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奎元
摘 要:72 kg级优秀运动员王旭是我国女子摔跤队2008年奥运会备战的重点运动员,也是摔跤项目夺金的主要突破点。王旭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中国摔跤史上的首枚金牌。2004年奥运会后国际摔跤协会对现行规则作了大幅度的修改。新规则更加突出了站立技术的有效性和使用比例,更加鼓励积极主动地进攻,裁判员判罚的权力加大。因此,王旭面临着技战术打法的重新定位与创新。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外72 kg级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王旭下一步备战的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女子摔跤;站立技术;跪撑技术;成功率;大分值技术
中图分类号:G886.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061-0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 Elite Women 72kg Wrestlers
XU Kui-yuan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As a main wrestler for 2008 Olympics in Chinese Wrestling Team, Wang Xu, an excellent 72kg wrestler who won first gold medal of wrestling for China in 2004 Olympics, is on the gold medal spot of wrestling for 2008. After 2004 the rules have been modified a lot by FILA, which emphases the efficiency and rate of use of standing skill more and encourages more aggressive attack. Also the power of jury becomes stronger. So Wang Xu requires re-positioning and innovation on techniques and tac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d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 elite 72kg wrestlers' techniques and complete Wang Xu's following training regime.
Key words: women's wrestling; standing skill; knee-supporting skill; rate of success; large-scored skill
国际摔跤联合会(FILA)为了促进摔跤运动的发展,比赛更加激烈、精彩,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于2004年奥运会后对现行规则作了大幅度的修改。新规则更加突出了站立技术的有效性和使用比例,更加的鼓励积极主动地进攻,裁判员判罚的权力更加的大,运动员在新规则形势下面临着技战术打法的重新定位与创新。王旭是国家女子摔跤队2008年奥运会备战的重点运动员,也是摔跤项目主要的夺金点。王旭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中国摔跤史上的首枚金牌,但在2005年的全运会备战过程中,肩关节和肘关节两次受伤,致使2005年下半年-2006上半年一直处在恢复治疗阶段。2006年下半年以后的比赛有输有赢喜忧参半。
研究拟通过对国外72 kg主要对手的技术进行综合详细的分析,为王旭下一步的备战提供针对性的思路与方案,实现2008年奥运会的备战目标。同时,提升我国摔跤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与能力,为中国女子摔跤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外7名女子摔跤72 kg高水平运动员:王旭(中国)、斯丹卡(Zlateva Hristova, Stanka,保加利亚)、滨口京子(Hamaguchi, Kyoko,日本)、克里斯丁(Marano, Kristie,美国)、玛尼约洛娃(Manyurova, Gouzel,俄罗斯)、加里贝科娃(Zhanibekova, Olga,哈萨克斯坦)、珍妮(Fransson, Jenny,瑞典)。
