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的认识实践

2008-09-27 09:17谢海燕
大舞台 2008年2期
关键词:认识音乐课堂实践

谢海燕

【摘要】“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处理好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恰当的、适量的进行音乐学科内容的综合拓展,牢牢地占领着音乐学科这块阵地。把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的感知体验作为教学重点,突出音乐艺术的本质内容,以音乐为审美核心,处理好学科综合问题,遵循音乐教学中“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以音乐为教学主线 音乐课堂 改革 认识 实践

一、存在的问题

《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改革的浪潮之中。音乐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过去那些传统的、沉闷的音乐课堂,同时也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音乐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充实、拓展。中小学音乐教学获得了不少的成果与经验。但是,在教改的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思想上产生了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比如音乐课堂上过分地强调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门类的综合、拓展,在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脱离音乐艺术内容的现象,偏离了“音乐主线”,产生了热衷探究音乐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倾向,背离了音乐主体,忽视了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的感知与体验。笔者曾观摩过一节初中音乐课《樱花》,教学开始,教师就带领学生学唱《樱花》,接着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音乐的相关文化中,并无限制地加以了延伸和拓展,教师通过制作的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现了日本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各地风光、日本人的服饰、盛大节日等等,真是让学生大开眼界,感到新鲜有趣。这节课教师用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了解了相关文化,而把歌曲《樱花》放在一旁,只是要求让学生学会唱就行了,真是主次不分,教学中没有引领学生对民歌《樱花》的艺术表现力的感受与体验,也没有探究歌曲中表现音乐的各种要素,对歌曲的风格、形式、感知与体验等,忽略了对音乐本身的特点、知识内容的关注。这节课被人们形容为“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这些问题应引起一线教师的反思。如何关注音乐?如何贯彻“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怎样实践“以音乐为主线”?是值得我们反思、思考及实践的课题,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探究内容。

二、对“以音乐为教学主线” 的认识

强调“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就是要抓住“音乐”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处理好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进行恰当的、适量的音乐学科内容的综合拓展,牢牢地占领住音乐学科这块阵地。

为什么要强调“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实施作用价值何在?

1、“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中小学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音乐学科在实施教学时必须以音乐音响作为载体,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围绕音乐音响来进行,若没有音乐音响,没有“聆听”,把“聆听”音乐一带而过,这就是背离音乐本体,音乐课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了。音乐的经验是直接的,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必须是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必须是审美主体在聆听、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判断、创造表现中获得。

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呢?(1)音乐是听觉艺术。(2)音乐是时间艺术。(3)音乐是情感艺术。(4)音乐是表现艺术。教学中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的美、音乐的结构、音乐的变化、音乐中各种音乐要素的运用及产生的艺术表现力,都是靠听觉听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解、解释、灌输,因此,音乐教学中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才能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说音乐是“情感艺术”,因为音乐鉴赏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也是直接的,必须是鉴赏者亲身参与,才能完成情感体验,鉴赏者才能真正体验到作品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理解音乐的内涵。

说音乐是“表现艺术”,因为音乐必须通过“表现”这一中间环节,才能完成其创作,才能供人们聆听、感受、体验、鉴赏。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引领学生进入音乐、参与表现、创作音乐的活动,教学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就是要多给学生创造、表现音乐的机会,才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能突出音乐艺术的本质内容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可见中小学教育开设音乐课是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而中小学音乐教育又是属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普及音乐教育,既是普及音乐教育就决定了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的本质内容,其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领域:

(1)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

(2)音乐艺术实践中的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表现与创作等活动。

(3)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内涵。

“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就是要实施以上学科本质内容。若把非音乐性的文化内容(如文学、历史、美术、思想道德、环保、生态平衡等)作为探究内容,这样就会喧宾夺主,减弱了音乐学科的本质内容。只有做到以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中几个相关的学习内容实施教学,才能做到突出音乐艺术的本质内容。

三、“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能突出以音乐为审美核心

《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课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音响是进行审美感受、审美体验的动力与中介。音乐教学如果抓住音乐,并“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就能使音乐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审美体验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选用教材中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载体,进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接受美、创造美,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四、“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的实践

1、选用最具艺术表现力的音乐作品、最为优质的音乐音响(录音、录像)作为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主要载体。

