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章 提升阅读水平

2008-10-10 11:05殷小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主旨抒情散文

殷小平

阅读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头戏,常常给考生难以把握的感觉。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指导学生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现代文阅读有规律可循、有相当的技巧和方法可用, 阅读题大多因文设题,所以解答时必须注意因文解题,从文中找答案,必须特别注意对文章的基本理解与整体把握,可以说整体把握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方法。阅读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能否正确把握文章内容的主旨。本文将对整体阅读把握主旨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粗浅的阐述。

一篇好文章,无论是选材谋篇、遣词造句,还是选择采用何种修辞手法,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解答这类题目,只要扣住主旨去理解思考,就不难找到答案。高考语文阅读首先要明确一个意识,即主题意识,综合文本各部分内容,包括标题、注释等,获得该文本的主旨,然后用这一主旨去反观各个部分;在答具体题目时,也紧扣这一主旨。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宗者,旨也,即文章的主旨。

许多阅读题之所以做错,主要原因是考生没有理解文章的主旨,不会整体感知阅读材料,缺少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在现代文阅读中,首要的问题是考生在解题前必须弄清楚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大致思路是怎样安排的?在具体阅读时,千万不要被某个词、某个句子挡住阅读的步伐,可以跳过去继续往前看,也可以运用外文阅读时常用的猜读法,通过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来缩小阅读盲点。

首先要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主旨。比如阅读一篇散文,则需要我们先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弄懂文章“说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先通读全文,给大脑留下大体印象。我们也许无法详尽地说出文章各部分的详细内容,但正是头脑里留下的那么一丁点儿“印象”,能给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带来莫大的帮助。一篇好文章,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因此命题者命题时,总会结合主旨来进行,我们如果能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那么就不难找出答案来。当然,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它常借写景状物等来表现。故而,要抓住散文的主旨,就得分析文中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与情感体验、社会生活及人生哲理之间的联系。另外,不少散文作家都喜欢“卒章显志”的写法,我们还可以先读文章的结尾,了解其“志”,然后再浏览前面的材料,这样会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很多时候,利用阅读技巧可以比较轻松地把握文章主旨。下面,从阅读技巧角度作粗浅阐释:

一、整体把握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大局,进行整体阅读,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把握、领会文章的内涵,在阅读时注意圈点勾画关键句,在此基础上明确文章的话题和文章的脉络,最后统观全篇,把握主旨。必须明确,文本解读过程的实质是读者与作者、与文本双向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首先要从局部明白整体,然后再回过头来理解具体的局部,阅读本身绝对不是对文本解读过程的机械划分,而是对文本解读的规律性把握。

二、注意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有些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对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中心思想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2004年春考卷《想北平》,2004年《乡土情结》、《我看舞蹈的美》,2005年《阳台上的遗憾》、《回望昨日的感伤》等就是如此。因此阅读材料的题目是理解文章内容和答题的重要“已知”条件,切不可“视而不见”。从体裁上说,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有的直接点明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有的间接点明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有的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联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的主旨所在。

三、巧用信息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要留心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此外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心中有数。

四、借助体裁

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五、划分层次

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

六、把握关键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找准了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是要归纳某一段的大意,要学会找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有的则在句中,有的甚至在下一段的段首,如果是下一段开头的句子,此句必定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还要找出并读懂那些蕴含着作者观点、感情倾向的语句。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把它作为一种阅读习惯来培养,形成一种敏锐的捕捉语言的能力。

七、开头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一般来说,在开头有总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八、分辨类型

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三种类型: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主要看作者所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看画龙点睛的句子,弄清楚作者赞扬了什么精神,讽刺了什么现象,鞭挞了什么世风。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感情为主的散文,主要看作者抒情的方式,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还要看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还要看流露了什么感情,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是学生临考正常或超常发挥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巩固知识的重点难点、梳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当进行应试能力的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盐阜中学]

猜你喜欢
主旨抒情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简论抒情体
平淡真实显主旨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