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沙特影响力:从《非斯宣言》到《贝鲁特宣言》

2008-10-20 09:55王京烈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年5期
关键词:阿拉伯沙特

摘要:沙特是阿拉伯人的摇篮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沙特一直是中东地区的温和派国家。虽然没有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以色列那样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沙特却凭借自身的实力阿拉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深深影响着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是中东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沙特力排众议,从非斯首脑会议到《贝鲁特宣言》、《利雅得宣言》,彰显出沙特作为地区大国的巨大影响力。

关 键 词:沙特阿拉伯;影响力;《非斯宣言》;《贝鲁特宣言》

作者简介:王京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7)。

文章编号:1673-5161(2008)05-0011-09中图分类号:D371文献标识码:A

一、从《非斯宣言》到《贝鲁特宣言》

1981年11月,第12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摩洛哥非斯开幕。尽管此前沙特已向阿拉伯各国通报了有关解决中东问题的8项原则(注:1981年8月7日沙特王储法赫德(1982年6月13日即位国王)提出了实现中东和平的8点建议。参见http://middleeastreference.org.uk/Chronology2.html 。),但与会各国首脑对沙特提出的方案仍存在很大的分歧,导致休会。当然,休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另一方面,坚持强硬立场的以色列拒绝为和平承担责任,(注:以色列在1981年突袭炸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1982年又大举入侵黎巴嫩,使阿以关系更为紧张。)美国和苏联也不看好沙特方案。客观地讲,就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沙特的8项原则是具有积极、主动性的方案,是沙特兼顾了阿以冲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态势,从现实主义出发提出的比较可行的解决阿以冲突的方案。也正因为如此,沙特经过艰苦的外交努力终于在10个月后迎来了首脑会议复会。

1982年9月,在非斯复会的第12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非斯宣言》。根据此前沙特阿拉伯提出的和平建议,阿拉伯国家在《非斯宣言》中正式阐明了解决巴勒斯坦和中东问题的8项原则:以色列撤出1967年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其中包括阿拉伯圣城(东耶路撒冷);拆除1967年以来以色列在阿拉伯领土上建立的定居点;保障在圣地的各种宗教和信仰自由;重申巴勒斯坦人民在其惟一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下,享有自决权和行使不可剥夺的民族权利,并且对所有不愿返回的巴勒斯坦人给予赔偿;在不超过几个月的过渡期内,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置于联合国的管制之下;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联合国安理会保证这一地区各国(包括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和平;安理会保证上述原则得到遵守。[1]80 《非斯宣言》被认为是阿拉伯国家对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的认可。

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一次集体制定的关于解决中东问题的和平方案,它确定了以政治外交手段为主的对以斗争策略。这一方案既坚持以色列必须撤出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确认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实际上又含蓄地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为推动阿以冲突由第二个阶段(武力相持阶段)向第三个阶段(政治解决阶段)[2]95-103过渡奠定了基础,对阿以冲突的政治解决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复杂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沙特提出的8项原则并没有得到实施,但沙特却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解决阿以冲突的现实主义立场,在20年后又进一步提出了“阿拉伯和平倡议”(The Arab Peace Initiative)。(注: 2002年2月17日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提出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建议,参见“Chronology of Events in the Middle East from 1991 to 2005”,http://middleeastreference.org.uk/Chronology3.html。)

2002年3月,在贝鲁特召开的第14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提出了阿拉伯和平倡议。由于此倡议在首脑会议召开前就已提交给阿拉伯国家外长会议讨论,特别是阿以冲突本身也已进入“政治解决阶段”,因此该倡议在首脑议会上较顺利得到与会各国首脑的认可,认为,“军事手段不能实现和平,也不会为有关各方带来安全”,重申了1991年马德里会议精神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要求以色列执行安理会第242和第338号决议。有鉴于此,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并发表了《贝鲁特宣言》(即阿拉伯和平方案,也有国外媒体直接称其为沙特和平方案)[3]。

