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晶 杨建青
摘 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在会计制度等各方面与国际接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为商业银行的会计国际化提供了契机。但是,要尽快实现会计准则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还面临不少难点,需要在管理理念、经营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手段和培训内容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新会计准则 应对策略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需要新的会计准则
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要求资本、商品和服务必须冲破国界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流动。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对市场交易进行决策, 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上市必须要遵循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要求。因此,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与海外上市不仅面临着国际资本市场的考验和要求, 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其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会计信息。
近年来,为了和国际惯例接轨,我国的会计准则修订和颁布明显加快, 但是会计准则体系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仍显薄弱,加上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无论从理论深度上还是从包含的内容上对会计实务都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有鉴于此, 我国应当完善基本会计准则, 提高其对会计理论问题的阐述, 加强对具体会计准则的指导性。同时应积极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发达国家在制定和修改会计准则的经验和内容, 在相似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实务中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提高会计准则的深度和可操作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使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基本接近,这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商业银行
2006年2 月15 日, 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39 项新企业会计准则, 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从此在国际上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同等”的地位。新会计准则由1 项发挥基本财务框架概念作用的《基本准则》和37 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1 项首次采用新会计准则时与旧会计准则进行实务衔接的《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组成。新会计准则于2007 年1 月1 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新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 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企业的平等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企业的广泛建立和长远发展。正式出台的39 项新会计准则中, 与商业银行有关的主要有4 项, 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 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 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在这些准则中, 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分类、公允价值的运用、衍生工具的确认、资产减值的计提等提出了新的会计理念和计价处理方法, 并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及其监管约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 必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国际化的主要难点
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和采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不仅是国家对外开放,长期发展的制度要求,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自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商业银行实行会计国际化还存在诸多难点。
(一)体制与制度方面的难点
近几年, 国有商业银行在拓展业务、防范风险、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纵观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 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 如任其蔓延和发展, 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战略在基层机构和网点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进而影响整个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这些误区, 尽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统一法人意识不强, 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思想。总行与分行之间、分行与支行之间、支行与支行之间整体联动意识、上下形成整体合力的能力与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2.经营不计成本, 成本核算意识不强。 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相适应。3.资源配置不合理。 金融内部资源紧缺和浪费现象并存, 资源配置不合理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瓶颈”。
(二)管理理念与手段方面的障碍
近年来, 各国有商业银行围绕两个转变, 强化管理, 有效遏制了粗放经营行为, 树立了良好的集约经营、规范经营形象。但在市场营销、客户资源管理、经营决策和内控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粗放经营的痕迹, 与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 国外银行对投资类业务和交易类业务有明确的区分, 投资类业务纳入银行账户管理, 交易类业务纳入交易账户管理; 在业务收入的划分上, 投资类业务带来投资利息收益, 交易类业务带来手续费收入, 也有明确的界限。而国内银行对投资和交易业务的管理较为薄弱。按银监会的要求, 国内银行自2005年3 月起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 但目前多数银行面临从业务管理到具体操作的一系列问题, 远未形成完善的做法。
(三)在数据支持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差距
数据加工是信息披露的基础工作, 但国内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以“经验”为导向的管理方式, 对数据加工尚未有足够的重视。目前, 多数国内银行在数据管理上尚存在很多症结, 总结起来,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障碍:1.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转变思想观念, 真正意识到信息对正确决策的重要性, 未认识到运用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是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强化管理、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缺乏增强决策信息化的紧迫感。2.对实施管理信息化工作还缺乏总体规划, 各部门信息系统重复建设、资源分散、交互不畅。3.银行信息传导机制还存在着信息渠道单调、信息传递不规范、信息可利用程度低的问题。
四、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应对策略
(一)监管部门应该与商业银行加强交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系统性风险、道德性风险等多个方面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监管部门从实际出发,密切关注商业银行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进程,关注可能引发的风险,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对话,通过交流和沟通,制定切合实际的监管政策,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政策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二)商业银行应健全内部治理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面对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的现实状况,公允价值很难直接获取,短期内仍然需要依赖银行内部的模型使用估值技术来确定。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研发能正确测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工具和科学的内部评估模型,客观地反映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健全权限控制与转授权制度, 重点抓好业务控制制度建设, 对信贷、票据贴现、信用证、保证等表内表外业务, 建立完善的内部制约监督与风险防范制度。 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机制, 特别加强对财务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网络风险、清算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研究, 对银行经营的总体风险和单项风险进行及时评估, 增强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相互协调,有效地制约不正当操纵行为和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