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的“医德”

2008-10-17 09:26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17期
关键词:吴阶平医德病史

1939 年,吴阶平是协和医学院四年级的学生,当时,内科学习是以看门诊为主,但是学生的诊断要请教师复核。一次,他看了一名肺结核病人,从病史、体征到病程,都很典型,以为认真记录了病史,查明了体征就够了,便去请老师复核。那天,负责复核的教师是朱宪彝副教授。朱老师审阅了病史,复核了体征,问吴阶平查没查痰,是否查到抗酸杆菌,吴阶平回答:“没有查痰。”朱宪彝副教授十分恼火,厉声厉色地说:“你现在是四年级的学生,就想简单化。明年做实习医生,一定更简单了。做了住院医生,还要再简单。到主治医生,自然更加简单了!”吴阶平自己说:“这顿劈头盖脑的批评,使我无地自容。但也正是这次,使我开始懂得了一个医生的主观分析不能代替客观实际的道理。”

1956 年,吴阶平已是泌尿外科的著名学者。一个巡诊日,他走到他的研究生郭应禄负责的病床前,听完学生的陈述,俯身摸了摸病人身体的几个部位,然后问郭应禄:“你在检查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郭应禄回答:“没有。除了X 光检查的结果,我没有再发现什么。”“你再来摸一摸。”按照老师的提示一摸,郭应禄发现病人在睾丸近附睾处有个肿块。他立刻明白,这个肿块对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自己却给忽略了。查房结束后,吴阶平把郭应禄单独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病人对我们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时刻都面临着辨证与辨病的挑战。因此,诊治过程中一刻都不能忽视思考。”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却一直记在已是工程院院士的郭应禄的心中。并且,他现在也像恩师吴阶平要求自己那样,去教诲他的学生。

【素材解读】伟大与庸常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常常只有一线之隔,这一条线就是“责任”。有了责任,就有了严谨,就有了动力……

【适用主题】责任、严谨、“伟大与庸常”、成败、传承、品德(医德)……

(薛海潮荐稿)

猜你喜欢
吴阶平医德病史
吴阶平: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吴阶平:国之大医 情系桑梓
弘扬科学家精神
——吴阶平院士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医药创新奖)获得者 谢恬教授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