《贝鲁特宣言》中最突出的两个亮点是:阿拉伯国家从现实主义出发作出重大妥协,为实现和平承担巨大的牺牲;不仅承认以色列,还准备同以建立正常关系,实现全面的和平。宣言只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意味着阿拉伯国家不再要求1948年战争中被占领的土地。对巴勒斯坦国而言,即意味着出让联合国1947年181号分治决议规定的巴勒斯坦国土地面积的一半。这是阿拉伯国家为解决阿以冲突、实现中东地区和平而做出的重大妥协。《非斯宣言》表明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向以色列示好还需要很大的勇气,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因此只能含蓄地承认以色列的存在。20年后通过的《贝鲁特宣言》则表明,阿拉伯国家以更大的步伐和更加勇敢的姿态来拥抱和平。

《非斯宣言》和《贝鲁特宣言》并不是阿以谈判中的具体方案,而是阿拉伯国家在对以色列政策方面的战略选择,是阿拉伯国家实现阿以和平的基本构想和基本原则,但也充分表达了阿拉伯国家愿意实现和平的善意。与前者相比《贝鲁特宣言》更是为实现和平做出了现实主义的妥协与牺牲,当然也包括了未来谈判中“妥协的底线”。鉴于《贝鲁特宣言》是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国在内集体作出的决定,其本身具有重大意义,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解决中东问题的有关决议保持一致,并得到国际社会包括中国、欧盟、俄罗斯、美国等普遍支持,它终将会成为解决阿以冲突的基本框架。

5年后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的第19届阿拉伯国家首脑议会上,重新确认了《贝鲁特宣言》中提出的“阿拉伯和平倡议”。在会后发表的《利雅得宣言》中明确重申,“在相关具有国际法地位的文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阿拉伯和平方案为和平解决阿以冲突指出了正确的道路。而根据阿拉伯和平方案,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是阿拉伯民族的战略选择”。[4]

从《非斯宣言》、《贝鲁特宣言》到《利雅得宣言》,沙特通过外交努力将其政治主张转变成阿拉伯国家的战略选择并逐渐具体化,彰显了地区大国政策的稳定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沙特之所以能在错综复杂的阿以冲突中发挥巨大作用,与其自身的实力地位不无密切关联。

二、沙特阿拉伯的实力

总体来看,沙特在政治上稳健谨慎、以石油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生活安定富足、社会福利优越、宗教观念虔诚保守。正因如此,沙特王室得以长期保持稳固的统治、国力绵长持久。

1.政治实力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最高统治者,同时兼任伊斯兰教长、内阁首相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等职务,集一国政治、宗教和军权于一身。国王有权任命、解散或改组内阁,有权废立王储,解散协商会议,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沙特王国至今尚未制定成文宪法,《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是立法、执法的依据。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自20世纪末以来沙特也尝试进行了一些“改良”:如1992年3月,沙特国王法赫德颁布政府基本法(Basic System of Government);[5] 1993年12月根据国王建议成立了协商议会,其成员均为国王指定,人数也由初期的60人逐步增加到150[6],权力也扩大到可以提出立法建议;2005年2~4月,沙特首次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市政选举,但妇女仍不能参加投票 [7]等等。然而这些改良并未动摇沙特家族在王国的统治。

中东地区一直是西方列强与世界大国争夺、角逐的舞台,长期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然而,现代沙特自20世纪三十年代初建立以来,始终保持了政治稳定,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虽然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王室内部权力之争也曾出现过剑拔弩张的局势,甚至费萨尔国王1975年被刺身亡,但这些王室内部的争权斗争在王室长老会议和宗教领袖的干预下,其影响控制在王室上层相对小的范围内,没有动摇到沙特家族执掌王权和王权的传承、延续,同时保持了沙特社会的稳定。

