开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据此回答:从东京到北京需3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所以,飞机从东京起飞时,当地时间是()

A.27日14:50 B.27日12:50

C.27日15:50 D.27日13:50

3.当全球9月1日和9月2日的范围各占一半时,北京时间为()

A.9月1日16时 B.9月1日8时

C.9月2日16时 D.9月2日8时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据此回答4~6题。

4.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月18日1时50分 B.4月18日18时50分

C.4月19日1时50分 D.4月19日2时50分

5.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

A.20°W向东到2°30′E B.20°W向东到92°30′E

C.2°30′E向东到92°30′E D.92°30′E向东到160°E

6.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期间()

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B.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C.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D.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

7.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为0°、地方时为8点的点M。

(2)图中AB为______________线(晨或昏)。图中D点大约再过______________小时日落。

(3)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点,图示各点中,与A点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点,比A点早2个小时的点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2.A3.D4.C5.A6.B

7.(1)如下图所示 (2)晨 11 (3)0(或24) H C

猜你喜欢
经度时区经线
横跨四个时区的大巴西
横跨四个时区的大巴西
对时差计算方法的探讨
一寸缂丝一寸金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化难为易,图解时区计算题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巧用规律妙解“日期变更题”
如何计算地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