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作文模拟演练

2008-08-01 10:44唐惠忠
作文成功之路(初中) 2008年3期
关键词:风度视野英雄

唐惠忠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读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后,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

其实,不仅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另三部中的其他艺术形象,也引发着读者对他们的思考与评议。请从四大古典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构思提示

以下写法可供参考:

1.人物评论、文学评论,随笔、杂感、读后感,或整体评价,或就人物形象的某一点进行分析。例如《宋江归顺错在哪里》《虚伪的典型》(写宋江)。

2.从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的某一点生发开来,进而联想、类比,联系实际,论述其现实意义。例如《美在随和》(写史湘云)。

3.从“我”(考生自己)与人物关系的角度,同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展开对话,如《我的偶像》。

4.编写人物故事,或根据某个人物的某段经历,加以想象补充,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或设想历史人物复活来到今天,时空的反差及现实的变化,陡然产生悬念、故事,如《关羽复活》。

5.人物独白,即采用第一人称自叙、自辩的写法,如《宝钗自叙》《曹操的独白》。

学生范文

唐僧与领导艺术朱亮

曾在一篇趣味文章中看到,《西游记》早在中国近代就被翻译到了欧洲并出版,不过书名却被改为《猴子》。或许是作者吴承恩更重视孙悟空这一形象,抑或是外国人并不理解唐僧这个人物,作为领导者的唐僧并未受到国外读者的足够关注。我以为,事实上唐僧最复杂。

首先,作为繁盛的唐王朝的取经代表,以及天庭、观音所关注的潜在的佛教“形象大使”,他必须举止庄重,谈吐儒雅,甚至相貌堂堂。虽然开始时他领导的只是一匹白马,但他始终是西行故事的主导。为了取得真经,弘扬佛法,他不可以游山玩水,不可以破除戒律,更不可以泄气,即使路上只有他一个人。

之后,唐僧有了手下,他的旅途于是不再那么安宁。今天孙悟空不听话,明天沙和尚走丢了,后天猪八戒又招惹了什么在他看来有违佛法的麻烦。唐僧必须把它们摆平,否则四个人寸步难行。同时,他又会遇到满路的妖怪。可对付这些妖怪,有时却并非打死了事那么简单——它们往往是什么太白金星的坐骑,或是文殊菩萨的宠物。这些属于天庭大人物的东西,常常只能寻求天庭的力量来帮助解决。现实中的领导也是如此。一方面,他得管理好他的团队,防止内讧;只有协调好内部人际关系,他才能保证自己的队伍高速行进。另一方面,天庭的势力好比上级,领导的领导也会犯错,也会给下级带来麻烦,因而一个领导必须做到在各方压力下找到平衡;最好不得罪上司,又不亏待下属。此外,还有一些“拦路小妖”带来的威胁,也是领导们不能不小心提防的。

当唐僧遭遇大难,比如被缚,比如最得意的门徒也斗不过妖怪,他还会祈求佛祖保佑,鼓舞徒弟们的斗志。这意味着孱弱的他充当的必定是精神领袖的角色。现实中的领导的确不一定比他的手下能干,但他必须学会利用他们,合理安排而使他们各尽其能。在遭遇挫折时,领导只有处乱不惊,才能将下面的人带出困境。

看似只会念经、只会喋喋不休地说教而无法亲自降伏哪怕最弱的鬼怪的唐僧,其实恰是四人中的核心。没有他,三个徒弟将不是闯祸就是散伙。

唐僧,一位合格的领导。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涵,处处显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便可“滥施于人”?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会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构思提示

写本题,就立意而言是比较自由的,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从“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等中任选一条谈开来,也可以谈其他的“人生哲理”,此外,还可以质疑某一所谓的“人生哲理”,从“走出哲理的误区”的角度提炼主旨。从文体和写法上看,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直接阐述某条哲理;也可以叙述经历或编写故事,委婉曲折地诠释话题。写议论文,应立足于把理说清,适宜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来写,不能空洞地发表议论;例证上要有点趣味性,谈古论今,带点杂文味,效果会比较好。写叙事性的文章,应该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最好选择你亲身经历的耐人寻味的一件小事,表现出自己从中领悟到的哲理。记叙文,目的是使人感动,因此要在选材、描写上多下功夫。材料选得好,自然感人;材料选得不好,就属于先天不足。

作文时要防止出现以下几种毛病:

一、审题失误。所谓“哲理”,指的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现代汉语词典》),即具有普遍意义的、带有某种规律性的道理。有些学生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回答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这谈的只是自己的人才观。如果谈“德与才”的关系,论证指出:有才无德,不是人才;有德无才,也不是人才。德,要靠才来支撑;才,要凭德来护航。这样写就有点哲理的意味了。有的同学错将“人生哲理”理解成人生观、人生态度,反复强调“乐观地生活,这就是我的人生哲理”,审题上的失误就更明显了。