1.2 研究方法
1.2.1 比赛现场实地观察法 对2005、2006、2007年摔跤世锦赛进行实地观察,考察运动员的临场表现和技、战术发挥能力。
1.2.2 录像分析法 应用专业技术软件Simi Scout对比赛录像进行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王旭的技术特点 2004年奥运会后王旭由于伤病的原因,一直处在边恢复边治疗的状态,训练不系统,因此2005年、2006年摔跤世锦赛都没有参加,2007年世界锦标赛是参加的第一次世界性大赛。在2007年世锦赛,王旭一共参加了5场,共9局比赛,胜3场、负2场,赢6局、负3局,其中有1场比赛是以双肩着地告负,最终获得2007年世锦赛第5名,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入场券。
2.1.1 站立技术特点 统计表明(表1),2007年世锦赛一共5场9局比赛,抱单腿技术共使用9次,成功3次,成功率33.3%,抱双腿技术共使用4次,成功1次,成功率25.0%,两项抱腿技术共运用13次,4次有效。抱腿技术每局比赛使用次数不足2次,说明站立主要进攻技术——抱腿技术,在比赛中使用的概率和效率都比较低。但是,站立反攻技术的成功率很高,达到了100%,可以看出王旭站立反攻技术的运用比较好,防守重于进攻。
2.1.2 跪撑技术特点 王旭跪撑主要技术是滚桥,在2007年世锦赛比赛中的使用成功率达到85.7%(表2),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以说,跪撑滚桥技术是王旭主要得分技术,也是比赛中制胜的主要技术。但是,目前新规则的实施,使得跪撑技术运用的机率要远远少于站立方面,并且只有良好的站立技术能力才能为跪撑创造条件,所以,王旭跪撑技术虽然很突出,但受到站立技术运用的制约。
2.1.3 技术得失分统计 王旭2007年世锦赛5场比赛共得22分,失6分,其中站立技术得8分,失6分,跪撑技术得14分,明显看出王旭跪撑的得分高于站立(表3),说明王旭在比赛中跪撑的能力要强于站立,跪撑技术的运用要比站立技术好,而站立的得失分比(8:6)说明她在站立的进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1.4 技术动作的成功率 王旭在5场比赛中,站立进攻次数是17次,成功7次,运用成功率41.2%,跪撑进攻次数9次,成功8次,运用得成功率88.9%(表4)。在一共5场9局比赛中,站立技术平均每局进攻次数在1~2次左右,并且只有7次是有效进攻,成功率仅41.2%,在世锦赛如此高水平的比赛中,王旭站立技术进攻的概率以及技术的成功率都不算高,说明王旭在站立技术进攻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跪撑进攻次数是9次,成功了8次,成功率达到了88.9%,说明跪撑是王旭比赛赖以获胜的绝招技术,但是,跪撑绝招技术的发挥,需要站立技术的运用来为她创造条件,所以,王旭目前的技术存在重跪撑而轻站立的不平衡发展状况。
2.1.5 主要得分技术 从王旭参加世锦赛所有技术得分的概率分析显示(表5),站立技术得分的手段比较分散,说明王旭站立技术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条件,也具备一定的运用能力,抱单腿技术是王旭的主要得分技术,占总得分的13.6%,抱单腿技术共使用9次,成功3次,成功率只有33.3%(表1)。从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角度来看,王旭目前站立的绝招技术的运用有待提升与加强,其他辅助性技术有待于整合,为站立的绝招技术创造更多的机会,站立技术需要在进攻的次数与进攻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2.1.6 技战术风格与打法分析 通过对王旭站立技术与跪撑技术统计分析与比赛现场的状况看出,王旭采用的是通过站立散手的带动,以打头破坏对手的重心,防守反攻型的技战术打法。在严密防守的情况下,为自己站立抱腿技术的使用寻找机会,从而为跪撑创造条件,利用跪撑滚桥技术,扩大比分、扩大优势,为最终比赛获得胜利奠定基础。在技战术方面是具有鲜明的特点,站立技术就是抱腿和反攻,跪撑动作主要是滚桥,并且跪撑的优势需要良好的站立来支持才能够发挥。因此,目前王旭在站立和跪撑技术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保加利亚选手的技术特点 保加利亚选手(Zlateva Hristova, Stanka)是2006年、2007年两届世锦赛72 kg冠军,是目前王旭的头号对手。研究分析了斯丹卡参加2006-2007年2次世锦赛,一共9场19局比赛技术应用情况。
