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敏等
心肌梗死,怎么会是打呼噜闹的?张凤敏
60多岁的章大爷心脏一直不好,在医院心脏专科看了10多年病,不见好转,最近,晚上又有两次心肌梗死发作的经历,让他更是害怕。由于自己有嗜睡、严重打呼噜的症状,近日他来到医院呼吸睡眠科就诊。让章大爷没有想到的是,一直困扰自己的心脏病竟是被自己忽略的夜间打呼噜惹的祸。
在医院里,经过监测,医生发现章大爷夜间呼吸暂停的时间有时可长达102秒,夜间血氧饱和度最低才60多,这时,他的气道就像关闭了一样,由于呼吸停止的时间很长,体内血氧饱和度很低,其心脏、大脑由于缺氧而处于过度负荷状态,久而久之引发了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多种疾病。医生诊断章大爷是极重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后经过治疗,章大爷的心脏病症状明显减轻。
专家指出,疲劳、醉酒的时候偶尔出现轻微的呼噜,问题不大,但如果鼾声如雷并伴有呼吸暂停,就要警惕了,这种症状的出现绝大多数与喉部肌肉松弛相关,还有一些是脑内呼吸神经麻痹所致。出现呼吸暂停时,大脑会发出被称为“觉醒波”的指令。如果每分钟发出一次,患者在8小时的睡眠期间就会清醒近500次,长期如此。会导致慢性睡眠不足。睡眠时呼吸暂停对血液的流动也有很大影响。呼吸时断时续,血液流动也会不稳定,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幅度加大,导致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发病率提高。鼾症严重者,可造成呼吸暂停,继而因缺氧导致身体的多个脏器受损,如脑部缺氧,第二天便会觉得头脑昏沉,浑身无力;另外可以引起内分泌紊乱,甚至影响男女性功能。
所以,打呼噜不像我们平常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制造噪音,它还和诸多疾病相关,必须充分重视,尤其是肥胖的中年男性。对付鼾症的最好办法是注意运动和节食,以减轻体重,并经常进行自我诊断。如果出现白天很困乏,经常打盹,早上起来头痛,夜间多次去厕所等情况,或者据家人反映打呼噜时出现呼吸突然停止的现象,就应该尽早去医院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编辑樊明)
用药顾问有关服药的几个不良习惯余桂爵
服药是为了治病,但方法不当会影响疗效,还可带来麻烦或危害健康。据笔者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病人日常服药有以下不良习惯:
(1)每日3次服药时间均在餐后。“每日3次”是药师根据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确定的服药规律,其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个时段,每8小时服1次。这样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效果。如果将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餐后,则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高,而夜晚达不到治疗的有效血药浓度。
(2)干吞药。此种服药方法很危险,干吞药不仅会损伤食管黏膜,还可能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药物溶解,而导致药物在体内不易被吸收。
(3)服药姿势不良。有的病人喜欢躺着、趴着服药,这些不良姿势会使药物极易黏附在食管壁上,从而刺激食管并影响疗效。或引起局部炎症,更严重的是损伤食管壁。正确的服药姿势是采取坐位或站位。
(4)将药物用水溶化或用饮料送服。药物用水溶化后,可能方便服用,但疗效也会因此降低,还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有的人用饮料送服药物,如牛奶、茶水、果汁、可乐等,这样做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些饮料不仅可以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且会影响药效。正确方法是用温开水送服。
(5)服药后过多喝水。有的人服药后,无节制地喝水。这样导致胃酸的浓度下降,不利于药物吸收。其实,服固体药物用1小杯水已足够。至于糖浆类制剂服药后5分钟内暂不喝水。利于药物在咽喉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咳嗽。
(6)饮食无禁忌或多药同服。凡药物无论西药与中药都要讲究饮食禁忌,否则会降低药效。因此,凡服药期间,应遵医嘱适当调理饮食,该禁忌的应禁忌。而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避免,因此应尽量错时服药或减少服药种类。
(7)服药后马上运动。药物服用后30~60分钟才能在肠内溶解吸收,从而产生药效。药物吸收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如服药后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内脏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影响药物吸收。
(编辑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