二、泛泛而谈。整篇文章涉及四五条哲理,结果什么都没说透。或反反复复谈哲理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谈哲理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人生需要哲理的引导。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说了等于没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化大为小,集中笔墨;择其一点,不及其余。

三、观点失误。片面地看问题,如认为正直的人必定吃亏,鼓吹人要圆滑处世。这样的观点违反了思想积极健康这一基本要求。再如,论说只有失败了,才能走向成功。这个观点显然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四、立意陈旧。比如把论点确定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就过于平庸了;如果反过来谈“成功也是失败之母”,相对要好一些。由于话题宽泛,人人都能写,因此只有写出新意,写出深刻性,才能脱颖而出。

名言警句

1.生活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作家郑辛遥)

2.甜酸苦辣都当营养,风霜雨雪皆是滋润。(平凡者的人生感悟)

3.生活的悲剧性不在于一个人输了,而在于他差一点赢了。(海德伍·布朗)

4.石块砸陶罐,倒霉的是陶罐;陶罐砸

石块,倒霉的还是陶罐。(犹太谚语)

学生范文

最苦的树,开最香的花雷于葭

一场好雨过后,丁香会在一夜之间开得满树锦绣。柔柔的紫色或洁白的花朵簇拥着,如雾如烟,迷离朦胧。微风袭来,丁香的香味漫溢开来,沁人心脾,只一点点,便给午后炽热的城市平添了清新与舒畅。它们努力地灿烂着,花枝恣意地伸展着,一缕缕香味缠绕、环抱着我们整个身心,让人像是浸润在音乐里,或是沐浴在飞泉下。的确,丁香花是最香的,可是你尝过丁香的叶子吗?那种苦涩几乎可以使你味觉麻木。极香与极苦,两种极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给了玫瑰娇艳欲滴的花朵,却也使它浑身长满了刺,让许多人不敢接近;大自然赋予了昙花妩媚的姿态,却只给了它仅仅一瞬的生命。让人惋惜不已……大自然确实赋予了万物两个极端,但是这自有它的道理,就像丁香一般,只有最苦的树,才能开出最香的花,而我们,切不可因为尝到叶子的苦就忘了嗅一嗅花的香。

一个人行走在旅途上,总是有障碍的。一道栅栏挡住了他前进的道路,一座山峰遮住了他头顶的蓝天……于是他茫然失措,停滞不前。他看不到缠在栅栏上的藤与花的活力,看不见山峰背后风景如画的草原,他不懂得大自然造物的规律。大自然总是给予万物两个极端,也许在失败与困难之后便将迎来成功与收获。事实上,我们的失败并不全来源于生活,很可能大部分来源于自身——只有当我们自己停滞不前时,大自然才会收回失败的另一面。

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曾写道:“我想放弃生命……但我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它,就像守护一簇小小的火苗,不让它熄灭,我要让它燃烧得更旺,照亮我的天空。”面临狂风暴雨时,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斗志与风雨搏斗。她成功了,尝到丁香叶的苦涩后,也终于嗅到了丁香花的清香。

大自然在创造万物时,早已告诉我们:面对失败时,永远不要放弃,因为在它后面很可能就是成功。失败后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是啊,失败往往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停滞不前。让我们跨过栅栏,越过山峰,寻找自己的成功。朋友啊,最苦的树开最香的花!

文题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即眼界)。站得高方能看得远,人生也是如此,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乃至社会进步非常重要。

请以“视野”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构思提示

审读提示语不难发现,命题者不是要求简单地写一写目光所及,而是要求抒写人生感悟,表现出一定的内涵。具体而言,可写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见解。总之,不论写什么内容,都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眼界”范围,而要写出社会内涵,写出情感的升华,凸显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参考拟题:视野决定境界登泰山而小天下用心看世界你的脚下是黄金心是主宰登高望远筑起远眺的高台视野·命运会当凌绝顶将世界收入眼中。

实用素材

作家冯骥才说:“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唯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国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打开的窗口越大,放进来的阳光就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就越丰富,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也就越全面。

学生范文

乌云后面是阳光郑宇琛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周围的事物限制了思维,蒙蔽了双眼,因而看不到不远处更为广阔的天地。正如那片小小的叶子,竟把整座泰山、整个世界挡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人生总会遇到一扇扇门,一个个岔路口,有时候它们会让我们看不清前方的路。但是,若因此便以为前方没有路而停下脚步,不再前进,让那扇挡住我们的门变成一堵墙,让岔路口变成死胡同,那或许,我们的世界真的就只有这么大。