2.2.1 比赛胜负场次对比统计 2006年4场比赛共打了10局,其中有两场比赛是打满3局才分出胜负;另有2局负于对手。2007年的实力在2006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在比赛场次比上一年多一场的情况下,比赛局数反而下降了,5场比赛打了9局,以较强的优势,全胜的战绩再次获得72 kg级冠军(表6)。
2.2.2 技术得失分对比分析 从保加利亚选手2年的技术得失分统计(表7)可看出该选手主要得分技术是在站立方面,跪撑技术使用少,说明该选手在站立技术具有很强的实力与优势。并且该选手在防守上也日趋成熟,2007年的世锦赛不仅以全胜战绩获胜,且5场比赛1分未失。
2.2.3 技术动作成功率对比分析 对保加利亚选手2006-2007年技术使用的成功率统计显示(表8),2006年4场比赛进攻次数25次,平均每场比赛达到6次之多,但成功率只有56.0%。在世锦赛这样的大赛中,技术的运用能够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每进攻两次,就有一次有效。此外,每场比赛6次的进攻次数,说明她的体能状况非常好。好的体能储备,能够保障她能较多次数的发动进攻,不仅能够消耗对手的体能,还增加了自己使用技术成功的概率,有效进攻的机率也随之增大,说明她已经具备争夺冠军的实力。而2007年世锦赛,5场比赛站立方面只有17次进攻,但形成有效次数有14次之多,成功率达到82.4%。也就是说,比赛场次多了,进攻的次数减少了,而技术使用的有效性却大大增强了,说明该队员在技术使用能力已经趋于理性。另外,通过对失分情况的统计显示为“零",更加说明该队员的攻防能力已经较为完善。
2.2.4 主要技术得分率分析 保加利亚选手主要的得分技术都是站立技术,并且得分点比较多,很多技术都能够得分(表9),说明她站立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强,最主要的得分技术有三个:穿腿、抱单腿和头对头。
2.2.5 技术使用成功率 2006年的单个技术成功率(表10)较高,技术较为全面,综合运用能力较强,技术成功效率较高。但是,抱单腿技术存在较大的漏洞(21.4%)。2007年世锦赛保加利亚选手延续了2006年的优势,抱单腿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成功率是50%。同时,穿腿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该选手的绝招技术。但是,站立技术过于强悍,使得保加利亚选手更多的依赖于站立,跪撑技术薄弱。
2.3 日本选手滨口京子的技术特点 日本选手滨口京子(Hamaguchi, Kyoko)曾经是5次世锦赛冠军获得者,虽然近几年来能力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是其整体实力一般对手仍望尘莫及。
2.3.1 比赛胜负场次对比分析 比赛场次的对比表明(表11),该选手在2006年的水平比2005年提高了,特别是在2006年的前三场比赛中都是以“双肩着地”的绝对优势获胜,说明具备很强能力。但2007年世锦赛,滨口京子第一次没有进入前八名。
2.3.2 技术得失分对比分析 滨口京子2005年、2006年世锦赛中两次比赛都是在决赛中负于欧美对手,两次获得第2名。从比赛现场来看,这不是她的水平下降了,而是心理因素导致她技战术水平发挥失常,在领先的情况下也能输掉比赛。通过对比赛总得失分的对比统计显示(表12),滨口京子2006年的世锦赛在比2005年少赛1场、少打4局的情况下,总得分却高于2005年的比赛,说明她的能力是上升的,是逐年在进步的。2007年的比赛只有3场,并且输掉了2场。但是,比赛总是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一场比赛的得失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2.3.3 技术动作成功率对比分析 2005-2006年她的比赛能力还是非常强的,站立技术动作的成功率都在60%以上。在国际比赛中技术发挥能够达到60%以上,就具备争夺冠军的实力。2006年进攻的次数增加,但稳定性稍比2005逊色一些。4场比赛23次进攻,平均每场能够达到6次左右,说明她的体能状况良好。2007年比赛3场,进攻15次,平均每场5次进攻(表13),但进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表明虽然体能状况保持不错,但动作稳定性下降。2007年虽然只打了3场比赛,并且遭到淘汰,所有技术加起来有50%的成功率,这也不是一般选手能够做到的,说明她还是具备较强的实力。