中东地区战争频发,而且有些战争还有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和负面影响短期难以消除等特点,如阿以冲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除了5次较大的战争外,流血冲突始终没有间断;伊拉克经历了8年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美国入侵,其社会经济发展倒退几十年,至今仍未摆脱战乱的阴影和被肢解的危险;阿富汗曾遭受苏联入侵、长期内战,后又遭到美国率联军的占领,但时至今日阿富汗政府仍无力消除战乱并有效治理国家,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列为“失败国家”[8] 。毫无疑问,中东地区的重大战争使当事国蒙受了巨大损失,上述战争对社会发展的破坏和影响可能还要延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沙特却从未真正卷入过重大战事,尽管1991年沙特参与了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战争,但所谓沙特参战实际只是“形式上的”,主要为空中打击伊拉克提供军事基地,地面部队只是“象征性的”。现代沙特也从未受到强敌入侵,虽与周边国家发生过冲突,但并未爆发过重大战争。如在1934年和1998年曾与也门因领土纠纷发生了武装冲突。此外,虽然沙特国内也时有极端主义分子制造事端或流血冲突事件,但政府总能控制局势,很快平息事端,使社会经济得以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稳步发展。

2.经济实力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沙特就发现了石油,但直到二战后才逐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此后随着石油产量不断增加,石油产业成为沙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石油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推动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开启了沙特石油繁荣时代。

巨额石油收入不仅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准,也提升了沙特的经济实力,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沙特从1970年起实施了多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9]。从第一至第三个五年计划的15年(1970~1984年)主要集中发展基础设施,包括兴建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电站、通讯设施、输油和输气管道以及油田和工矿企业设施等,同时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发展私营企业。第四个五年计划(1985~1989年)的重点转向开发人力资源,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对私人资本投资和发展私营企业采取优惠和激励政策。第五个五年计划(1990~1994年)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的影响,向国防事业的投入成为重点,着力改善公共社会服务,推动不同地区的发展,辞退大批外籍劳工,大规模启用本国公民。第六个五年计划(1995~1999年)注重国民经济多样化,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以减轻对石油工业的依赖,继续扩大教育和职业培训项目,继续在重要企业和部门的职位上推行“沙特化”,鼓励私人资本和私营企业在工农业部门的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2000~2004年)继续推行经济多样化,发展私营企业,设定了为沙特人创造80多万个就业机会的目标,GDP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16%、私营部门增长5%、非石油部门增长4%等。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第8个五年计划(2005 ~ 2009年),[10]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继续开发人力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等措施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国民经济多样化,特别是加强科技研发、信息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等,提高生产率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保护环境、合理开发水资源,改善卫生医疗条件和社会服务质量,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特别是改善妇女社会福利,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妇女素质和能力,使更多的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建设。[11]

尽管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危机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曾对沙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并未能阻挡沙特崛起。凭借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优势,经过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沙特已成为全球最大的20个经济体之一和世界第12大出口国。[12]目前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各国首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日产石油1100万桶,日出口890万桶。[6] 2007年,沙特的GDP达到14,305亿里亚尔(约3,814亿美元),同年GDP实际增长率为3.4%,人均GDP 达59,656里亚尔(约15,908 美元)。[13]沙特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为:农业3%,工业65.9%,服务业31.1%。[6] 2006年沙特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804亿美元,其中进口662亿美元,出口2142亿美元,外汇储备为2156亿美元。[12]沙特的基础设施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沙特人口为2816万(包括557万外籍人口),现有机场213 个(其中铺设沥青跑道的77个,其余为砂石跑道),铁路1,392公里,公路网167,600公里(其中46,500公里为柏油路,其余为砂石路),电话拥有量达450万部,手机2838.1万部(超过了人均1部),因特网用户470万。[6]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的统计,沙特在177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第61位。 [14]229(注:前70名都属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海湾国家中科威特排名33、卡塔尔排名35、阿联酋39、巴林41、阿曼58,其他中东国家中突尼斯排名92、伊朗排名94、阿尔及利亚排名104、叙利亚108、埃及112等等。)