所以,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只有坚定地走下去,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西楚霸王项羽没有看透这一点。当刘邦的大军逼得他走投无路、四面楚歌,心爱的虞姬无奈地死在面前时,他悲愤绝望,感觉世界已经到了尽头,“天要亡我”,还有什么出路呢?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他,拒绝部下再三催他渡江的请求,选择了结束生命。血洒乌江的那一刻,他同时也将东山再起的那扇门关上了。从此,乌江边永世飘荡着他那千年的悲歌。如果当时他不被绝望吞噬,如果他能将眼光投向对岸,看到那边的希望,或许历史就将改写吧。

其实,心有多宽,看得就有多远。只有拨开心中的乌云,我们才能看到生活的太阳。在面临困难甚至身处绝境时,不妨打开心扉,向四周望望,说不定幸福的曙光就在不远处。

电影《美丽人生》中的父亲,总是以他的轻松幽默感染着周围的人,即使被纳粹关到集中营里,他仍旧用他的微笑,为儿子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会笑着为儿子描述“游戏”胜利后的图景,努力维持着儿子那颗单纯的童心。当二战临近结束、纳粹大举屠杀被关押的犹太人的那一刻,他将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自己却被纳粹发现了。临终的瞬间,他还做出搞笑的动作,让儿子确信这只是一场“游戏”。年幼的孩子在伟大父爱的包裹下,心灵竟未因战争而有过半点阴影。相信这位父亲在去世之前,一定看到了自由的曙光,也看到了孩子幸福的笑脸。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请不要让悲伤、困苦蒙住双眼,因为在这层层的乌云后面,或许正有幸福的阳光在等着你。

放开胸怀,扩大视野,走向阳光明媚的前方。

文题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曾对人类的风度作过一曲热情而诚挚的颂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风度是以智慧、情操、品格、修养为色彩,以言行举止为笔绘就的美丽图画。请以“风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构思提示

这是一道概念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何谓“风度”?怎样具备真正的“风度”?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需要全面、辩证地加以审视。如果只抓住一点,不多方面考虑,文章立意可能会片面;

如果选取已有的看法,观点可能会陈旧。时代变了,对“风度”的理解也变了,但对人的精神的把握永远不会过时。写此类题目,要注意理性思辨与情感渲染的统一。

本题参考立意:一、为人处世,最讲究“风度”,良好的风度令人赞赏,让人羡慕,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价值;二、风度不一定是博学多才,不一定是位高权重,更不一定是财大气粗,风度首先是一种涵养,一种内心的充实,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现;三、风度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言语恰如其分,着装整洁得体,举止温文尔雅,态度自然诚恳,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诚实守信,生活俭朴健康,见解独到深刻,情趣高雅脱俗……

题目规定写成议论文,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于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敬重,有利于与人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情操(怎么样)。

参考拟题:风骨+气度=风度。

时文示范

真正的风度姜钦锋

2001年9月11日上午,纽约的上空艳阳高照,陈思进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的办公室位于世贸大厦北塔80层。八点多钟,他刚打开电脑准备工作,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摇晃,桌上的一满杯咖啡溅了一地。陈思进和同事们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地震,并未引起太大的恐慌。

几分钟后,有人通知全体撤退,这时陈思进才意识到可能出大事了80层没有往下的电梯,他们迅速走到78层寻找出口。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楼体变形,8个出口的门全部卡死了。手机信号已全部中断,三四百人挤在一块,他们无法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死亡的气息瞬时扑面而来,恐惧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人们开始强行撞门,经过15分钟的齐心协力之后,终于打开一个出口。

电梯肯定走不了,只能走楼梯。生命的通道被分成两条:一个楼梯往内旋转,另一个楼梯往外旋转,显然,内旋的楼梯要比外旋的近得多。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谁心里都清楚,走近道就意味着多一线生机。灾难面前,人们并未慌乱,自觉地把近道让给了老人和妇女,陈思进和其他人一起从外旋楼梯逃生。楼道狭窄,人群拥挤,却没有人推搡抢道,人们井然有序地快速撤离。

刚走下几层,陈思进的眼镜忽然掉了,眼前一片模糊,他心想还是逃命要紧,便头也不回、跌跌撞撞地接着往下跑。没走出几步,忽然有人从背后拍他的肩膀:“先生,这是你的眼镜。”陌生人凝重的眼神,似乎在向他传递一种力量——要活下去!陈思进万万没有料到,在生死攸关之际,竟会有一个陌生人帮他捡回眼镜。那一瞬,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情。他戴上眼镜,感激地说了声“谢谢”,更加卖力地往下跑。

