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题实写思如泉

2008-06-21 10:12曹保顺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6期
关键词:有形物象铭记

曹保顺

所谓“虚题实写”,就是把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来理解,化抽象为具体。它能把以抽象的概念、词语或句子为话题的文章,写得实在可感,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富有新意。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做到“虚题实写”呢?我觉得不妨作到以下“三化”:

化抽象为物象。如同样写“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滚滚江水,让人回味无穷。它以水来比愁,突出愁之广,愁之深;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个物象来比愁,突出愁之无处不在,绵绵不绝,新颖生动。同时虚景实写,情景交融,实在是妙不可言。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更是化抽象为物象的典范:“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分别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物象来比喻人生不同时期的乡愁,把抽象无形的乡愁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突出了不同时期乡愁的特点,非常贴切,非常具体可感,可谓巧妙之极。

这种化抽象为物象的手法,在议论文里也是不乏其例的。如某考生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的《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一文,开头就运用比喻把“忘记和铭记”的话题进行物象化:“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天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这段文字扣紧“忘记和铭记”的特点,生动形象,加之春夏秋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化用古诗,如盐溶于水,不露痕迹,表现了作者很好的语文素养,使文章开头亮丽精彩,先声夺人。

化无形为有形。李白的《静夜思》把一种虚拟抽象的思乡感情幻化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画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月抒怀;朱熹把读书的乐趣这种抽象的东西幻化为有形的画面,好像人们观赏多彩的天空,“天光云影共徘徊”,把抽象的理趣形象化了;又如表现时光匆匆,朱自清先生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但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匆匆》)这段文字中,朱自清将无形的时光化为有形的生命,使时光具有了生命,它脚步匆匆,前进不辍,不为人情所动,形象地告诉人们时不我待,一定要珍惜时光。多么具体!多么生动!

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在我们的作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如某考生以“宽容”为话题的文章(片断):“宽容是风。吹遍每一个角落。吹开那满天的乌云,让太阳露出,融化凝结在心头的冰雪,放飞那颗被羁绊的心情,给生命一个美好的延续。宽容是雨。浇灌好每一颗弱苗。倾盆直泻,丝丝缕缕,滋润焦渴的土地,抚平大地累累伤痕,让花儿更艳,草儿更青,万物焕发新的生机。宽容是山。当仁不让,付出努力。挺拔起高昂的头颅,为森林、百兽栖身。敞开坚实的山门,给宝藏安全的保护地。张开绿色的天伞,为前来投生的弱者避风挡雨。宽容是海。裸露宽广的胸怀,接纳百川。无论风高,无论浪急,载着一条悔过的心船,躲过暗礁,避开险滩,奔向光明的彼岸。”在这段文字中,宽容,一个无形的抽象概念,就这样有了它的形体、神态与容貌,这都是因为化无形为有形,也就是“虚”的变成了“实”的。当然,将作文写成这种精美的散文诗是有难度的,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灵活处理,比如从文中任意截取二三节,在每一节后加上一个感人的故事,稍加连缀,再加上“凤头”,配上一个“亮丽的尾巴”,应该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化宽泛为具体。对于“虚题”,写作时要首先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发掘或选择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对话题或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如“追求”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又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要求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作,这里的“符号”是抽象的,宽泛而且缺少具体的指向。作这个题目,首先要读相关的材料与写作要求,理解题意,同时用一个实际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符号。如一位考生写的《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作者巧妙地借助副标题的形式,把写作的范围具体化和缩小化,从而使写作有了明确的所指和方向,写作也就容易了许多。

假如让我们以“季节”为题进行写作,因为“季节”这个命题太宽泛,我们就要注意化虚为实,具体生动地再现,或者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对这个题目的处理,我们首先可以把它放进一个比较充实的背景材料中,化虚为实,就能写出好文章来了。比如把人的一生和自然的四季对应起来,升华“季节”的主题,春的希望,夏的耕耘,秋的收获,冬的隐忍,这样就会内容充实涵义丰富。其次,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较小的切入口,随着自我的感悟进行深化和升华,最后丰富“季节”的内涵。比如由自然之秋的伤感凄凉,想到季节的更替、人生的无常,然后又可从古人那里汲取教益,感受到自然的雄浑博大,想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引出人生“季节”的深层思考。当然要想把“季节”写实,必须找到精当的载体,或春花流水,或落叶秋风,或人生的某一时刻留存的记忆之物,让它们承载自我情感,在文字中涌动,才能真的文质兼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中学)

猜你喜欢
有形物象铭记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如何与物象相处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未定义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