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山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每逢紧要关头,共产党员总是冲在第一线,总是站出来挑大梁、做主心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走出困境。作为全国第一支携带大型工程设备到达灾区的国有企业抢险突击队,重庆建工集团党员们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就是无数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的缩影。
全国人大代表、党员农民工康厚明的孩子身体一直不好,5月14日上午,趁修工的间歇,他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身体。刚填了一些单子,康厚明就接到电话,说支援灾区的指示下达了。
康厚明没有慌乱,因为他早已有心理准备。从12日下午开始,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报道,康厚明知道了汶川大地震给灾区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他和他带领的农民工班非常关注这次大地震,大家常聚在一起,谈论这次大地震,空前的灾难牵动着他们每个人的心。
放下电话,康厚民明白情况紧急,便留下孩子在医院独自检查,快速赶回他所在的建工城建集团市政一公司,和他的班组人员汇合,待命出发。
第一时间赶赴震灾现场
洞察到抗震救灾的严峻形势,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重庆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镜璞和总经理张玉昌紧急相约商议此事,并决定:发挥建工集团设备优势和技术优势,参与到刻不容缓的抗震救灾之中。13日上午,建工集团紧急召开抗震救灾工作部署会,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组织机构,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并以集团党委的名义主动向国家建设部、重庆市委市政府请战,积极做好了援川人员、设备和物资的准备,随时待命进川救援。
5月14日上午9时,建工集团正式接到国家建设部进川抢险的命令。
下午2时30分,建工集团一支由126台大中小型机械设备和184名成员组成的队伍从重庆出发,昼夜兼程奔赴灾区,成为全国第一支携带大型工程设备到达灾区的国有企业抢险突击队。
康厚明带领的农民工班,个个争先恐后自愿赴川参加抢险。康厚明选出9名年轻、体质好的员工,准备了钢钎、铁锹等救灾工具,由于时间紧迫,他们连个人衣物都没来得及准备,有的人穿着一套衣服就上路了。
在救援隊伍中,有孩子才出生十几天的挖掘机驾驶员,有刚动完手术顾不上在家休养的操作手,有抛下受伤妻子勇上一线的分公司经理……
大型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重型装载机、各种切割机具一应俱全,开赴救灾一线……
突击队浩浩荡荡、铁流滚滚,很快通过了成渝高速。但前往灾区的路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按照当地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建工集团抢险突击队兵分四路,挺进受灾最严重的安县雎水镇、高川镇、青川县凉水镇、北川县城。康厚明所在的城建集团抢险突击队是集团的第四分队,目的地是青川县。
在接近青川县城的几十公里盘山公路上,很多地方已经被塌方和损毁的树木堵塞,阻断了交通,而且时时都有滚石飞砸的声响。宽敞处大型机械还能作业,在一些狭窄的地方,机械根本进不去。时间就是生命,情急之下,康厚明便带着工友们用手搬运,为救灾人员和物资早日抵达目的地清除路障……
集团总经理助理、抢险突击队副指挥长李正说,“当时进灾区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也没想到,一到那里,黑漆漆的一片荒凉,人心惶惶,水、电、气、路,啥都没了。”
当四个突击队分别于5月15日早上到达四川安县和青川县时,正处于绝望之中的受灾群众看到这支绵延3.5公里长的庞大车队,顿时群情振奋、眼含热泪地说:“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我们看到了希望!”
