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实为虚和化虚为实

2008-08-26 03:08王海波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8年8期
关键词:文题命题诚信

王海波

话题作文中的所谓“话题”,一般不是文题,也不是主题,而是话头,是说话的起点和范围,让众多的写作者在同一个话题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陈述自己的观点,驰骋自己的想象,描述自己独特的经历、体验、感悟等。这是一种既开放而又有所限制的命题方式,它的本质是鼓励广大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写作情境中进行创新,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和创造力。

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思维创新呢?

首先要了解话题作文的命题情况和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通观迄今为止的话题作文,从命题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种实际存在的事物为话题,即所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如以“桥”、“镜子”为话题,便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以某个抽象的概念、词语或句子为话题,即文题是虚拟的、隐寓的,如以“幸福”、“公平”、“压力”为话题,便属于这一类。

对于这两类话题,我们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分别运用不同的写作策略,才能在写作中有所创新。那么采用怎样的写作策略呢?本人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把它归结为“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八个字。

一、所谓“化实为虚”,即虚化理解那些以实际事物为话题的文题。面对某个实际事物,我们要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实为虚,化具体为抽象,用“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面对以“桥”为话题的文题,怎样写呢?你可以把“桥”当作一种建筑物,写与之有关的人和事;或围绕“桥”的变迁,反映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应该说,这些写法还是不错的,但立意平平,缺乏创新。也有学生以虚实结合来理解“桥”,写“桥”及与“桥”有关的人和事,有写实的一面,也有象征的一面。如河两岸的往来原来靠船,很不方便,现在架起了桥,既方便,又密切了两岸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在人们心灵上架起了交流之桥。这种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写法,和第一种写法比较起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而有些更聪明的同学却能完全虚化理解“桥”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全都建立在对“桥”的象征性理解之基础上。如写同学间、邻里间、好朋友间甚至父母子女间由于一次激烈的冲突,出现了一条似乎不可逾越的鸿沟,后来终于在一个特定的时机,宽容和理解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心桥”,于是“天堑变通途”。这种写法,入题思路不受“桥”的具象的限制,写作的自由度大,便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挥洒自己的文学才华,值得学习借鉴。

二、所谓“化虚为实”,就是把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来理解,化抽象为具体。这样能把抽象的话题写得实在可感,把虚的东西写得具体真实,把隐寓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富有新意。如以“诚信”为话题,如果仅就“诚信”谈“诚信”,弄不好就会苍白无力或空洞无物。如果通过某个具体的人或某件具体的事,因为诚信或不讲诚信,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从而表现“做人做事要讲诚信”的思想,就显得实在了。有一次,我以“幸福”为话题让学生作文,从批阅结果来看,写得好的或比较好的,都是那些善于具体生动描述事物讲述故事的同学,这些学生深得化抽象为具体之道,善于以“烟霞”去写“山”之精神,以“草树”去写“春”之精神。他们或叙写自己在某件事中对“幸福”的感悟,或编述寓言故事,通过动物间的温情而表现幸福、感悟幸福,或以微型小说形式表述对“幸福”的理解和看法。

所以,对于“实”的话题,应从“虚”处去理解,去切入;对于“虚”的话题,应从“实”处去理解,去切入。这样,才能使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发散性充分表现出来,才能富有创造性。

(作者地址:山东邹城市大束中学)

猜你喜欢
文题命题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文题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文题
文题
开心作文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