3.军事力量

目前沙特武装力量现役总兵力为239,000人。根据新的军队编制和统计资料,除边防警卫队、海岸警卫队和特种安全部队属于准军事力量外,其他部队均属于正规军队编制。沙特正规军队现役总兵力223,500人,其中陆军75,000人、海军15,500人、空军20,000人、防空军4,000人、工业安全部队9,000人、国民警卫队100,000人。此外还有准军事力量15,500人(包括边界警卫队10,500人,海岸警卫队4,500人,特种安全部队500人)。[15]260-262沙特陆军编成3个装甲旅、5个机械化旅、1个空降旅、1个航空兵联队、1个炮兵旅和1个王室警卫团(下辖3个营);拥有主战坦克910辆(包括315辆M1A2艾布拉姆斯),侦察车430辆,步兵战车780辆,装甲运兵车2240辆;直升机67架(包括“阿帕奇”、“沙漠鹰”、“黑鹰”等机型);防空/地空导弹总计1000架/套以上(包括“响尾蛇”自行防空导弹系统、以及FIM-43“红眼”、FIM-92A“毒刺”导弹)。海军编为东部舰队和西部舰队,拥有主力舰只11艘,包括7艘护卫舰(可搭载中型直升机)和4艘巡洋舰,都装备了先进的防空、反舰导弹,其他舰只还有近海巡逻艇、扫雷艇、两栖登陆艇、后勤补给舰等85艘,另外海军航空兵配备有46架直升机等。空军拥有各种飞机555架(不包括王室专用机),其中战斗机121架(包括F-15C/F-15D等先进机型),歼击机155架(包括F-15S、IDS狂风等先进机型),尤其是装备了5架预警机和15架加油机,提高了沙特空军协同作战、电子战和续航能力,使空战能力有显著提高,其他飞机为运输机、教练机和直升机等。防空军拥有各类防空导弹1873枚,主要有“爱国者”导弹、“响尾蛇”导弹、“复仇者”导弹、“霍克”等导弹系统,以及17部AN/FPS-17,28部AN/TPS-43,AN/TPS-59,35部AN/TPS-63和AN/TPS-70等先进的对空雷达,还配备一些自行高炮、牵引式高炮。国民警卫队主要装备了各种比较先进的侦察车和步兵战车等3387辆。[15]260-262

沙特的武器军事装备主要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等,在实现武器来源多样化的同时,也存在不同武器装备系统之间整合困难的问题。沙特军队的规模不大,武装部队兵力总数远不及中东地区的一些大国,但沙特的军费开支通常占GDP的10%左右。[6]沙特每年军费开支甚至远远超过了其他一些中东地区大国,如2007年相当于埃及的10倍,为伊朗的4倍多。[6]

三、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沙特阿拉伯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随着自身实力地位的不断增长,早已冲破漫漫黄沙的阻隔,将其视野扩展到国际政治舞台上,不仅在中东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在世界舞台上也有一定影响。

1.沙特与伊斯兰世界

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都是世界穆斯林所向往的朝觐圣地,也是沙特的重要城市。目前全球约有13亿穆斯林,礼拜与朝觐是穆斯林五功中的两项重要内容。朝觐是穆斯林亲临麦加天房朝圣,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一生至少要朝觐一次。目前每年仅在朝觐季节到麦加朝圣的穆斯林约有二三百万人。[16麦加、麦地那、沙特之名随着宗教的传播早已成为世界穆斯林记忆中的一部分。沙特国王自谦为“两圣地的守护者”(Custodian of the Two Holy Mosques),似乎听起来并不张扬,但却明示了沙特国王、沙特阿拉伯在伊斯兰教中的至尊地位。可以说沙特不仅守护着伊斯兰教的物质资产,还通过各种形式传播、保护了伊斯兰文明及其价值观。

