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杰
1671年5月,以布勒特为首的五人犯罪团伙因偷抢英国的“镇国神器”——英国国王的皇冠锒铛入狱。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对这伙强盗非常感兴趣,亲自提审布勒特。审讯过程中,布勒特充分发挥其“辩才”,同查理二世进行巧妙周旋。查理二世不知不觉之间陷入到布勒特的语言圈套中,最终不仅赦免了布勒特的死罪,还赏给他一笔数额不小的年金。判决结果公布以后,英国舆论为之哗然。那么,穷途末路的布勒特究竟使用了何种诡辩技巧,使自己死里逃生呢?下面就是查理二世和布勒特对话的精彩片段——
查理二世:“你在克伦威尔手下时诱杀了艾默恩,换来了上校和男爵的头衔?”
布勒特:“陛下容禀,我不是长子,所以没有继承权,除了本人的性命以外别无所有,我得把我的命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查理二世:“你还两次企图刺杀奥蒙德公爵,是吗?”
布勒特:“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你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该挑选一个更适合的人来接替他。”
查理二世沉吟了一会,又问道:“你越干胆子越大,这回竟然偷起我的皇冠来了!”
布勒特:“我知道这个举动太狂妄了,可是我只能以此来提醒陛下关心一个生活无着的老兵。”
查理二世:“你不是我的部下,要我关心你什么?”
布勒特:“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英国人互相之间兵刃相见已经很不幸了,现在天下太平,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臣民,我当然是您的部下。”
查理二世继续问道:“你自己说吧,该怎么处理你呢?”
布勒特:“从法律角度来看,我们应当被处死。但是,我们五个人每一位至少有两个亲属会为此落泪。从陛下您的立场看,多十个人赞美您总比多十个人落泪好得多。”
查理二世绝没有想到他如此回答,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然后又问:“你觉得自己是个勇士还是懦夫?”
布勒特:“陛下,自从您的通缉令下达以后,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身,所以去年我在家乡搞了一出假出殡,希望警方相信我已经死亡而不再追捕,这不是一个勇士的行为。因此,尽管我在旁人面前是个勇士,但在您——陛下的权威下只是一个懦夫。”
【点评】
布勒特的诡辩技巧可用“偷梁换柱”四个字来把握,他总是有意识地通过巧言令色的方式,把查理二世提出的问题转换成自己已经设置好的论题,诱发对方在不知不觉之间钻进他的圈套,致使对方思维混乱,而他则趁乱混水摸鱼,一旦查理二世乱中出错,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偷梁换柱”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对对方提出的论点不去进行正面辩论,而是“另开炉灶”,炮制出许多似是而非的论调,转移对方应有的攻击点。这种方法算不上多么高明,可查理二世却稀里糊涂地上了当,完全陷入被动,终以完败收场。
第一回合,查理二世两次指责布勒特以暴力手段换来上校和男爵的头衔,布勒特闭口不谈自己真实的杀人动机,却以不是长子,没有继承权,为了官爵只能这样做和为了试一试被杀者是否配得上国王赐给他的高位为由作答。前者是为自己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辩解,后者表面看来是为国王着想,实际是想诱使国王站在自己这一方,支持自己的主张。显然,查理二世并未察觉出布勒特的阴谋,布勒特初战告捷。
第二回合,查理二世指责布勒特偷抢皇冠,布勒特对偷抢一事只字未提,却将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归结为“以此来提醒陛下关心一个生活无着的老兵”,暗示查理二世对老兵的生活不够关注,有渎职嫌疑,过错并不在自己一方。查理二世这次还算没有糊涂,马上便指出布勒特并非自己手下的士兵,自己对他并无关心的义务。布勒特一计不成,再次偷换论题,将“臣民”和“士兵”混淆成一个概念,令对方无言以对。此刻的查理二世对布勒特是否有罪已经产生了动摇,布勒特大功即将告成。
第三回合,查理二世既然无法辩倒布勒特,就让他自己为自己定罪。布勒特马上玩弄起语法修辞,先假装承认自己罪不容诛,紧接着便把查理二世处死他们和让他们活着两者做了一个对比:“从陛下的立场看,多十个人赞美您总比多十个人落泪好得多。”在这里,狡猾的布勒特再一次转移论题,把查理二世如何从法律上量刑的问题转移成杀头和不杀头哪一种方案对国王更有利的问题,使查理二世怦然心动。至此,查理二世被彻底说服,布勒特则凭借巧言灵舌和诡辩欺骗侥幸逃生。
至于最后一次问答,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对最终的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布勒特也就懒得再施展辗转腾挪的运动战术,在“陛下的权威下”,我“只是一个懦夫”的回答既充分肯定了查理二世的权威,又最大限度地迎合了他的虚荣心,可谓一石双鸟。查理二世自认为是一名仁义之君,只是有一个问题他却始终没有搞清楚:在处死这五名罪犯、看到十个人落泪和使社会公理得到伸张之间,他又该如何抉择呢?
(作者系河北农业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