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民
师:鲁迅与房龙在自己的作品中各自写了一个先驱者形象。作为先驱者,这两个形象有何相似之处呢?
生:孤独。
生:无私。
生:牺牲。
生:叛逆。
师:我们先来体验先驱者的孤独。在鲁迅的(药)里能够显示夏瑜这个人物的孤独的句子很多,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当听到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众人大笑,一连声说夏瑜“疯了”,说明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他。
生:还有人说夏瑜“可怜”,认为夏瑜在向阿义讨饶。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是夏瑜在鄙视阿义。
师:茶客们不理解夏瑜,确实是夏瑜这个革命者的悲哀。但最悲哀的还是来自亲人的不理解。小说中有一句话表明了夏瑜不被理解的孤独,请找出来。
生:就是夏瑜母亲在儿子坟前说的“瑜儿,都是他们冤枉了你……”这一句。夏瑜母亲认为儿子不会造反,他的被杀是别人“冤枉的”。但事实上,夏瑜被杀并不是被冤枉的。这说明即使最爱他的母亲都不理解他这个革命者,你说他是不是很孤独?
师:在《宽容·序言》中,那位漫游者也和夏瑜一般孤独吗?
生:他比夏瑜要幸运些。
师:何以见得?
生:文中说到,当守旧老人不让他说话的时候,他用眼睛在搜寻“曾经和他志同道合的人”。这说明当时还是有人理解他的,只不过当时不敢站出来支持他罢了。
生:(反驳)那夏瑜死了也有人给他的坟墓送花圈,说明夏瑜同样也有志同道合的人。
生:但最后漫游者得到了大家的理解而夏瑜却依然不被众人理解。请看这段对话:(生读课文)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守旧老人错了……”
“他讲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撒了谎……”
他的尸首还在山崖下腐烂,可是守旧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子。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师:那么,同样是先驱者,为什么夏瑜和漫游者最后的结局不太一样呢?这恐怕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