2.3.4 主要技术得分概率分析 2006年世锦赛滨口京子的变化很大,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她站立得分能力更加强大,抱腿技术是其主要得分手段之一,占总得分的32%(表14),这一概率远远超出2005年。以前比赛中使用不太成功的大分值技术,手别、崴,在比赛中占总得分的比例也达到了32%,说明她在这一技术的应用,已经成熟了。2006年是滨口在技术方面的质变期,她从以前那种防守反攻型的选手,成为了多角度进攻型的选手。
2.4 美国选手克里斯丁的技术特点 美国选手克里斯丁(Marano, Kristie)获得世锦赛冠军是2003年,当时她参加的是67 kg的比赛。从2006年世锦赛开始克里斯丁从67 kg跳级参加72 kg的比赛,在2006年世锦赛获得了第3名,2007年获得了第2名。以下是对美国选手克里斯丁参加2006、2007两年世锦赛技术运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2.4.1 单个技术使用统计分析 通过表15可以看出美国选手2006年站立技术运用较多,进攻的、防守的、反攻的都有。使用最多的是转移和抱单腿,是她的主要技术,转移的成功率较高,抱腿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但她的站立技术较为全面,得分点较多,说明她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强。通过对2007年的技术使用情况分析,显示该选手在延续2006年的风格,但是,抱单腿运用的概率和成功率都下降了,转移运用的概率也下降了,但成功率依然较高,并且技术又增加了穿腿、崴两个技术,穿腿、崴都是上肢把位大分值技术,说明该队员能够散手也能搂抱,并且她的得分点较多,成功率也不低,具有很大的威胁性,但得分点较为分散,主要技术运用的概率和效率都不是很高,说明该选手还没有形成绝招技术。
2.4.2 胜负场次得失分情况统计 该选手在2006年的比赛中一共打了4场比赛胜3场负1场,打了9局,胜6局负三局,得16分、失12分,双肩获胜1场(表16)。在2007年的比赛中一共打了4场比赛胜3场负1场。打了8局,胜5局负3局,得12分、失12分,双肩获胜2场(表17)。2007年的各项统计都不如2006年,运动成绩反而提高了。统计表明,2006年散手技术较多,2007年技术风格变了,形成上肢大分值技术使用风格(穿腿、崴),并且有两场比赛都是以双肩获胜,而且这些技术的成功率都在100%,说明技术风格发生变化的同时,稳定性与有效性是她主要获胜的保障。
2.4.3 技术得失分概率分析 2007年比赛穿腿技术和崴占了总得分的一半,也正是这两个技术的成功为她赢得了两场双肩获胜的比赛,并且成功率都是100%,转移与反攻技术占了另外50%的一半,这两项技术属于防守反攻技术,成功率也达到100%,因此也是她的主要得分技术。这四项技术为她拿到了总得分12分里的10分,且成功率都在100%(表18),说明该选手在站立技术的进攻和反攻具有较强的实力,但都是属于上肢得分技术,如果与实力相同的散手型选手竞技,或是对手不给她上肢控制的把位,这种打法存在一定的劣势。
虽然美国选手站立上肢技术很突出,但是她的失分概率较高,尤其是2007年的比赛中,失分和得分一样都是12分(表19),这说明在防守方面她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主要失分技术是抱双腿和头对头技术。
2.5 俄罗斯选手玛尼约洛娃的技术特点 俄罗斯选手玛尼约洛娃(Manyurova, Gouzel)在2004年奥运会负于王旭,获得了第2名,2007年世锦赛获第3名。
2.5.1 主要技术得分比分析 该选手站立主要得分技术是抱双腿,共得到了17分,占总得分51.5%,另一技术是抱单腿,得到3分,占总得分9.1%,两项抱腿技术占总得分的60%以上(表20),说明该选手的绝招技术是抱腿类技术。其它几项技术头对头、手法转移、反攻都属站立灵活应变性的技术,从她使用的次数以及得分情况来看也不错,说明该选手在站立技术方面综合运用能力还是很强的。
