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转型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008-09-20 03:58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亚军特教校长

杜 锐

北京市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是顺义区少年之家和顺义区培智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校外教育为主。1997年,学校开始招收听障学生,2001年,被正式批准为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并确立了特教先行的发展定位。

从2001年至今,回顾7年发展路,侯亚军校长说:“那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寥寥数语,听来却字字千斤。

从树立正气做起

2000年,侯亚军从普通学校被调入特教学校任校长;2001年,学校正式挂牌,至此,似乎一切顺理成章。但事实是,后面的工作才是真正考验这位新上任校长的工作。

由于学校以前一直以校外教育为主,其原有的管理模式,以及教师的行为、思维习惯,与重新定位后的学校相差很大。比如,开全体教师会议时,教师们不带纸、笔;两位教师搭班上课,一位教师有事儿,跟搭班教师说一声,就离岗;教师课前很少备课,教案也极其简单。用一位从那时走过来的教师的话说:“那时的学校,是可以让人一眼望到退休,是可以让人等着养老的。”而作为从规范学校过来的校长,侯亚军对此很不适应。

为了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学校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例如,要求教师必须备课,要求教师必须写教案,要求教师必须写教后反思,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出勤时间,要求教师录课、说课、评课……或许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来说,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规范,但对于习惯了另一种工作模式的特教教师来说,一下子多了这么多“要求”,难免有些不适应。

为了做好教师们的思想工作,侯校长分层找教师谈话。一边是年轻教师,一边是老教师。由于年轻教师工作时间不长,对未来还心存希望,侯校长就以“我们应有什么发展”,来帮助教师立志,以理想价值激发教师热情;由于老教师工作时间长,有的甚至临近退休,有资历,但更不容易接受新事物,侯校长就以“您工作这么多年,有什么经验让我们学习”,来引导老教师自我反思,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正确对待学校提出的各种新举措,同时,弹性执行新举措,适度放宽对老教师的要求。

思想、行为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也有一些教师有不满情绪,甚至去找校长理论。每逢这时,侯亚军总是一是一、二是二,摆出各种事例,坚决按规章行事。教师们看到新来的校长挺“厉害”,时间长了,新规范就慢慢被接受了。

如今,教师们的行为、思维习惯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李继红老师从1998年起就一直在特教学校,对学校的变化感受尤深,她说:“当时,我们就是该上班了来上班,没什么压力,也没什么目标,觉得工作就是那样。但侯校长来后,似乎一下子给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我们感到落后了,落后逼着我们去学习。2002年,我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学习。在我之后,学校先后又有5位教师拿到了本科毕业证。”

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也说:“和侯校长交往的几年里,我学会了讲话要谦和,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活着要有种精神……”

抓好“科学”两个字

以前的特教教师白天上课,晚上看孩子,工作不能说不辛苦、不尽责,但却缺乏科学意识。教师们普遍认为,别让孩子出事儿,看好孩子就行了。正如教师们所说:“以前的学校像托儿所,什么康复理念,都是不讲究的。”但侯亚军凡事却要讲科学。

在一次年终评奖时,一位老教师找到校长说:“校长,一年了,您看我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也得评个先进吧?”校长说:“那您数数,这一年您听了多少课,做了多少课,出去学习了多少次,您看应该是先进吗?”教师说:“我们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呀。”校长说:“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也不代表就是科学的啊。如果工人都把好好的原材料加工成了废品,您说是该奖,还是该罚呢?”

