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时的天气预报

2008-09-28 09:04周家斌
百科知识 2008年13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场馆气象

周家斌

大型运动会对气象保障的要求很高。各种赛事、火炬点燃、开幕式、闭幕式等都需要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保证下进行。如果遇到极端天气,只好暂停。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为例,可能遇到的极端天气有:暴雨、高温、雷电、冰雹、大风、霾等。

奥运会的气象保障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北京的空气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其二是天气预报的水平能否保障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着重谈谈天气预报问题。

复杂的天气

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原定于9月16日在上海江湾体育场进行。但天公不作美,从16日早晨开始连续下了两天暴雨,使江湾体育场变成汪洋一片,开幕式只得推迟。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时,开幕日上午天气还好,晚上入场式时下起了小雨,浇湿了宾客与观众。

虽然这种天气可能并不具有灾难性,但对于大型活动或体育赛事来说,它们却是高影响的天气。如果天气预报可以再准确一些,高影响天气的影响力就会被大大削弱,由此造成的麻烦就会少很多。

北京申奥成功之时,决定的赛事时间是7月25日至8月10日。但是考虑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北京的主汛期,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赛事的举行。因此气象部门研究后向奥组委建议,将会期顺延3周,在8月15日至31日举行。但是国际奥委会并未批准这一方案,而是决定顺延两周,在8月8日至24日举行。这就是奥运会将在2008年8月8日晚8点开幕的由来。由此可见,虽然人们常说这个开幕时间包含了4个“8”,非常吉利,但这个时间决定的初衷并非是从吉祥数字出发的。

与前几届奥运会相比,2008奥运气象服务的特色就是天气比历届都要复杂,根本谈不上什么吉祥。雅典奥运会期间,正值当地的旱季,降水稀少,天气晴朗。悉尼奥运会举行期间正值当地春末,处在干季雨季过渡期,相当于北京4月下旬到5月初。与最近4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的总降水量是最大的,平均为143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降水日数也是最多的。奥运会期间北京平均2~3天有1次降雨,每4天可能发生1次雷暴,近1/3的日子气温在32℃以上,极端最高气温高达36~38~C,平均相对湿度77%,清晨最大相对湿度达100%。

高难的预报

复杂的天气决定了气象预报服务的高难度,但奥组委并未因此降低对气象服务的高要求。在2008奥运会期间,必须每天滚动提供每3小时场馆天气预报,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风。

气象预报一般可以分为长、中、短期预报。

从7月25日运动员进村至9月20日残奥会结束,奥运会涵盖了北京地区大部分主汛期。2008年的实际主汛期究竟是提前还是延后,对奥运会能否顺利进行关系重大,因此做好奥运会期间的长期天气预报,对于奥运会的总体安排十分重要。目前气象台的长期天气预报多集中在6~8月,很有必要把7月25日至9月20日作为。个特殊时段加以研究。另外,以往气象台主要是做汛期降水预报,但对奥运会来说,会期是否会出现异常高温也很重要。

中期(3~10日)天气预报对运动项目和各种活动的安排也非常重要。

至于短期(1~2日)和超短期(几小时)天气预报对奥运会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天气预报对做好空气质量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能准确预报北京和周边地区何时会吹偏南风,则在南风到来时会把北京南面各省的大量污染物吹向北京,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以上各种预报中,2~6小时的预报是一个难点,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方法。

不少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飘来几片云彩,下起了大雨。对于室外的赛事来说,一场突发大雨不亚于是场灾难。在这种时候,临近预报(即2小时以内的预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北京地形相当复杂,城区的海拔高度大概是30米,但是在最北面的山区,海拔高度达到2000米。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地形里,短时间生命史的天气发生的概率很大。

从现在的科技发展状况来讲,这种局地天气发生发展的原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预报的难度很大。目前,在突发天气发生的早期,主要是看有没有发生这种天气的环境条件,从而判断突发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在突发天气I临近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监视大气变化,来提高对这类天气的捕捉和预报的能力。在引进、吸收、消化国际先进临近预报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局部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生命史短、空间尺度小、发生的物理原因尚不完全清楚、预报难度大等特点,北京市气象局建立了北京地区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客观自动化临近预报系统,并将有关技术移植到青岛(另一奥运赛事举办地)气象局,以有效地在奥运会期间对两地突发灾难性天气的出现进行临近0~2小时的预报或预警。其中冰雹预警能提前1个小时左右,但雷暴的预警只能提前半小时甚至更短。

临近预报的技术方法是现状外推。如果当前某地出现比较强的暴雨,采用现状外推的预报方法可以预测下一个时间段会在哪个地方下雨还是原地停止。现状外推不是简单的外推,而是要考虑天气系统是稳定的,还是减弱或新生的。

精细的服务

奥运预报服务的另_特点是各场馆精细预报3小时滚动更新。所谓精细,就是预报要具体到场馆。观测数据是气象预报的基础,而数据质量高低取决于观测站的布局。观测站的布局包括很多方面,如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自动观测站的分布,探空加密观测的时间和地点位置,新建多普勒雷达组网和拼图方案以及风廓线仪站网布设等。目前北京城内自动气象站约5千米一个,城郊是15~20千米一个。在获得如此密集的资料后,科学家利用一种同化技术把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资料及雷达资料结合在一起,应用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做出小范围的预报。

以预报降雨为例,“降水概率为40%”之类的模糊词语将不会出现在奥运预报中,取而代之将是几时几分下雨,风向风速是多少,每几个小时之间的降水量是多少,以及温度、气压等指标。

中国气象局还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的天气研究计划,牵头实施了北京奥运国际示范项目。参与这个项目的有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中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的8个预报系统。2006年,这个项目做了第一次测试。2007年进行了第二次系统测试。现在参加项目测试的中外气象专家已经在北京市气象局完成了安装调试任务,本地预报员正在熟悉和应用这些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在2007年举行的奥运会气象服务演练中,有关部门和人员重点演练了如下4项内容:对所有竞赛和非竞赛场馆进行观测,并在10分钟内发布最新天气状况预报,包括天空状况(云量)、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每天发布未来3天所有场馆的天气预报;部分比赛场馆发布每小时天气预报,其中包括射击、射箭等场馆;发布气象预警时,将同时通报受到气象预警影响的场馆名称。

这一方案中,除了每天的最高、最低温度外,还增加了一项“体感温度”。因为人体受空气湿度、风速等影响,自己所感受到的外界气温和当时的实际气温会有差别。

由此可见,奥运天气预报服务可谓十分细致和精细,可是细致和精细与准确不是一回事。目前所有的天气预报方法都只有一定的准确率,要想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效果,必须充分运用预报员的经验。即便如此,预报不准的事仍有可能发生。因而,还应有必不可少的应急保障措施。

另外,根据最新消息,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预报的准确和精细,今年5月28日,我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被成功送入太空。这颗被称作“奥运星”的极轨气象卫星将与前期发射的风云二号C星和D星共同承担北京奥运会的气象预测工作。

这颗卫星首次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和定量化探测,支持未来10~15天的中期天气预报。卫星上装载的有效载荷系统有较大更新,预报周期更长,精度也将更加准确,它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气象服务的主力卫星。

责任编辑赵菲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场馆气象
气象树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中期天气预报
小小天气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