78层楼梯,陈思进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终于逃到了一楼。到处都是刺耳的警笛声和人们恐慌的呼喊声,街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他这才知道,世贸大厦南塔已经倒了。陈思进不敢喘息,拼尽全身力气狂奔而逃……两分钟后,身后传来轰隆巨响,大地在颤抖,世贸大厦北塔轰然倒塌,陈思进死里逃生。望着身后的一片废墟,陈思进流泪了。他明白,是那个帮他捡回眼镜的陌生人善意地一俯身赐给了他宝贵的两分钟。

“9·11事件”已经过去5年,现在的陈思进是全球第二大银行美洲银行证券部副总裁。回想起当年那段逃生的经历,他感慨万千。他说,那一天,男人们主动让道给老人和妇女的壮观景象至今还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人们没有抢道、推搡,也没有争论、吵嚷,那份心灵的默契令人叹为观止。也正是这份默契,为所有人赢得了宝贵的逃命时间。

在生死攸关的求生之路上,混乱只会逼人们陷入更大的绝境。唯有团结、正义,才能拥有力量,温暖前行。

面对死亡,人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对人性的高度尊重和关爱,绝不仅仅是借以抬高自己素质的幌子,更不是男人向女人献媚的手段,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对良心安宁地追求。这才是真正的风度!

文题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漠视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我们生活在一个崇拜英雄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英雄应具有哪些品格?如何才能成为英雄?想必你一定有着自己的看法。请就“英雄”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构思提示

“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才能勇武过人的人;②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③具有英雄品质的。受提示语的限定,写作文时应取“英雄”的名词性含义,不能把它当形容词处理。

怎样构思呢?可以先充分展开联想,比如想到有关“英雄”的语句(“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末路”“时世造英雄”等);或想到历史上一系列悲剧英雄(荆轲、项羽、岳飞、石达开等)。当然,真正要写好本题,还应注意写出强烈的时代感,因为引出话题的提示语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崇拜英雄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如果采用故事新编等写法,一味地围绕古人古事做文章,虽不会离题,但总有选材、立意不够精准之嫌。事实上,不妨好好想一想,在今天,衡量英雄的标准有没有发生变化,培育英雄的“土壤”是否“丰厚”……这样深入思考一番,文章就不会缺乏现实意义。

立意参考:1.敢于承担风险以过人的勇气与魄力开创事业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2.反腐英雄,我为你大声喝彩;3.英雄注定悲情。

时文示范

侍从眼中无英雄史海威

英雄,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无论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还是在平头百姓的街谈巷议中,英雄总是叙述的焦点和仰望的中心。在一般人看来,英雄是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是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是战无不胜、功勋卓著的,还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不过在英雄的侍从们看来,众人仰慕的英雄却都算不得什么,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科尔儒夫人说的“侍从眼中无英雄”这句话,其出处由来也早。16世纪法国学者蒙田就曾言:“人为其侍从所敬者,鲜矣。”后来美国学者爱默生更进一层,甚至认为在“奴仆”的心目中,“每个英雄终成厌物”。这些话,乍听起来会觉得偏颇,但细细思考,就会觉得很有道理,不妨以几个事例证明之。

大圣人孔子当时以博学知礼闻名于乡里,但他的邻居却有点看不起他,时以“东家丘”讥之。汉武帝雄才大略,但在做过中书令、相当于汉武帝高级侍从的司马迁看来,汉武帝反而缺点多多,接近于昏暴之君,这在《史记》的许多篇章中都有体现。拿破仑因其军事天才而被举世公认为英雄,但有两个人不这么看,反而常给他难堪,那就是他的太太和他的老朋友。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我们想知道的是,不可一世的英雄们,为何在侍从眼中变了样,成了爱默生所说的“厌物”?

我想大概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英雄虽然有非常杰出的才能,但他们也是人不是神,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短处,再加上英雄又对侍从们不设防,这些缺点就更容易暴露出来,甚至还会被有意无意地放大或发展到极端。二是侍从的信息来源渠道有限,对英雄的了解往往不够全面,他们一般看不到英雄从容指挥千军万马、悄然胜敌于千里之外的场面;也理解不了英雄的高超智慧与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多时候只是接触到英雄生活中平凡、平庸的一面。基于这两点,英雄在侍从眼中自然光彩不再了。

实际上,真正的英雄,当如罗曼·罗兰所说:“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压倒罢了。”末了,忽然想到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名人回忆录之类的书籍,这些书大多是作家所写,倒不如看看其中收录的名人身边人的说法,可能来得更真实些。

猜你喜欢
风度视野英雄
风度
英雄
风度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视野
真相
视野
美与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