沙特创建或参加了一些伊斯兰组织,并通过这些组织在伊斯兰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 1926年,老国王伊本·沙特在麦加主持召开了“世界穆斯林大会”(World Muslim Congress),该组织在联合国享有“非政府性咨询机构”的地位;1962年,根据沙特倡议成立的“世界穆斯林联盟”(Muslim World League)也在联合国享有“非政府性咨询机构”的地位。该机构目前有60个成员国,总部设在麦加;1970年成立的“伊斯兰会议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的秘书处设在沙特的吉达,现有57个成员国,该组织下设机构还有伊斯兰开发银行、伊斯兰发展基金会、耶路撒冷委员会、伊斯兰法庭和伊斯兰经贸委员会等。2008年3月14日,在达喀尔召开的伊斯兰会议组织第11届首脑会议上,沙特呼吁成员国开展消除贫困的斗争,帮助那些不发达的成员国摆脱贫困。为了推动减贫计划的实施,沙特率先为减贫基金捐赠了10亿美元。[17]2008年6月4日,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在麦加主持了世界穆斯林联盟召开的世界伊斯兰对话大会。沙特国王在会上谴责了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对伊斯兰教的诋毁,“我们主张,正义和人类的道德观念,我们主张,理性和公正的共存和对话” [18]。2008年7月17日,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在马德里主持了世界宗教大会。此次会议根据沙特国王的提议召开,会议主旨是呼吁摒弃极端主义、寻求宗教和解,有近300名来自各国的宗教领袖、文化界和政界人士出席了会议。阿卜杜拉国王在致开幕辞时说:“我们必须告诉全世界,差异不一定要导致争端或冲突。历史上发生的悲剧,并不能归咎于宗教本身,而是因为各种宗教、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些信徒采取了极端主义。”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通过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来达成共识”。[18]一些犹太教和基督教领袖认为,阿卜杜拉国王能把来自各个不同信仰和宗教的人士聚集在同一屋檐下,对那些宗教激进分子已是一次打击。

2.沙特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

石油是一种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国计民生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战略资源,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油价持续飙升的今天,这无疑“放大”了石油作为原料的影响力,成为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极重要影响的因素。冷战后海湾地区爆发的两场对全球政治经济都有重要影响的战争就充满着石油味。

如前所述,石油是沙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命脉,沙特自身的荣辱兴衰都建立在石油产业上。为维护自身权益、加强石油生产国协调合作的力量,1960年9月,沙特与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5国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此后随着亚洲、非洲和拉美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加入,该组织成为最重要的国际石油组织。1968年1月,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利比亚携手创建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目前成员国已有11个,其总部设在科威特城。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沙特在全球能源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就通过决议,决定通过减产、提价、对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子公司实行国有化等措施来支持埃及、叙利亚等国抗击以色列的斗争,并警告西方国家不要支持以色列打击阿拉伯国家。同年10月20日,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沙特等先后对美国与荷兰实行了石油禁运。[19]395石油武器的使用确实打击了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使世界看到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力量。当然石油武器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负面影响。

近年在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沙特也在努力平抑油价。2008年6月22日,沙特国王主持了在吉达召开的“石油峰会”。尽管沙特认为油价飙升并不是供求矛盾所致,而主要由市场上的投机行为炒作引发,但沙特还是承诺提高石油产量,从日产900万桶提高到970万桶,并同时呼吁成立10亿美元的能源救助基金,帮助贫穷国家应对高油价带来的困境。为此,沙特国王宣布捐助5亿美元。[20]世行也同意与沙特合作帮助贫困国家摆脱高油价造成的负面影响。

3.乐善好施的大义之国

“乐善好施”是沙特的一贯作法,迄今为止极少有那个国家能做到像沙特那样对众多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各类经济援助和捐赠。除了提供捐助外,沙特还通过伊斯兰开发银行、阿拉伯非洲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向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提供援助。据统计,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的30多年中,沙特已经向伊斯兰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或亚非国家提供了900多亿美元的捐助,平均每年捐款约2.6亿美元,捐款额最多的年份(1980年)达到5.9亿美元,就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受油价下跌收入锐减的几年中,每年也捐款数千万美元(参见下表)。

资料来源:Saudi Foreign Aid 1973–2007,http://www.saudiembassy.net/2008News/News/ForDetail.asp?cIndex=8006。

