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钟情梦境

2008-09-27 09:17王军利
大舞台 2008年2期
关键词:杜丽娘汤显祖牡丹亭

王军利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就在西方为莎士比亚的戏剧神魂颠倒的同时,东方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也正以同样的魅力征服着世人。《牡丹亭》一出世便成了世所瞩目的焦点,竞相传唱演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甚至发生版本之争(汤、沈之争),而在封建礼教禁锢森严的明末,《牡丹亭》无疑如一颗重磅炸弹,给了那个时代狠命的一击。剧中主人公杜丽娘青春的觉醒,对自主爱情的强烈渴望与捍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闺阁妇女。艺人商小玲演唱《寻梦》一出,悲恸气绝于舞台;娄江女子俞二娘伤此曲“惋愤而终”;冯小青姑娘更是写诗寄情:“冷雨幽帘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汤显祖闻娄江女子读此曲致死,亦作诗自遣:“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可见此剧在当时的影响以及其无与伦比的悲剧魅力。

此剧后汤显祖一发不可收拾,《南柯梦》、《邯郸梦》在三年内相继问世,加上此前的《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自此以瑰奇旖旎的梦境描写,奠定了他在戏剧史以及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汤显祖何许人也?何以与梦境结下不解之缘?《牡丹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何以产生如此惊天动地的艺术效果?

一、重名节一生如梦

明中后期是个多事之秋。宦官专权,内阁党争,横征暴敛,厂卫横行,加上边关多外患,北有俺答部落的频频骚

扰,南有倭寇的时时进犯,民不聊生。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仁,号海若,生于江西临川(今抚州)书香世家,5岁开始读书,14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以少年有才名而播于海内。洁身自好的他清傲刚直,把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

俗话说树大招风。之后他曾两次赴京会试,均未中。第三次,也就是万历时一年当朝权贵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次子嗣修中第,想网络海内名士其子同习科考,就派堂弟张居直去拉拢汤显祖,却遭到谢绝。结果被拉拢成功的人中了头名状元,张居正的儿子中了第二名榜眼,汤显祖名落孙山。又过了三年,汤显祖四度进京会试。张居正的长子和三儿也参加这次会试,又来邀请显祖了,“复啖以巍甲”(邹迪光的《汤义仍先生传》),而且一再到旅邸来拜访。汤显祖呢,“报谒不遇”不算,还坚决表示:“吾岂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结果自然不难预料,汤显祖仍旧落第,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同榜中进士,三子张懋修还独占鳌头,高中状元。汤显祖此举赢得了天下人敬重,却得罪了当朝权贵。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张居正死后那一场才得中进士,而此时他已过而立之年。

终于得中进士之后,与他同科进士的两个大学士之子,慕名应许他同选翰林庶吉士,又被他拒绝,而是自请前往南京任官太常寺博士, 几年后迁南京礼部祭祀司主事。不愿与权贵为伍的他再一次失去对仕途有利的大好机会。

这,就是汤显祖,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雅士,一个骨骼铮铮的硬汉子,不向权贵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使他对现实看得越来越分明,距离也越来越远。

“自请南博士,览胜寄毫末”的南京清闲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万历十八年(1590),代州发生陨星坠落的“星变”灾异事件,明神宗在按照传统修省时把责任都推向了言官,罚停俸一年。面对如此腐败的政治,专横的君王,本已与世无争汤显祖终于按捺不住,又一次锋芒毕露,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

这一击的目标直向当政者,批评大学士申时行失政、信私人、塞言路,包庇贪官污吏,对当时的种种腐败给予了毫不留情的痛斥和揭露。当政者失政,皇帝也摆脱不了干系,这不是明摆着跟皇帝对着干了么!神宗大怒,一棒子把他打到了荒蛮僻远的雷州半岛,任徐闻典史,三年后依制迁浙江遂昌县令,在那里又一呆5年。5年任满后,万历二十六年(1598),告部投劾,弃官而归。

在这次弹劾斗争中,汤显祖显然已经成长为一名英勇斗士。对黑暗的封建官场,他一忍再忍,终于撤身而去。汤显祖是个至情之人,敷衍趋势他做不来,蝇营狗苟他更做不来,只有离开污浊的官场,寄情喜爱的诗词与戏剧,独善其身。

但官场对他的压制并未甘休,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外察,主事者借机削夺了他的官籍。至此,汤显祖彻底脱离了官场。

二、求至情梦向梨园

弃官南归后的汤显祖住在临川老家玉茗堂,把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戏剧场作中来,对政治的厌恶,理想的向往,世态炎凉的感叹,统统席卷而至,创作激情火山般喷发,一发不可收。三年连写三梦,加上他在南京任上写的《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

