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才
一次,央视三台《艺术人生》节目的嘉宾是冯骥才。从他的口中,我听到了许多精彩的话,其中有一句是“最好的感觉就是感动”,于是,它便刻在了我的心里。
重读《感觉》,我仿佛与作家又一次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来自心灵世界的感动。
“黄昏时听音乐是种特殊享受。”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习累了,工作完了,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不能不说是一种人间享受。“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致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如果听音乐能达到一种“神经质”的境界,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只是这样的幸福有时却很短暂,短暂得有点稍纵即逝。“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作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原来“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
这话说得真好。没有了感动的生活,就像花园里没有花香;没有了感动的人生,必定像笼罩在寒气中那样冰冷。
两年后,作家又碰到了一次这样的感动。
“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而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正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这样的事发生在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作家身上,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你曾有过与作家一样的感动吗?如果你同样关照生活、热爱生活的话,相信你也会有。还是重复作家的那句话吧:“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记得有一个叫彦玲的高三女孩,家境很贫寒。她一天的饭只是去食堂买两个最便宜的菜包子,却从不当着同学的面吃。她总是等午休的时候,班里的同学走得差不多了,才悄悄地拿出来吃。好多同学都不理解她的这种做法,甚至有同学说她虚荣。大家都说,贫穷并不可耻,遮掩自己的贫穷才是可耻的。但彦玲不为所动,依旧是等班里的同学走得差不多的时候,才把包子拿出来吃掉。
央视新闻频道的记者采访她时,提到了这个细节。彦玲说:“那个菜包子的味道很呛,很难闻,我之所以等大家走了之后才吃,是怕大家闻到那股难闻的味道,我不想让大家跟我一起受那份罪。”
当我在电视机前听到这段话的时候,忍不住潸然落泪。为了一个小小的善愿,宁愿背着别人对自己的误会而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一个女孩值得我敬佩,为之落泪。这就是来自我心灵的一次感动。
细细品读大作家的作品,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心的洗礼。仿佛它带领我们进入了心灵乡村,穿越灵魂的沼泽地,指引着我们走向幸福的人生彼岸。
感动真的是最好的一种感觉,因为它给人的是温暖,是高尚,是美好,是最宝贵的精神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