2008年1~8月,沙特向各国提供了60多项捐赠,[21]平均每月达6次之多。在诸多善举中,小到为摩洛哥连体儿进行剥离手术捐助的善款,大到数百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捐助。2008年新年伊始就向苏丹捐助了2000万美元,3月向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救助基金捐助10亿美元以用来帮助伊斯兰会议组织中的贫穷国家;向非洲发展基金捐赠了2500万美元;11次派飞机向塔吉克斯坦运送了80吨救灾物资,同时还捐赠了1000万美元的善款;8次为黎巴嫩提供捐赠、运送援助物资,其中还包括扫雷设备和器械等;为巴基斯坦地震灾民建造4000套住房;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达到1亿美元,包括提供毛毯、帐篷以及为受灾地区灾民重建家园的义举。

沙特的捐助使许多受助国受益,这些善举当然也为其赢得 “很高的人气”,这种无形资产的积累必然会增强其软实力,支撑沙特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4.沙特与海湾合作委员会

1981年5月,海湾合作委员会成立(简称海合会GCC),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6国,总部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GCC的宗旨是实现成员国之间在一切领域的协调、加强成员国在各方面的联系、交往和合作,以及推动六国的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合会设有五类机构:最高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总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即分别负责经济社会发展、商业金融、工业合作、石油、文化合作、防务合作以及安全事务的7个委员会)和咨询机构(由每个成员国各选派5名资深代表组成)。[22]海合会自成立以来,先后签署、发表了一批有关政治、经济和防务合作的协议和文献,加强政治协调,推动了6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如允许成员国的人员、资本自由流通,彼此互免关税,筹建关税同盟、建立货币联盟,拟在2010年实现单一货币,以便尽快实现一个市场、一个经济体、一个金融体系的目标。为加强集体防御能力,成立了GCC联合军事指挥部,组建了现有2.5万人的“半岛之盾”联合部队,这是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建立联合军事工业,2000年第21届首脑会议决定在沙特东北部的哈费尔·巴廷建立“半岛之盾”的永久性基地。

自海合会成立27年来,成员国之间确实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先后召开了108次部长级会议 [23],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经济增长较快,2005、2006、2007年GDP增长幅度分别为6.8%、6.2%、5.3%。[23]9沙特自身拥有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使其在GCC组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人口基数较大,沙特人均GDP在六国中较低,但其经济总量几乎占六国总量的一半。沙特2007年GDP占6国总量的46.8%,人口占六国人口总数的67.3%。[23]9沙特与其他GCC国家都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自然地理状况、资源特别是能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极为相似。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六国之间缺乏经济互补性,但极为相似的国情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促使六国走到一起,为了共同的利益团结合作、相互协调。沙特作为地区大国,无论在国土资源、人口、经济总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GCC国家,与GCC其他五国的合作相得益彰,各方获益匪浅。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但海湾国家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资源优势和人口负担小的特点,利用石油红利开展了一系列国民经济多样化、后石油时代计划等项目,使国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滞胀中保持发展的亮点。

海合会国家都多为较温和的阿拉伯国家,主张保持和发扬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注重国民经济发展,对外主张睦邻友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矛盾和冲突。作为海湾地区的重要战略力量和中东动荡漩涡中的“稳定岛”,沙特和GCC国家无疑仍将在维持地区稳定、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东北非年鉴[M].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1988”, Europa Publications Limited, London,1987.

[2] 王京烈.动荡中东多视角分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3] Beirut Declaration[EB/OL].[2008-08-10].

http://www.saudiembassy.net/2002News/Statements/StateDetail.asp?cIndex=142.

[4] RiyadhDeclaration[EB/OL].[2008-08-10].http://www.saudiembassy.net/2007News/Statements/StateDetail.asp?cIndex=688.

[5] Saudi Arabia: Political Overview[EB/OL].[2008-08-10]. http://news.bbc.co.uk/2/hi/middle_east/3784879.stm.