为了提高教师们科学执教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引导教师制作“成长录”,辑录自己的学期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学习笔记、教学成果等;跟国外康复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派教师国外进修,接触最前沿的特教理论;让教师以专家的身份走出去,为同行教师开讲座,做培训。

自2005年暑假始,学校连续3年让教师参加北师大的特殊教育研修班,并且为了方便教师学习,把研修班开到了自己学校,如今,研修班已实现了教师的全员参与,成了学校的一项基本校本培训。

也正是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学校取得了一系列专业成果。学校的“特教学校生活管理课程化的研究”,引起了国内特教同行的广泛关注,填补了国内特教学校生活管理研究的空白;研制开发的教学具、康复器材,服务于北京所有的特教学校,还销往国际康复机构;编写制定的22个系列、57套校本教材,在北京市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现场会上,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全国,在一所学校里有独立的课程体系,而且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科研成果,还有使用实效,顺义还是首家。”

由两个制度到一套体系

学校在转型之初,并没有适用的管理体系可以直接继承过来。侯亚军说:“在学校成立之初,只有两个制度,一个是考勤制度,一个是奖惩制度,两个制度一用就是两年。”

在与国内其他知名特教学校的交流过程中,侯亚军他们发现了IS○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一套旨在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模式。经过论证,学校于2004年,尝试着引进了IS○9000教育质量管理理念,并开始构建、运行这套模式。

对于一套完全陌生的管理体系,从学习领会到引进实施、从宏观定位到制度建设、从流程规范到文件管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确实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宏观定位的过程中,学校既要提炼办学理念,制定发展愿景,还要确立学生、教师的发展目标。起初,一些干部、教师心存疑虑。有人说:“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形式主义?”还有人说:“这样做这么耗精神,到底有没有必要?”但学校坚持:“作为一所起步比较晚的学校,要实现学校的高速发展,就必须要有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

梳理办学理念时,相关的干部、教师一放学就聚在一起,从最初的一片,到之后的8条,再到最后的16个字,他们就那样一点点儿归纳、抽象、概括。起初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的事儿,最后却奇迹般地实现了。

学校还由下而上建立了系统的制度体系。先由部门成员自己讨论,形成初案之后,提交校委会,经校委会审定后再汇总到学校,最后形成学校的整个制度体系。每一个制度文件都有规范的文件号,拿出任何一个文件,都能从其文件号中知道这一文件是哪一部门的第几号文件,属于第几版。

另外,学校还建立了规范的流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包括“写下你要做的,按着你写下的做,把你做的写下来”三步,其核心是:计划、执行、反思。这种“三步走”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改变了教师们以前低效、无序的工作状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单爱凤老师说:“以前总觉得时间特别紧,一天到晚都围着学生转,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如今,凡事都有了计划,还能够及时总结反思,工作做得有板有眼,总算知道什么叫做明白人做事儿了。” 李继红老师说:“以前干什么事儿都要亲历亲为,非常累,现在只要提出方案,然后一切按方案行事,教师们执行得都很到位。这样,既给干部们减了压,还大大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如今,学校已顺利通过了IS○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侯校长说:“今天看来,我们的工作虽然艰难,但很有价值,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采访后记

对于一所追求跨越式发展的转型学校来说,其校长的意义非一两语可言,它不仅要求校长要有发展的智慧,更要有改革、开创的魄力。因此,其肩负的责任更重,面对的挑战更大。所以,在文章之后,我还是忍不住想再说说校长。

当谈到“对校长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时,教师们异口同声地说:“校长不谈工作。”

一位教师说:“其他校长开会可能上来就谈工作,但侯校长不,她总是先跟大家谈点儿别的,像思维方式、生活、追求等。侯校长很懂生活,也希望我们都成为会享受生活的人。”这不仅让人想到李希贵的“学生第二”。两种观点在教师的价值定位上惊人的相似:教师不是实现学生、学校价值的工具,而是有着自身价值追求的生命个体。

尊重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追求,这将让学校受益匪浅。因为,当学校将教师从一味地付出中解脱出来、返归其自身的充实时,教师的工作热情反而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校长不谈工作”,或许是校长谈工作的最好方式。□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亚军特教校长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姜亚军治疗焦虑性失眠经验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吴亚军:白手起家的女首富
双11商战,永久、凤凰夺冠亚军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