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琴
案例:
前两天,某校周一教师会上,一名副校长刚布置完工作,正准备开始每周一次的教师讲坛……突然,一位上学期被“交流”出去的已在其他学校上班的某教师,大踏步地走上讲台。所有的人都在纳闷,难道邀请她来讲座?她慷慨陈词了她是去年此校的五年级教师,辛辛苦苦在这里工作一年,将她接手的全年级最差的班级成绩提高到第一名,她万万没有想到,她却意外地下岗了。并告诉大家,3个月后,她获得了市基本功一等奖的成绩……此时,学校的一名管理人员如临大敌,命令所有的教师立刻离开会场,取消了准备好的教师讲坛,用该校老师的话说,他们灰溜溜地落荒而“逃”,仿佛真的是学校做错了一样……事后,这位管理者与教师交流,之所以让全体教师立刻离开会场,就是不让这位教师继续“煽动”下去,没有听众,她就自动不会说了。其他教师也就不会议论了。
分析:
然而,这件事似乎并不像这位校领导期望的那样,还是在区域内广泛地传播开来了,闹得沸沸扬扬,各种版本都有。我们不禁纳闷,为什么学校在处理这件事上不能大度一些,让她把话说完?难道这里听众走了,就没有其他听众吗?难道教师不在会场议论,就不会到办公室或者别的地方议论吗?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到底该如何处置?这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与管理阅历,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对教师只能“疏”不能“避”。一时“逃避”只能是一时“安定”,会带来更大的隐患。既然问题出现,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积极地面对问题,然后是在短时间内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逃避问题。我认为,此事该这样处理:
第一,既然这位教师已经走上讲台,就应该让她把话说完,即使她的语言有点“煽动性”。否则,就不该让她走上讲台。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让她把心中的不平衡“发泄”出来,对她个人来说也许会“救”了她,帮助她走出心灵的“困境”,我想也许有一天,她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欠妥的”。在此时这样做,能不能“忍”之,更能折射出学校管理者非凡的气度与胸襟。
第二,让她把话说完,学校一样可以及时掌握“话语权”,并当着全体教师的面,告诉她,被学校“交流”出去的教师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教师,只是那时的这些教师不太适合学校的考评机制而已。学校的考核方案每年都要经过教代会审议修整通过后才能使用,考核时谁也无权变更它。我们应该肯定她为学校做出的贡献,承认她确实将她接手的全年级最差的班级成绩提高到第一名,付出了很多,但是还要告诉她这项只是考核的一个方面,对教师的考核还包括学历、职称、普通话、论文获奖发表、辅导学生等。同时,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对全体教师进行方案培训。如果你想在这所学校生存下去,就必须成为一名能“教”、能“研”、能“辅”等“身心健壮”的综合性教师;在学校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要熟悉、关心考核方案,缺什么补什么,并在每年教代会上积极“提案”,不断地完善考核方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而不是在考核后,才找到学校,要求学校还你“公平”。
第三,学校管理者应大度地向她表示祝贺,获得市基本技能一等奖的好成绩,相信她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同时,感谢她对学校工作的“直言不讳”,提醒学校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花大力气来研究方案,特别是如何给初到学校工作的教师,特别是有潜力、有后劲的年轻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时间,让他们在学校有安全感,是学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师只能“疏”不能“避”,不仅是对她一个人“疏”,重要的是对全体教师进行疏通。否则,教师会认为她说的确实有道理,这样处理,不仅是逃避她一个人,而且是逃避所有教师,会使其他教师没有安全感,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对教师只能“疏”不能“避”,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管理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