临时党支部构筑生命“坚强堡垒”
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灾区,没有时间休息和好好安顿,突击队员们分秒必争,立即投入到抗震抢险的任务之中。
5月15日上午,第一突击分队接到当地指挥部的通知,一幢7层高的广播电视台指挥楼全部垮塌,有人被压在废墟中,由于情况复杂,几支施救队都没有成功施救。突击队火速奔赴垮塌现场,在仔细勘察险情后,果断提出从垮塌楼体后方进入的抢救方案。突击队员们用挖掘机拉开墙体,利用原有的基础立柱做维护,人工配合掏挖,仅用了30分钟,就把埋在废墟下的一名伤员成功解救出来。
中午,第三突击分队接到“紧急抢修安县老城自来水厂”的抢险任务。由于该自来水厂取水口受灾严重,全县上万群众已断水4天,源源不断的救援大军、大量受伤灾民的救治,急盼生命之水。30多名队员,3台重型吊车、2台装载机和其他设备立即赶到现场,经过专业工程师反复论证,在队长郭庆元的指挥下,突击队员采取打孔、整体吊装方法,经过8个多小时高难度作业,终于在晚上成功修复了自来水厂,恢复了县城自来水的供应。
第二抢险突击分队接到安县救灾指挥部命令,“打通江油市通口镇至北川的道路,为北川县救援打通一条生命线”。抢险突击分队火速出发,在距离通口约2公里时开始进入沿山公路。此时,几百米的高山上悬空巨石随处可见,一座桥梁已经严重损坏,泄洪涵洞被暴雨冲刷已岌岌可危,如继续前行,则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突击分队队长黄政当机立断,就地打通香水到通口段的道路。他们连夜在坎坷崎岖的山路上,冒着山石随时可能跨塌的危险,一路步行勘察道路,确定新的行动方案。经过13个小时的艰苦作业和顽强连续奋战,打通了这条1.5公里的生命线,使通口镇与外界相连接,为救援大军进入北川重灾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建工集团抢险突击队到达灾区的当天,就在安县成立了战地临时党支部,由46名共产党员组成。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玉昌任党支部书记,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都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分队,分别由所属各单位领导任组长兼突击分队队长。在整整31天的救灾抢险中,先后有四批、240名突击队员奔赴前线,轮换作战,这个战地临时党支部始终发挥着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战斗堡垒作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5月22日晚,战地临时党支部在抗震一线过了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在临时搭建的帐篷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一面从当地村委会借来的党旗。党旗有些残破,但颜色依然鲜艳。奋战在雎水镇的13名党员聚集一堂,召开了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支部大会,人员虽然不多,但整个过程却是神圣的、庄严的。第二批抢险突击队战地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克伟带领13名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坚决维护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充分发扬重庆建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不负重庆市委、市政府和3000万家乡父老的重托,坚持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共同夺取抗震抢险的最后胜利!
虽然抗震抢险突击队实行7天轮换制,但定期过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惯例却传承了下去。在临时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74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身先士卒,带领全体突击队员风餐露宿,无私奉献,挽救废墟下的生命、帮助受灾群众。
共产党员个个争先
设备在悬崖上操作,人员在滚石中穿行;白天高强度排危抢险,夜晚与遇难同胞毗邻而眠;断水、断电、断粮……救灾一线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没有足够的帐篷,队员们要不睡车上,要不临时找个地方休息;吃的是冷水就方便面,连馒头都成为奢望;生活用水和饮用都是瓶装矿泉水,所以更谈不上洗头洗澡。在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突击队员还要把自己不多的干粮、药品、饮用水等物品提供给受灾群众。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队员们每天投入10多小时连续奋战在超强度的抢险作业中。四分队队长刘艺忍受着还未痊愈的腰椎病,每天10多个小时地奋战一线指挥作战,在险情不断的道路上,坚持带头试路前行;爆破专家孟祥栋在24小时中,成功指挥爆破危房6150平方米,创造了爆破行业的奇迹;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姜波冒着随时可能被泥石流淹埋的危险,攀着绳索爬上堰塞湖顶,在第一时间勘查现场,为指挥部传回第一手资料;面对抢险队要在悬崖峭壁上打通一条便道的危险处境, 54岁的老党员刘忠站出来大声说:“兄弟们注意安全,我走最前面,要死我先死。”看着不到10岁的小女孩儿哭着要自己的书包,康厚明爬进倒塌后形成的废墟中找出了10多个书包……
