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掠影

2008-09-20 03:58重庆市委统战部宣传处
红岩春秋 2008年4期
关键词:张治中旧居冯玉祥

重庆市委统战部宣传处

桂园

桂园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107号。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将军的公馆。院内主楼前有两株碗口粗细的桂花树,桂园因此而得名。

1939年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的张治中,力主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抗战胜利后,在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时刻,为了实现战后和平民主团结建国,他于1945年8月亲自乘飞机前往延安迎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来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将自己的公馆桂园让出,作为毛泽东、周恩来白天在城内的办公休息会客场所。毛泽东在重庆谈判43天中,白天常在此会客办公,还在客厅与蒋介石两度会晤,并约见国民政府谈判代表,提供中共关于此次谈判的各项要点。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在此数次与国民政府谈判代表王世杰、张治中、张群、邵力子进行商谈。毛泽东、周恩来还在这里广泛会见了国民党党政军各界要人、国民党元老、各民主党派领袖、群众团体及文化艺术和工商业界人士,并举行茶话会招待各国援华团体负责人,会见了国际友好人士和中外新闻记者,向他们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向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代表在桂园客厅签订了著名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桂园,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中国共产党真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历史见证而闻名。197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此地辟为纪念地,正式对外开放。桂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建筑面积1577平方米,位于渝中区上清寺嘉陵桥东村。2007年4月6日,经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研究报中央统战部批准,修复特园“康庄”,并建立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特园”曾经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的鲜英先生的寓所。鲜英,字特生。故其寓所得名“鲜宅”,又称“特园”。

“康庄”是特园的一部分,为四幢三层楼房,每组对称,分别编号为一、二、三、四号楼,以鲜英之九女鲜继定名,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抗战时期,荷兰大使馆、苏联军事代表团、盟军军事代表团都曾租驻“康庄”;冯玉祥也曾租住“康庄”二号楼,并在此宴请过毛泽东。日军轰炸重庆时,康庄的三、四号楼被炸毁,之后照原样修复。2000年9月,“康庄”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通过历史图片、文物资料、多媒体及各民主党派主要创始人塑像、景观浮雕、语录墙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的成立和发展的历程,展示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宋庆龄旧居

宋庆龄旧居位于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原3号),是我市的重要抗战遗址,是一幢二楼一底砖木结构德国式建筑风格的小楼。1942年,宋庆龄由重庆“范庄”迁寓于此,一直到1945年12月离渝返沪。

宋庆龄旧居由三部分组成,主楼为宋庆龄及“保卫中国同盟”总部用房,后楼附属建筑为工作人员用房,房后有一个避日本飞机轰炸的防空洞。现旧居底楼陈列有《宋庆龄生平事迹展》,一楼原会客室和客厅内陈列有《宋庆龄在重庆》文物资料展览。展览展示了宋庆龄为中国抗战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丰功伟绩。

1941年12月10日,因香港沦陷,宋庆龄由港来渝。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她重建“保卫中国同盟”,积极为伤病员、受灾儿童、爱国文化人士和大量的难民募集钱款和医药物资,并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援助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对中共的友好支持,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时,专程前往其住所拜望,并代表中国共产党感谢她在解放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最珍贵的支持和帮助。

199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宋庆龄旧居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宋庆龄旧居陈列馆,次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位于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南岸区南山生态风景区内,占地500余亩,文物遗址面积4053平方米,是重庆抗战遗址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文物遗址群。

位于南山景区中的重庆抗战遗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1996年10月30日,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定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现保存有13处文物建筑遗址,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的官邸式别墅。

冯玉祥旧居

冯玉祥旧居位于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白鹤村,为晚清普通民居,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上铺小青瓦片,旧居总占地面积2937.5平方米。旧居分上下两重堂结构,上院为副官、后勤士兵居住地,下院为冯玉祥及子女、警卫居住地。

冯玉祥将军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重庆的抗战岁月里,他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抵制蒋介石的独裁内战。1938年,冯玉祥随国民政府迁来重庆。1939年初,冯玉祥买下了当地乡绅张海南的小院,偕夫人、子女迁居此处,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七年,并为此住宅取名为“抗倭庐”。2000年,冯玉祥旧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定为重庆直辖后首批市級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8月31日,冯玉祥旧居(下院)修复工程主体竣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题写馆名“冯玉祥旧居”。2005年,冯玉祥旧居被沙坪坝区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郭沫若旧居

郭沫若旧居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旧居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层面,斜山式屋顶。

郭沫若于1938年12月抵渝,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抗战时期,三厅作为在国统区内由共产党起主导作用的政府机构,成为了以共产党员为核心,动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营垒。1940年,国民党政府撤销三厅,设立为文化工作委员会,周恩来任指导员,郭沫若为主任。

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全家院子逐渐成为当时大批文艺界人士活动的重要阵地。郭沫若在此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被毛泽东高度赞赏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和《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也相继问世。

2000年9月,郭沫若旧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定为重庆直辖后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旧居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同年9月7日,郭沫若旧居正式对外陈列开放。2006年,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郭沫若旧居为第三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治中旧居

张治中旧居位于沙坝区土主镇三圣宫村。“三圣宫”本是清代宗教庙宇,是宗教文化中少数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重要古建文物,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抗战期间,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五星上将张治中将军曾在此地居住和办公。2003年,张治中旧居被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治中将军一生主和,为国内和平而奔走,心诚志坚,不遗余力。西安事变中,他坚持反对所谓“讨伐”主张,并为此做了重大的努力。20世纪40年代,多次飞赴新疆,妥善解决了伊犁、塔城、阿山等三区濒于分裂的问题,成功地维护了祖国的和平统一。1945年,受蒋介石委派,代表国民政府几赴延安,迎送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新中国诞生前夕,又作为国民党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到北京与中国共产党谈判,最后与中国共产党各位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新中国成立后,为使台湾回归祖国,更是孜孜以求,念念不忘,付出大量心血。所以张治中将军被称之为“和平将军”。而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张治中将军在上海亲自指挥了著名的“一·二八”会战、“八·一三”淞沪战役。

抗战期间,张治中将军来到重庆,在他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期间,作了大量维护和平、一致抗日的工作,如把反共气息浓厚的《扫荡报》改名为《和平日报》,下令撤销残害进步青年的“綦江战干团”等。而作为他当年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张治中旧居蕴藏着浓厚的历史信息,同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张治中旧居冯玉祥
冯玉祥提倡俭朴
冯玉祥 一个耳光丢爱将
伟人旧居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和平将军张治中 心系中共的国府重臣
杨闇公旧居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冯玉祥不“请”夫人吃饭
张治中“婢”而不“卑”
张治中,守候一生的包办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