俄罗斯选手跪撑技术是反抱大腿,这也是跪撑类的高分值技术,在比赛中获得了8分,占总分的24.2%,可以说俄罗斯选手跪撑技术的得分率还是较高的。与传统的以上肢进攻为主要进攻手段的欧洲打法不同,该选手不仅站立技术的重点在腿上,跪撑技术也在腿上,很像典型的俄罗斯男子跤的风格,这也是目前女子摔跤最前沿的技术风格,和日本队很相似,可以说,俄罗斯这名运动员的技术发展格局是合理的,并且还是先进的。
2.5.2 技术成功率分析 通过对站立与跪撑技术成功率的统计(表21),可以看出该队员站立技术的成功率达到了70.6%,得25分,占总分的75.8%,跪撑技术的成功率是66.7%,得8分,占总分的24.2%。
俄罗斯选手单个技术的成功率都很高(表22),站立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抱双腿技术,成功率是58.3%,其次是抱单腿,成功率是100%。抱双腿技术是她的绝招技术,在摔跤的技术中属大分值技术,使用成功可使对手直接处于与危险状态,在本次世锦赛中,她所获胜的比赛中,有3场是以双肩着地获胜,都是由抱双腿技术发起进攻,使对手处于危险状态,进而桥上控制,最终双肩获胜,因此,抱双腿技术是她站立取胜的法宝。
2.5.3 技术得失分比分析 俄罗斯选手2007年世锦赛,一共打了5场比赛,胜负场次是4胜1负,一共7局,胜负局数是6胜1负,其中,双肩着地获胜有3场,负美国1场,从双肩获胜的场次来看,该队员比赛中跪撑桥上的控制能力很强,多场次的双肩获胜也为她节省了体能,所以5场比赛只打了7局。从得分情况看,所得33分是从4场比赛中获得,平均每场得分很高。从所失分的情况来看,一共是负了4分,但这4分都是负于美国选手,所负技术动作是崴,是被对手反攻的失3分,形成跪撑桥上控制失1分,最终以双肩着地而告负。这是她本次比赛中唯一的一次失误,导致她未能进入决赛(表23)。
2.6 哈萨克斯坦选手加宁贝诺娃的技术特点 哈萨克斯坦选手加宁贝诺娃最好成绩是2007年世锦赛第3名,在2007年世锦赛上,她一路敢打敢拼,在小组赛输给保加利亚选手后,复活赛先后战胜滨口京子和王旭,获得了第三名,进步神速。
2.6.1 主要技术得分比 如表24所示,该选手使用最多的技术与得分最多的技术是头对头与后倒背,在比赛的运用都达到了7次,头对头得到5分,后倒背得到3分,分别占总得分的45.5%与27.3%,这两项技术都是较为硬朗的上肢技术,这两项技术的使用需要充沛的体能和力量来做保障,从中反映出其战术打法属欧洲风格力量型选手,主要以上肢进攻为得分的手段。
2.6.2 技术成功率与得分比分析 该选手主要是依靠站立技术来取胜,跪撑并不是她的强项,站立技术得分占总得分的90.9%。对该选手技术使用的成功率以及每场比赛进攻的次数进行分析,发现4场比赛平均每场比赛进攻的次数达到5次以上,每一局比赛进攻的次数能够达到3次以上(表25)。另外,该选手站立的成功率是52.6%。她站立技术使用成功的次数是10次,得分是10分,从中发现都是1分1分累计得到的,说明她的技术的处理方面目前尚未完全定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6.3 主要失分技术概率分析 2007年世锦赛该选手共失分11分,和她的得分情况相同(表26),说明该选手在攻防的能力不够协调,能够得分,也能失分,所失的分都是站立技术,说明在站立技术的防守方面该选手存在问题。该选手在站立进攻方面存在问题,站立腿上的防守不好,存在明显的漏洞,站立技术运用在攻防体系构建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2.7 瑞典选手珍妮的技术特点 瑞典选手珍妮2007年世锦赛只有三场比赛,小组赛连赢2场,第三轮负于王旭,最后未能复活,小组最后排名第8名,也获得了本次世锦赛该级别最后一张奥运会入场券,由于该队员资料较少,只能在本次比赛为数不多的3场进行研究与分析,但是,通过数据也能反映一些实际情况。
2.7.1 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瑞典选手3场比赛2胜1负,胜3局、负3局,共得15分、失8分(表27)。该选手所能使用的技术动作非常有限,主要得分技术是夹颈背,在3场比赛中得到11分,占总得分的73.3%。因此该选手属于典型的欧洲力量型选手,是以上肢为进攻得分手段的技术风格。而抱单腿技术只得到了1分,不是她的主流技术,桥上控制属跪撑状态,也是因为其使用夹颈背成功后直接进入危险状态读秒所加的技术分,读秒每次只能得1分,也就是说在比赛中至少出现过3次危险状态的读秒,可以看出该选手站立夹颈背是其绝招技术,但是,也说明该选手站立技术很单调,在跪撑也没有任何技术。
2.7.2 技术使用成功率分析 在该选手为数不多的技术中,由使用的次数来算,夹颈背的成功率是最高的(表28),说明该选手对这一技术的掌握比较熟练,此技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属于上肢进攻技术,但是,需要较强的力量来控制把位,说明该选手上肢力量较强,否则,这一技术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功率。
