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达到知行统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提高认识,扎实组织,有效实施,才能收到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067-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身体力行,努力把理论认知转化为社会实践。
一、实践教学特有的目标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践和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直接体验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其教学目标与教材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实践教学的特点,因而又有着自己特有的目标。
1.实践教学特有的知识目标
实践教学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原因在于:一是实践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空洞说教,在丰富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愉悦地接受并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强化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二是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在实践中发现真善美,自觉地鞭笞假丑恶,逐步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形成较为容易接受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结构。
2.实践教学特有的能力目标
实践教学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学生通过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准备、组织、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协调、沟通能力;二是通过参观、访问或,开展对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道德、法律现象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撰写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锻炼他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能力。
3.实践教学特有的素质目标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實践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1.紧扣教材重点内容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们课程,其教材内容经过全国一流的专家集体编写,经过中央政治局会议审定,具有独到的权威性,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时,应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第1~3章,实践教学应围绕三个目标进行:一是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二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第8-11章,实践教学应围绕三个目标而展开:一是引导学生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二是通过调查走访,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三是深刻理解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理论创新及其重点——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则
大学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培养学生成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在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塑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情操、优良的道德品质,强烈的报效祖国的胸怀,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人文精神和理想人格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实践教学方案的选择、具体的组织实施,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心理发展、生在愉快参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得到感悟,得到认识升华从而受到深刻教育。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捐赠等献爱心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建党80周年知识竞赛,参观纪念长征70周年大型展览活动,激发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积极投身火热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感受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与个人成长发展之间的关系,激发成才意识和奉献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3.贴近社会生活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对待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理论同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应以广阔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为大课堂,要把课堂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过程,更好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的脉搏,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同时,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不仅看到生活的阳光面,也要看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仅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落后;不仅要看到人性美,也要看到人性丑,在改变社会的不如意中自觉地成长。
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把诚信教育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把社会的诚信评价体系的建设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参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展览等形式受到教育。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可以通过调查走访社会热点问题和撰写调查报告,为改革开放、社会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三、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索
1.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主要做法是组织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改革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展开社会专题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卫生下乡、参观学习、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献计献策、为城市社区的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活动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空间广阔,形式可以多样化,关键在于挖掘和组织、引导。主要应加强以下一些举措。
(1)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性强、变动性快、现实针对性强的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必须深入实际把握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科本身的学术动态,也要求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得教授的内容有时代感、有认识深度,同时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近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参观了“北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参观时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实物的照片直接进入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到山西大寨考察学习,对大寨艰苦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到清徐县史家社村、大寨种猪厂参观,对农村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了第一手的资料;到山西第一监狱和戒毒所参观,使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更加增添了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教育性。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社会实践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试想,教师孤陋寡闻,只有间接认识,没有直接感受,怎么能够讲活鲜活的社会生活,怎么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2)加大教师的社会实践我们结合新课程方案实施的契机,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社区就改革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学生们写出了调查报告,有些学生的报告很有思想,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组织学生参观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图片展、中共太原第一支部历史展、革命先烈贺昌、高君宇事迹展、山西改革开放成就展,这些展览,以其规模宏大、史料真实、内容珍贵而强烈地震撼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是课堂教学根本达不到的。
2.学校实践教学模式
紧密结合课程和教学目的,使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知识竞赛、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组织学术报告、先进人物事迹报告等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过程的体验,更加深刻地领会理论的精神实质,从而内化为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几年来,我们组织了20多场省内外专家主讲的大型报告会,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党的代表大会精神、老红军的事迹报告等;每年组织全校“师魂颂”演讲比赛;组织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纪念建党80周年知识竞赛”;做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指导教师;做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开通“师生连心线”通过热线、网络聊天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组织“初行师院”大型征文活动。这些学校实践教学活动,关键是教师要去组织和指导,要发动所有同学积极参加,最后要做出总结和评价,使得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这样的实践教学形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学校实践教学模式應该是我们重要教学模式。
3.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就是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音像资料的播放,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论争,达到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可能有人认为这不是实践教学,只不过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其实不然,对社会的感受有直接的,比如参观考察、社会服务,但更多地还是间接感受。这种间接感受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给学生们播放了中宣部、教育部制作的《时事》片的许多内容,比如“节能解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村官在北京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等,使得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更直接、更深刻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让学生在调查和思考的基础上,撰写“我与法律”的感想,学生表达了对我国法律状况的担忧以及法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当法官、代理律师、原告、被告,现场庭审,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还结合讲授内容,比如理想信念,播放了《烈火中永生》、《离开雷锋的日子》;讲授爱国主义,播放了《孙中山》、《东京审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播放了《八路军》《脚踩祖国的大地》等资料片,这些都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对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学生们说:这样的教学形式我们最欢迎,当时有的同学就激动得哭了,回到宿舍仍然在热烈地讨论。当然并不是满足于看完就完了,教师们布置了思考题,要求学生写出作业,或者在考试时都纳入考试的范围。
还组织学生做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精心策划和选择选题,这些选题既结合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又联系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课题研究,学生分成课题小组,收集资料、走访调查、集中讨论,写出成果报告,然后在会上交流、教师评点,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出成绩。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也很下功夫,在形成报告的过程中,本身也就受到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有些学生的报告很有见地、很有思考、值得肯定。
这种课堂教学实践模式,紧密结合世界形势与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切身感受,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最大限度地达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黄焕初,符惠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31-32.
[3]朱廷岚.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沧桑,2005(4):106-107.
[4]张秀英.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6):141-142.
[5]万斌,张应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