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佩明
不少学生觉得写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存在着“作文烦,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因而导致越怕写越不想写,越不想写越怕写。我觉得,有许多学生不肯立志用功,存有侥幸心理找秘诀,希望在考试中一鸣惊人,其结果是不难推想而知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并没有什么秘诀,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授给另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了。中国之大,或者也许有吧,但是,这其实是骗子。”
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内容。因为要学习写好一篇文章,从审题立意到组织选材,从推敲语言到修订议论,无处不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但学生们各自的阅历及社会经验存在差异。要想出口成章,挥笔而就,确非易事。因此,我们首先要使学生对写作不必抱有“恐惧感”。虽然秘诀是不存在的,但学习写作仍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模仿,依葫芦画瓢
パ生的模仿性很强,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模仿书本或生活中的语言和表达方法,虽然有些东西并不可取。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积极引导,使其成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因为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从范文中学习语言和写作方法的有利途径。
古人曾说过,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而成。因此,学会模仿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临摹作品,以此来培养兴趣,是消除“作文难”心理障碍的最为现实、最为便捷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如果对模仿指导不当,就容易造成机械模仿。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教了魏巍的《我的老师》,就要求学生在作文课上依样画葫芦地照写一篇,有的甚至把课文完全打乱,让学生从“零部件”中选择教材,逐一模仿。其实,这些做法都不符合写作的规律。班上的学生是否都喜欢自己的老师呢?是否都想要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呢?葫芦可能画得很像了,却难以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这样就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作假,编造出来骗人的,这无论是对学生作文还是对学生做人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サ诙、创作,巧妙构思,翻出新意
ツ敲矗到底什么才称得上创作呢?创作是要在批判借鉴其他文章的形式、语言等的基础上,糅合进自己对所表现事物或现实生活的新的观察、思考与判断,即是一种一再尝试的却未曾表达出来的东西,是别人想要表达却又失败过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把平常储存的知识适时应用,恰到好处,再加上自己的思维联想,那此时的文章便跳出了原文的圈子,便是“青出于蓝而去胜于蓝”了。
事实表明,学生对事物或现实生活本质的观察与理解,往往停留在感性和舆论的高度。而感性的东西又常是表面的、零星的、片面的,舆论的负面影响(如暴力、色情等),对学生的思维也起了禁锢作用。老师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意境才会更为广阔。例如指导学生看一幅画,就不仅只让他们看懂画的是什么,还要让他们对事物变化一瞬间状态的画面展开想象,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当然,这需要老师平时的引导及训练。这正如,一个杰出的美术家不仅要有熟练的技巧,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尊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为情而生文”,切忌“为文而造情”,作文是用笔来说话,说实在的话,说真情的话,说心理的话,不能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这点一定要做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学生掌握了广博的知识,经过社会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多读好书勤练笔,善于思考敢于创作,从模仿、借鉴起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同学们不仅能走出“无话可写”的困境,更能做到“能写善写”了。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碧粕绞蟹崮锨稻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