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08-08-12 09:00黄丽娟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分层学困生数学

黄丽娟

一、对学困生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品格、方法与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可分为发现问题困难、提出问题困难、分析问题困难、解决问题困难.学困生面对问题,当现有综合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相应地提高.

二、研究学困生致困的因素

通过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及调查,分析学生致困成因.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2.有的学生在教师进行示范性例题讲解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常易受外界因素的不良干扰,造成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等要求的不甚理解、不太掌握,结果自己动手做习题时不知如何下手,长此下去,数学学习能力就越来越差.

3.有些学生缺少自信心,做习题时存在胆怯、畏缩等心理障碍.这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会直接妨碍学生能力的正常发挥,阻碍思维活动,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另外,由于学生做习题时每个人的速度不同;每次练习,自信心差的学生害怕失败,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就差.

4.学生认知因素的差异.

三、根据学困生的成因提出了相关转化策略

1.知识的因素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当新的知识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时,在学生的内心将产生一种积极的欲望,希望通过主观努力重新达到新的平衡.但是,若由新知引发的认知冲突超出了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程度,学生经多次努力后仍不能成功,就会产生困惑、回避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新知识时,一方面要选择时机,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新知识的导入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对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及课件制作来加强直观教学,并逐步抽象,适当放低起点,放缓节奏,让学生有逐步消化的机会.

2.心理的因素

学生升入初中后,其远大理想的确立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都不甚明确,学习的动力仅仅是人的本性中的一种好奇心.这_动机如得不到正确引导,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于是,学困现象便发生了,主要表现为:(1)不作为心理.即学好学坏一个样,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这种现象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2)学习中的依赖心理.这类学生缺乏必要的钻研精神,凡事都有等、靠、要的想法,不能主动获取知识,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困;(3)自卑心理,学生升入初中以后一逐渐失去原来在群体中的优越感,若再加上一两次的考试失利,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最终导致学困.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一旦出现并驱使人去行动时,就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会成为一种支配行为以求得自身满足的力量.为此,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学习的主体;在学会中会学,并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3.生理的因素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生理上进入青春期,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学生不能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苦苦地体味着这“成长的烦恼”,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封闭等情绪.个别学生还可能因为平等交往、相互倾诉的需要,出现早恋现象,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这些情绪若得不到及时而恰当的疏导,不仅易形成学困,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所以,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青春期的各种失常现象,用科学的知识、满腔的热情和慈母(父)的爱心,将学生从“成长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轻松踏上学习的征程.

4.情感的因素.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首先应该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然后才是一个学习知识、探究方法、启迪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如果学生交流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将缺乏对学习的激情,形成学困.古人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生灵光.”课堂上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心智火花,给迷茫者以希望,给彷徨者以勇气,给松懈者以力量.所以说和谐、积极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功能,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学习中去.除此之外,在课外,教师还应通过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与友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达到教育与教学的双赢.

5.习惯的因素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行为方式或作风,是一种自动的经常化的行为.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则起着阻碍作用.不良习惯__一旦形成,将造成长期的学困.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某些优异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创造条件,促使其重复出现,直致形成习惯;对某些不良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否定,减少其出现机会,直至杜绝为止.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内部强化,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6.教困的因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困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会出现教困现象,并且教困更易导致学困的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困现象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教材把握不准,提高了教学要求,使学生难于理解接受;(2)没有吃透教材,使得知识的出现程序混乱,甚至出现逻辑性错误;(3)没有仔细研究教法,使得课堂缺乏活力;(4)教育思想陈旧,在课堂上一讲到底,搞满堂灌;(5)情绪急躁,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要减少或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将每个学生带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措施

1.优化学生数学学习心理

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只有建立在平等的信念之上.”对学生,尤其是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即使错了,教师也不能用训斥、恐吓的手段对

待: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及时鼓励、耐心指导;对复杂、难做的习题,要手把手地教,使其增强自信心,增强争取成功的勇气.

另一方面,教师要抓好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做好预习笔记,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哪些知识较难理解,需要在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总之,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绪.

2.强化数学学习能力的训练

在组织教学中,把学生按照基础的差异分成A,B,C三层,并按座位分成十个小组,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层次化:A层采取“引、导、启、探”的教学方法,B层采取“讲与导,启与引,练与思”的教学方法,C层采用教师先引例,学生后模仿的教学方法;(2)教学设计层次化,备课中要准备好各层次的练习;(3)教学辅导层次化;(4)作业练习层次化;(5)分层动态化,每月测评后各层次的学生都会根据成绩发生变。

五、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实施与研究,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他们不仅对上数学课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增强了自信.以前有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对数学少根筋,怎样学都学不会,好多学生放弃学习数学,在分层教学实施以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他们如果是C组的就做简单的题目,如果会做了,再做B组的题目.基础打好了,成绩自然比以前提高,觉得有些数学原来也是很简单的.对数学的兴趣从一般发展至喜欢,从喜欢发展到主动参与,学习能力也提高较大.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比以前更喜欢上数学课了.以前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会,而且每天都有作业,如果每天都不会,日积月累干脆就放弃.实行分组分层教学之后,学生做着老师精心为他们设计的习题,或多或少都能完成一些,因此,作业就不像以前那样交不齐了.学生更喜欢上数学课.

3.学生的成绩在不同程度的进步.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研究教学,学生们的数学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都有显著提高.今年中考中,我所教班的数学成绩比同类班级优秀率高12%,平均分高8分,低分率为2%,而这些学生在八年级升九年级的数学考试中数学成绩比同类班级平均分低3分左右,低分率高达10%;现在正在教的七年级学生,刚入学时的几次数学测验每班均有10多人的成绩在50分以下,在段考中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均有提升,低分率有所减少.这些情况表明,我们的教学研究是有效的,必须坚持下去.

4.在本阶段的行动研究中,通过参与听课、评课以及教学反思,本人的教学能力也得以提升.

六、思考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1.分组分层教学会不会让后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怎样克服?在分层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客观地宣传分组分层教学有利的一面,强调分层是动态的分层,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就可以升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克服自卑心理.2.今后我们研究的方向:如何使分组分层教学更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效应,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分层学困生数学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