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aku Atuahene-Gima
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复杂而多变,在技术、市场、客户需求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极为激烈的竞争。在这个复杂的市场环境背后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制度,催生着很多新的法律,涉及知识产权、客户权益、研发、竞争行为、人力资本获得及使用等方面。对于那些具有创意的个人和公司来说,这其中潜藏着无限的机会。中国飞速发展起来的中层阶级、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制造业或者更重要的还有科技领域众多具有高素质和能力而又相对便宜的劳动力,想想这些诱人的因素吧。如何才能抓住这些机会?答案正是创新能力。
何谓“创新”?
我所说的创新有两重含义,一个可称之为“小”创新,另一个可称为“大”创新。所谓“小”创新指的是任何产品、流程、服务或商业活动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能够创造出满足顾客需求的独特价值,从而获得顾客的青睐。所谓“大”创新指的是管理方面即组织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创新,它可以推动客户及整个价值链上新价值的产生。创新不仅指新产品、新服务,它更是一种文化,重视所有员工的创造力;它也是一种组织能力,能够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见到创造新价值的可能性。可惜的是,很多在华外资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都仅将创新视为“小”创新。所以,他们往往忽视市场、制造、配送、客户服务方面的创新;忽视建立商务关系和个人关系、选择商业伙伴及与之合作、发展和执行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也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聘用、奖励、留住优秀员工)的创新。
不过,事实并不完全那么黯淡。有些本土公司已经将创新视为整个公司的一种能力,涉及到公司各个方面的职能和每一位经理。例如,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保国这么说道:“对于我来说,创新有两重含义。一是产品和技术创新,二是管理创新……每次我们管理层召开会议,我都会强调创新。我告诉每一个经理,我们需要创新,他们必须有冒险精神。如果一个企业不创新,就做不长……我要求经理们在他们每年的战略计划中都要有所进步。比如说,前几天我们的销售主任交来2000年的销售战略。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是战略基本上和去年的相同。我把计划书退回给他,要求他加进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2000年的市场是不一样的。”
创新在中国的总体矛盾
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成功和生存关键的朱保国并非“独行侠”,根据一项针对在华企业和本土企业的调查,95%的CEO认为公司未来的成功和生存有赖于创新。可惜,只有15%认为他们拥有创新的愿景和战略、产生和管理新点子的管理流程、培训经理人掌握跨职能团队建设技能的相关设施、评估员工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所必需的正规的衡量指标、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以及最需要指出的一项,表彰和奖励创新的系统。简而言之,建立一个支持创新的环境需要很多关键因素,而许多企业,无论中外资在这些方面都做得相当不够。这是创新在中国的总体矛盾:一方面认识到创新对于公司的生存具有巨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多数的CEO却将重点和资源更多地投放到其他方面。尤其是很多CEO相信在中国企业获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是成本优势和生产能力。这些当然将继续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研究表明,在这个飞速变化的环境之中,企业如果忽视创新,从长远来看他们就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我将其称之为“FUD三因素”:担心(fear)、犹豫 (uncertainty)、怀疑(doubt)。
*对于国家及地方政策不够透明,国内无序竞争、盗版、假冒和仿造的担心;
*对于中国市场、顾客和技术的变化无从把握而感到犹豫;
*对于目前和潜在商业伙伴的怀疑,同时对公司是否有能力适应快速多变的经济和政策环境感到怀疑。
很多CEO和他们的企业都知道创新是正确的,但却怠于行动。在这一总体矛盾之下,存在着一些创新管理方面的具体矛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