雎水至高川公路沿大山修建,全长18公里,在地震中被严重毁损。沿途有多处危岩路段,上游山体发现34处大的塌方,其中40万立方米以上的特大滑坡就有8处,5万立方米以上的有26处,并形成了三个大的堰塞湖,最大的蓄水量已达500万立方米。
5月15日,突击队便接到了指挥部“迅速打通安县雎水到高川的公路”的命令。建工集团作为副总指挥单位,是最早到达雎水进行抢险救灾的队伍。面對大量的巨石垮塌和泥石流倾泄,在首批抢险突击队的总指挥、临时党支部书记张玉昌的带领下,几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决定从下游谷底河沟新修一条约5公里的便道,绕过最危险的路段,然后再连接原有公路。突击队员们经过两班轮流通宵作业,将前往高川镇公路的打通任务推进至雎水水电站段。
在高雎路中,老虎嘴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由于老虎嘴上方山体严重塌方,老虎嘴路段一半路基已经随山体塌方被完全破坏,必须从下方河沟中重新进行填充、抬高,在施工过程中就要面临上方碎石和山体再次塌方的危险;而另一半路基已经完全被山上滑落的碎石掩埋,整个路段已经形成一个60度坡度的碎石滑坡带,挖掘机要在半山腰滑坡带上进行路基开挖操作,既难又险。
在四川灾区的“一号工程”——安县睢高路抢险攻坚战中,挖掘机驾驶员向明主动向集团抢险突击队请缨,要求参加老虎嘴危岩抢险任务。从进入老虎嘴的第一天起,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石块从悬崖上掉下来,向明的挖掘机多次被石块砸中,足以造成机毁人亡的大石块落下也经历了多次,虽然每次都侥幸躲过,但危险无时无刻都伴随着在老虎嘴抢险工作的每一天。
“要说怕,谁不怕?但这里总得有人去”,向明没有退缩。在这个不足100米长、十来米宽的作业面上,他每天处于生死边缘,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恐惧,而且一呆就是一个月。
四批突击队员、两百多人次携带70余台套机械设备,冒着山石随时可能跨塌、余震随时发生、“堰塞湖”随时决堤的危险,经过两班轮流作业,终于在6月12日胜利实现全线通车,结束了之前一个月靠直升飞机为受灾群众运送物资的日子。
望着历经29天冒着生命危险修复的道路,向明对队友们说,能有幸参与打通老虎嘴,是我这一生做过的最有意义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后,向明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光荣地被批准火线入党。
从5月14日到6月13日的一个月时间中,抢险突击队员们争分夺秒,在安县和北川配合部队成功救出4名埋在废墟下的生还人员,其中有3名掩埋时间超过120小时;他们利用专业设备疏通了救护通道、抢修了安县老县城紧急物资转运场;为雎水小学排危除墟、重建校园;完成40余处灾民危房拆除任务、为受灾群众抢出价值100多万元的财产和物资……
党组织让企业更加凝聚
除向明之外,三分队的入党积极分子欧海波舍生冒死救出少年、拼死抢救企业财产、宁愿牺牲自己保护队友,也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广大共产党员“紧急时刻抢在先、危难时刻冲在前”的精神深深影响和感染了突击队员们。在抢险救灾前线,庄严豪迈的入党誓词成为救灾一线最为坚定有力的话语,加入党组织成为突击队员的最高追求。
在整个抗震救灾一线,建工集团所属城建集团、二建、三建、九建、住建、市政交通、安装集团、塔机公司、总承包、物供公司及集团机关等单位共有42名同志火线入党,其中抗震抢险突击队20名,援建活动板房突击队22名。7月24日,建工集团提前完成四川灾区万余套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党员们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履行入党誓言。
就在前方勇士奋勇抢险的同时,建工集团为突击队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对抢险人员的家属关怀备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集团各单位和职工纷纷递交请战书,要求轮换参战……截至6月12日,建工集团工会共收到所属各单位爱心捐款合计一百六十余万元,收到“特殊党费” 约14万元,853名建工员工踊跃参加献血活动,还有许多员工报名领养助养灾区孤儿。
党委领导班子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临时党支部坚不可摧、顽强拼搏,党员队伍临危不惧、冲锋陷阵,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建工人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成为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7月1日,重庆建工集团荣获重庆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张玉昌、向明荣获重庆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建工集团市政交通公司党委荣获重庆市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康厚明荣获重庆市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如今,大灾面前压不垮、大难面前不低头的顽强精神已深刻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拥有325个党组织、6342名党员的建工集团,正在号召全体员工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推动企业在重庆大开放、大发展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