2、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地、适量地“综合”。

处理好学科综合问题与音乐教学中“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实现音乐学科综合的科学性,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对音乐学科内容进行有机地相关联,如何巧妙的、恰当的、适量的进行学科内容的综合,笔者进行了尝试:如《走进音乐世界》初二的教材中,学唱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扩大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课堂上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目的是启发学生观赏油画,交流鉴赏见解,恰到好处地实现了音乐与美术学科内容的整合,两种不同艺术门类表现的是同一主题、同一题材。民歌《伏尔加船夫曲》表现了声音艺术、时间艺术、听觉艺术的特征,而油画《伏尔加纤夫》显示了空间艺术、视觉艺术的特征。这使音乐学科内容得到丰富、拓展,更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内涵,这种巧妙的、恰当的、适量的“综合”,无疑是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和价值。

在另一节初中的《电影中的歌曲》一课中,抓住电影中的插曲、主题歌为主线,引领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感受电影歌曲的表现力,充分体验电影歌曲的美,进而了解认识到电影歌曲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这种体验活动都要用电影的画面为内容,电影歌曲的音响作为载体,让画面音响时时都能打动学生们的心,感受到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及音乐所起的作用。教学最后环节就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体验电影歌曲音乐,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活动之中,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决定表现音乐的方法、形式。学生除了演唱、演奏电影主题歌外,有的学生很有兴趣地为电影画面配音乐,有的为电影画面配音响(如马蹄声、鸟叫声、海浪声……)对语言艺术有兴趣的学生选了一段电影画面进行道白,还有的配话外音等等,学生们分工合作在班内进行的表现、交流及互评。这种运用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真正理解感悟到了电影音乐的作用与内涵,使学生获得了有效学习。

3、把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的感知体验作为教学重点。

“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就应把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表现力的感知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体验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必须关注帮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过程中对各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尤其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相互作用后的艺术表现力的敏感反应,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音乐教学就失去了它应具有的作用与价值了。引导帮助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表演、创作及判断音乐作品中的美感,发现音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是每位音乐教师必须重视的。如:在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时,笔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与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进行比较学唱鉴赏:第一步是有表情、有感情唱会这两首歌,并能说出对两首歌的感受;第二步就带领学生从歌曲风格特点、节奏、速度、旋律、调式音阶等表现音乐的要素进行分析比较;第三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如“为什么《嘎达梅林》这首民歌庄重、深情?”“为什么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活泼欢快?”在聆听、感受、体验中感受到了民歌的艺术表现力,在分析讨论中也认识了解到民歌中音乐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了歌曲的内涵。

另一节学唱菲律宾民歌《竹舞》一歌中,也运用对比的方法:与中国海南岛黎族的《跳竹竿》民歌作比较,边唱、边听、边看“跳竹竿”的录像,引导学生比较节奏、拍子上有何不同?(《跳竹竿》是二拍子的,《竹舞》是三拍子的)二拍子的“竹竿舞”怎么跳呢?三拍子的“竹竿舞”怎么跳呢?提出问题,一起讨论:你喜欢哪首“竹竿舞”的音乐?为什么?教学最后环节就是教师带学生们跳竹竿,用菲律宾民歌《竹舞》音乐伴奏,全体学生参与学跳。在音乐的伴随中,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合着三拍子的节奏跳起了竹竿舞,无疑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在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把对音乐的“聆听”放在首要位置。“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听,依靠审美环节自身体验,随后再展开想象与联想,放飞思维。聆听“呈示部”音乐时要求学生思考:音乐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认为音乐中有几个不同的音乐主题?在分段聆听引子音乐时要求学生作出判断:(1)你认为音乐表现了什么?(2)这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的?(3)你会唱引子的主题音乐吗?(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跟着哼唱)分段聆听“呈示部”音乐时,其目的是抓住音乐的结构、音乐的变化、怎样变化?用什么乐器演奏?一边听一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记录方法做好记录,学生有的用字母、有的用线条、形状、有的用色彩等动手 ,师生共同在聆听中听辨、分析、判断,充分感受、体验到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及表现音乐的种种要素、手段,抓住了音乐,使学生在听辨中对音乐的特点有所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的具体实践尝试。在当前新课程的实施中笔者感悟到:作为一名基础教育战线的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我们所教授的音乐课的内容、价值、目标又是什么?

永远不要背离音乐,每位音乐教师应记住有一位澳大利亚的同行说过的“不要忘记音乐教师的使命,不要越权”这句话。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要捍卫、坚守音乐学科这块阵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第129期

[3]《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第139期

(作者单位:广州市铁二中学)

猜你喜欢
认识音乐课堂实践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