他无一剧不写梦,又无一梦不写现实。他的梦直逼现实,政治倾向性如此明显,在古今戏剧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就在他当年被贬徐文时,曾遇上被流放到此的张居正次子嗣修,此时张居正已被抄家,轰隆隆大厦倾覆,当年的贵胄公子,如今同是天涯沦落人,让汤显祖更加感到仕途险恶,世事无常,人生如梦。选择梦境寄托情怀,一者是社会黑暗不得不用曲笔,二者也是作者的理想国过于美好,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格格不入,只有钟情于梦。现实世界越残酷,他在创作中的反映越深刻,戏剧成了他的另一个自我,毫不留情地刺向这个丑恶的世界。

汤显祖的“至情”论主要是源于阳明学的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他的老师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曾因全力阐扬泰州学派的理论而被罢官,主张“制欲非体仁”,肯定人的多重欲求。对他影响重大的人物还有王学左派的后期代表、著名的反封建斗士李贽,以及与李贽并列为当时思想界“二大教主”的禅宗佛学家达观和尚和素所服膺的李卓吾先生三人。他们对汤显祖确立以戏曲救世、用至情悟人的观念都影响至深。

汤显祖在县令任上曾尝试过以情施政,创建其心目中的“至情”理想国。除夕、元宵佳节,他放囚犯回家过节,情之所致,无一不按时归狱。他离任时百姓苦苦挽留,离任后,百姓还为他开办了相圃书院为他建立生祠供奉。然而,理想国终究是理想国,无情现实一次次把他的美梦粉碎,他只好借助梨园这个小天地,演绎他以“至情”为中心的瑰丽的乌托邦。

汤显祖在他临离去这个世界之前,仍不忘给封建宗法、世俗礼教、鬼神迷信以最后的一击,他写下了《诀世语》七首:一祈免哭、一祈免僧度、一祈免牲、一祈免冥钱、一祈免奠章、一祈免崖木、一祈免久露。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十六日亥时(1616年7月29日)溘然而逝,终年六十六岁。

他在家乡生活了十八年,创作了十八年。对汤显祖而言,陶潜式的归隐生活,清贫而自安。恶势力对他的迫害阻挠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抱负,却成就了他的旷世奇才,对中国戏剧史而言,实在是一件幸事。

三、《牡丹亭》梦里花开

《牡丹亭》是一个美丽到极致的情梦。她的出现使中国古代对爱情的追求与理解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叛逆而唯美,充满人性关怀的光辉。

《牡丹亭》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之一杜丽娘。在此之前的《西厢记》已经成功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但较之于杜丽娘,她则逊色多了。崔莺莺虽然也是反封建礼教的化身,但她远不如杜丽娘主动,觉醒意识差,假如没有哪个大胆泼辣的红娘从中牵线、鼓励、帮助,恐怕故事就进行不下去了。就杜丽娘不同了,她的青春觉醒完成的迅速而干脆,在充满着生机、流淌着春意的后花园中,她的惆怅与无奈、委屈与痛苦如春潮涌动,勃然而发: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她,对青春的觉醒不仅源自对美的敏感的天性,还源自雄厚的诗词修养和古今才子佳人故事的向往。《诗经》中《关雎》一篇,她就能本能地觉察出并不是像老师解读的那样,歌颂后妃之德,而是对自由浪漫爱情的讴歌。

杜丽娘是个有独立主见和分析能力的人,一旦觉醒便敢作敢为,不仅和梦中情人幽会,还一往情深,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和阎罗王据理力争,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以身相慰,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自主成婚,在无情父亲面前据理力争等等。这,都是和一贯唯唯诺诺的崔莺莺形象截然不同的。“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杜丽娘堪称汤显祖“情之至”理想的化身,也是他艺术想像所能推展的极致。

《牡丹亭》传达了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呼声,暴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腐朽,以及她对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毁。

剧中的反面形象主要是杜丽娘的父亲南安太守杜宝和老塾师陈最良两人。杜宝主要代表顽固不化的封建统治阶级,陈最良则代表着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杜宝延师教女儿读书的目的很单纯,为了女儿“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但他固执而呆板、严守封建伦常,心灵扭曲绝情到不近人情的地步,甚至当得知女儿死而复生,也不为所动,归根结底,宁要一个贞节的亡女,也不要一个“野合”过的亲骨肉,说到底是怕妨碍了他的官位尊严。陈良最更是地地道道的卫道士,缺情寡感到极点,用他自己的话讲,活了一辈子,从来不晓得伤什么春,动什么情。这些的封建家长们的反常心态与扭曲人格本身就十分可悲,他们又如何能理解杜丽娘惊世骇俗的行为呢?

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奇幻旖旎的想象,浓郁芬芳的情感,典雅绚丽的曲文,梦幻与现实相结合,天上地下、虚实正奇,演绎了一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绝唱,征服了世人,也成就了自己。

《牡丹亭》,将永远是人类爱情咏叹史上夺目的光环。汤显祖,中国的莎士比亚,历史将永远记住你。

(作者单位: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杜丽娘汤显祖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