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豪
打破能量守恒?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过一则惊人的新闻:英国Ecowatts公司耗时10年研发出一个神奇的电热转换装置——“热能箱”。这是一个长30厘米、直径5厘米的管状装置。电流经过管中的由水、碳酸钾和铬合金催化剂混合而成的液体后释放出热量,这本来只是一个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简单过程,但据该公司声称,这个装置产生的热能远远超过输入的电能。
“打破能量守恒定律?”这恐怕是对物理有所了解的人的第一反应。难道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被打破?多出来的能量从何而来?事实上,类似的装置近年来常常见诸报端,真假扑朔迷离,一些学者认为不可信,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种现象是可能的,它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而是建立在真空能的物理理论上。
真空不空?
“真空”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物理学术语。从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断“自然界厌恶真空”开始,“真空”一词已经在物理学中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了。然而,它并没有因古老而陈旧,相反地,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真空的概念得到不断的演变,变得越来越新,也越来越复杂。
以前,人们头脑中的真空是指什么都没有的空间。倘若一个容器内什么东西都没有,甚至连电磁场都没有,那么这个容器内部便是真空。1930年,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真空充满了负能量的电子,还预言高能量光子能够激发真空,使其产生电子和它的反粒子——正电子。由此,物理学中也把真空称为“狄拉克海”。
现在的物理理论认为,真空是物质处于能量最低时的形态,它不以粒子的形式出现,而是一种具有能量的场。“狄拉克海”之中不但“蕴含着”电子,还有其他类型的粒子。“狄拉克海”的能量起伏不定,当某处的真空能量很大时,就会自发地产生一些粒子或电磁波,随后这里的能量瞬间变低,刚产生的粒子或电磁波又变回真空形态,消失得无影无踪。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实验表明,高能光子确实可以把真空激发成各种不同的粒子。欧洲核子中心用这种理论于2002年成功地制造出了5 万个反氢原子,用于研究反物质。
真空除了能够“生产”粒子外,还具有力的效应。1948年,物理学家卡西米尔发现两块金属板靠得很近时会自发地互相靠拢,这就是来自真空的力量,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卡西米尔效应”。一些液体的流动现象、微小零件的变形等问题都与卡西米尔效应有关。甚至有人认为宇宙膨胀的原动力就是真空产生的。真空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物质形态。
既然真空具有力量,那么它必然具有能量——真空能。对真空能的认识和开发,只是近十多年来的事情。上面所说的“热能箱”,如果真的具有那样的神奇效应,可能就是一种提取真空能的装置。
取之不尽?
提取真空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设想,传说有一种叫做“聚宝盆”的宝贝,你放什么东西进去,它就会变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蕴含着真空能的真空就好像“能量聚宝盆”,有理论认为,只要用一定的能量激发真空,真空就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设想在海水中提取氘(氢的同位素)作为核聚变的燃料,并且相信这是用之不完的能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计划:开发真空能。虽然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不能从真空提取能量,但是也有很多被真空能“无中生有”的魅力所吸引的科学家,坚信未来是真空能的时代。相对于核能,真空能成本低廉,更重要的是无须考虑“燃料”问题。真空无处不在,只要有提取真空能的装置,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得能量。
尽管面临着极大的争议,但国际上研究真空能的工作已有不少,一些研究提取真空能装置的科学家,号称可以做到输入1份能量,输出20份能量。俄罗斯的一位科学家声称制造出了旋涡提取真空能机,能够达到500瓦的水平;2006年,一位匈牙利的科学家声称成功制造出了利用真空能的发电装置。这些装置的输出功率还比较低,且成本高昂。还有人认为,在本世纪可能建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真空能发电厂。
真空能,这种流行于科幻小说、电影中的未知能源,在科学界中仍是众说纷纭,真伪莫辨。但假如它真的存在,也许将成为继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种之后,人类得到的第二大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