2.7.3 主要失分技术分析 通过对失分情况的统计(表29),瑞典选手在站立和跪撑都存在明显的漏洞,在一共丢失的8分里,站立和跪撑各失4分,尤其是跪撑的防守能力较差,跪撑4分都是负于王旭,由于其站立技术单调一味的抢夺上肢把位,相对腿上的防守就比较差,也是因为技术太单调,该队员目前在本级别不会形成大的威胁,也就是单个技术夹颈背能力较强,但要提高对这一技术的防范意识。
2.8 王旭2008年奥运会备战设计
2.8.1 王旭2008年奥运会备战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1) 将王旭进攻与防守反攻更加有效的结合,突出技术攻防能力的衔接和变化,以及在高强度对抗中的运用能力。
2) 站立抱双腿技术是王旭主要得分技术,加强抱双腿技术细小环节的变化以及处理能力是今后训练的中心问题。
3) 跪撑滚桥技术还需进一步的精雕细琢,特别是滚桥技术的左右变化和连续进攻能力,是跪撑技术训练的核心问题。
4) 强化站立接跪撑技术的快速性、连贯性、准确性,是王旭技术特点训练的主要方向,是备战2008奥运会比赛制胜的关键。
2.8.2 王旭针对主要对手的技术训练方法(略)
2.8.3 王旭2008年奥运会备战的整体方案 1) 丰富王旭站立技术的打法,突出解决攻防节奏的转化能力与意识,强化站立抱腿技术在高强度对抗中的使用率和成功率。
2) 认真研究欧美上肢技术型选手的运用特点,强化王旭对上肢技术把位的适应、角斗与解脱的能力。
3) 针对主要对手的技术特点,寻找高水平男子陪练运动员对其进行模仿,强化实战能力与比赛意识。
4) 抓紧伤病的防治,强化体能储备,针对站立绝招抱腿技术,跪撑绝招滚桥技术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方法与处方。
3 结 论
1) 王旭:站立技术的特点是防守重于进攻。跪撑滚桥是王旭的主要得分技术,但受站立技术运用的制约。因此存在跪撑强而站立弱的不平衡发展状况。
2) 保加利亚选手斯丹卡:站立技术是主要的得分手段。穿腿是她的绝招技术,在比赛中具有很高的成功率。站立技术的多样性和较好的攻防意识显示综合运用能力较好。跪撑技术是该选手唯一的薄弱环节。
3) 日本选手滨口京子:站立主要技术是抱单腿。体能状况比较好,进攻的频率较高,但有效性与稳定性较差。
4) 美国选手艾瑞斯:没有突出的绝招技术,综合技术运用能力较强。技术风格是以上肢强拿硬捧,靠大分值技术获胜。美国选手站立防守较弱,漏洞较为明显。
5) 俄罗斯选手艾愣娜:站立技术运用综合能力很强,主要得分技术是抱双腿。跪撑摔的绝招技术是反抱大腿技术。站立接跪撑的技术运用较好,特别是桥上控制的能力很强。站立进攻时存在一定的漏洞。
6) 哈萨克斯坦选手加里贝科娃:技术打法属欧洲风格,力量型选手,以上肢进攻为主要得分的手段;站立主要得分技术是头对头与后倒背,头对头技术应用相对较好;后倒背目前还不太完善;过分依仗站立技术得分,跪撑技术是她的薄弱环节;站立技术攻防体系构建不合理,上肢进攻和下肢防守存在明显漏洞。
7) 瑞典选手珍妮:典型的欧洲力量型选手,上肢技术夹颈背是她的绝招技术;整体技术发展单调,进攻与防守都存在问题,尤其跪撑防守能力较弱。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0.
[2] 阎建辉,景文,朱富山.影响摔跤比赛动作成功率的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6,32(12):58-59.
[3]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1.
[4] 李明,张小平.新规则对自由式摔跤技术及素质训练的影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93-95.
[5] 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66.
[6] 宋兆年,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古典式自由式摔跤[M].国家体育总局.
[7] FILA国际摔跤联合会网站 (http://www.fila-wrestling.com/baku07/index.php).
[8] 摔跤竞赛规则.(FILA2001版).
[9] 摔跤竞赛规则.(FILA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