[6] Saudi Arabia, The World Factbook[EB/OL]. [2008-08-10].

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sa.html.

[7] A chronology of key events[EB/OL]. [2008-08-10].

http://news.bbc.co.uk/go/pr/fr/-/2/hi/middle_east/country_profiles/820515.stm.

[8] The Failed States Index 2007[EB/OL]. [2008-08-10].

http://www.foreignpolicy.com/story/cms.php?story_id=3865&page;=7.

[9] 1st -7th Development Plans[EB/OL].[2008-08-10]. http://www.mep.gov.sa/.

[10] Hijra and Gregorian Calendar[EB/OL]. [2008-08-10].

http://www.mep.gov.sa/home/KSA_Economy/English/ECONOMIC%20CALENDAR.htm.

[11] 8th Development Plan[EB/OL].[2008-08-10]. http://www.mep.gov.sa/content.jsp.

[12] 中国驻沙特使馆经参处.沙特概况[EB/OL].[2008-08-10]. http://sa.mofcom.gov.cn/ddgk/ddgk.html.

[13] Saudi Arabia: Economic Indicators 2000-2007[EB/OL].[2008-08-10].

http://www.mep.gov.sa/home/Economy_At_Glance/English/ksaEconomy-e.htm.

[14]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from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7-2008 by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M]. New York .

[15]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8[M].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London, 2008.

[16] How many people go to Mecca each year[EB/OL]. [2008-08-10].

http://wiki.answers.com/Q/How_many_people_go_to_Mecca_each_year&alreadyAsked;=1.

[17] Kingdom Donates $1 Billion to Impoverished OIC Nations[EB/OL].[2008-08-10].

http://www.saudiembassy.net/2008News/News/ForDetail.asp?cIndex=7742.

[18] King Abdullah Opens International Islamic Dialogue Conference in Makah[EB/OL].[2008-08-10]. http://www.saudiembassy.net/2008News/News/IslDetail.asp?cIndex=7976.

[19] 季国兴,陈和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战争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0] King Abdullah: Saudi Arabia to Increase Oil Production[EB/OL].[2008-08-10].

http://www.saudiembassy.net/2008News/News/NewsDetail.asp?cIndex=8011.

[21] Foreign Aid News Stories[EB/OL].[2008-08-10].http://www.saudiembassy.net/2008News/News/For.asp#all.

[22] Brief of GCC[EB/OL].[2008-08-10]. http://www.chinaembassy.org.sa/chn/zghgcc/t153263.htm.

[23] GCC Foreign Ministers Meet in Jeddah[EB/OL].[2008-08-10].

http://www.saudiembassy.net/2008News/News/RelDetail.asp?cIndex=8105.

On the Influence of Saudi Arabia: from Fez Summit to Beirut Declaration

WANG Jinglie

Abstract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is the cradle of Arabs and the birthplace of Islam. Whether during the Cold War or post-Cold War era, Saudi Arabia has been a “moderate state” in the Middle East. Although not as Iran, Iraq, Turkey, Egypt and Israel do have a powerful military force, but relying on its own strength, Saudi Arabia has been act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age, is affecting the Middle East political pattern deeply, and also i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Middle East political arena. Saudi Arabia prevails over all dissenting views, from Fez Summit to the Beirut Declaration and the Riyadh Declaration, which proved that Saudi Arabia puts forward and adheres to peaceful solution on Arab-Israeli conflict, at the same time underlines Saudi Arabia as a regional power of great influence.

Key Words Saudi Arabia; Influence; Fez Summit; Beirut Declaration

(责任编辑:孙德刚)

猜你喜欢
阿拉伯沙特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阿拉伯国家宣布举办男装秀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女骑手
中文和阿拉伯—波斯文古籍中的“一带一路”
沙特恫言抛售数千亿美债券
欧盟要对沙特禁售武器
阿拉伯学生汉语近义词习得偏误及教学模式研究
胡塞武装袭击沙特边境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