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贵森 王 冕
〔摘要〕文章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和文体学研究三个方面,分析了30年来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应用研究的发展。并将应用研究进一步区分为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指出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用研究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终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不够完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应用研究;实用研究;外语教学;翻译;文体学
〔中图分类号〕 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2-0098-06
一、引言
1977年,方立、胡壮麟、徐克容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发表文章[1],首次向国内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1984年胡壮麟教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撰文[2],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韩礼德的语言观和系统功能语言学。30年来,功能语言学研究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介绍与引进(80年代)、验证与初步应用(90年代前期)、和质疑、发展、完善与广泛应用(9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个阶段,得到广泛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9年由北京大学胡壮麟发起召开了首届全国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研讨会,以后国内每两年召开一次,每次会后都出版一本论文集。迄今为止,已召开十届研讨会,出版九本论文集。经过初步检索,在1977年至2007年期间,国内共发表有关功能语言学的论文近900篇(包括九本论文集的论文)。这些论文角度各异,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发展和具体应用。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情况,已有文章在不同时期做过专门综述,如胡壮麟、陈冬梅[3],方琰[4],余珍萍[5],张德禄[6],黄国文[7],严世清、董宏乐、吴蔚[8],张德禄[9]等。综观功能语言学的近900篇文献,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或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三大类。
(1)基础理论研究也是解释性研究,其特征在于为科学研究提供认识上的理论模型,从而对科学事实的成因提供理论解释。功能语言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强项,探讨了语言的功能,语言的三大功能说,语篇的衔接、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以及韩礼德的语言哲学思想等。另外还从更广泛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的视野中进行考察,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理论,如转换生成语法、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剖析了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2)应用研究指的是运用基础或理论研究的成果,探究该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指导研究的思路,是研究理论成果如何指导实践,即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纽带关系和结合方式,如:功能语言学对语言教学(包括汉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领域的指导作用。
(3)实用研究指的是运用基础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在操作层面能为具体实施提供指导的相关研究。实用研究按照应用研究所提出的思路和构想,通过试验等各种方法制定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即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践方式。如:在黄国文教授主编的《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号中,有张德禄教授一篇探讨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文章[10],谈到八个方面的理念,很有指导意义,但如何在教学中操作,是一线教师所期盼的,这属于实用研究。
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与发展。
二、功能语言学应用研究概述
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教授一直主张语言学应注重应用,而不是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论探讨上。“一种理论的科学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其价值要看它在实际功能中所获得的解释和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 [11]。 2006年3月他在香港城市大学提出建立一个适用语言学的主张。澳大利亚功能语言学家马丁教授2005年在开封、2006年4月在北师大发言中都特别强调功能语言学研究要注重应用, 并指出这是中国功能语言学工作者的责任。胡壮麟教授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比较注意应用研究,特别是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 [11]。黄国文会长也编辑了《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号,并出版《功能语言学与适用语言学》论著。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进行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
自80年代初功能语言学被介绍到国内以后,就有不少学者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翻译、语篇分析以及汉语研究等领域,但这种研究在起步阶段数量较少,比较零散, 也不成体系。到90年代末,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应用研究才开始繁盛起来。在已发表和出版的近900篇论文中,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约有270篇。有些论文的划分也很困难,它们既有理论探究,又有应用分析。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汉语研究和语篇分析也属于应用研究。我们在分析论文时感到,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探讨汉语语言的研究或语篇分析也都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分。从现有以应用为主的论文出发, 本文将从外语教学研究(129篇)、翻译理论与实践(73篇)、文体学研究(69篇)三个方面分析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和发展。
三、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教学是功能语言学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早在1981年,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就被尝试用来指导英语教学[12],但这类讨论很少。到了80年代末,功能语言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功能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视为一个系统的思想,语言的三大功能和语篇分析理论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影响深远,使英语教学更注重整体结构而不是点、面分离,更注重篇章的理解、欣赏,了解作者的意图、关注语篇的功能,而不是单纯的解释语言现象本身。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功能语言学理论用来指导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处理,如用衔接理论、语域理论、体裁理论来进行语篇的分析和讲解[13][14][15],用主位推进模式指导阅读教学 [16],用功能语法指导阅读教学[17],用语域理论指导阅读教学[18][19],用主位推进模式指导写作教学[20]。其中衔接理论、语域理论、信息理论、主位理论和语境理论对外语教学影响较大。 这些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环节主要集中在英语写作教学[21]、英语阅读教学(精读与泛读)、 英语词汇教学[22]、翻译教学(笔译与口译与机器翻译)[23]、计算机辅助教学[24]、文化语境与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及大纲设定这些方面。现在外语教学中一些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体裁教学法等都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个领域里做的比较突出的是张德禄教授,他在“功能语言学语言教学研究成果概观”[25]一文中探讨了国内外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研究者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的诸多方面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交际教学法、文化教学法、写作教学法、主题协商教学大纲等。
另外,由张德禄、苗兴伟和李学宁三位作者完成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26]一书是由张德禄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基金项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纳入《中国英语教师丛书》,并于2005年11月出版。本书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根源和哲学基础,及其理论的发展阶段;然后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符号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系统性、层次性、功能性,以及情景语境和语类理论等;又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语法理论,包括阶与范畴语法、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最后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新发展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