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生 朱 寅
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 探索性的研究时指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一种质的转变。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一、预料中的预设生成,厚积薄发
预设要有预见性。虽然教学是一个开放、变化的过程,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教师还是要尽可能地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要全面深入地思考探究,力争使课堂过程处于运筹帷幄之中。成功的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展开的基础,而预设中的生成会给自己的教学锦上添花。教师通过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分析、理解、独立探究,做到很好的思考质疑,预设课堂上学生要达到的生成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感悟和理解文本。学习《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在理解“人是一根苇草,不堪一击”的同时,自然会引发学生“人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比宇宙要大,因为人有思想,思想会使人如苇草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从而拥有了超出宇宙的优势,成为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的思考。
实际上,学生被老师所引领,思维的空间起初总是十分狭窄的,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施。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抉择、判断的决策者的角色优势,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获得直接体验。这样,在老师的预设引导之下,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郑愁予的《错误》时,我发现许多同学在讨论时都认为:这个错误是男主人公不应该从她的窗前经过。我不加阻止,让他们各自写出自己的理由。其实拥有自己的思想的过程也是自己思维得到缜密锻炼的一个过程。这时,又有学生在反复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了新的理解:女主人公希望这是个错误,希望听到的马蹄声正是自己思念的心上人骑的马所发出的声音。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想象合理,都可以成为正确的解读。我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自由而循序渐进的提升。
二、预料外的有效生成,智慧闪光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预设外的有效生成可以让课堂更精彩。在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作品的感情基调,学生在充分查找资料以及探究的基础上,产成了激烈的争论,生成了新的观点:有人认为,作者感情是达观的,有人认为作者的观点是消极避世的。并且各有理由,各有论据,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将这些生成的观点作引导性的评价:“很多人认为他有些消沉,但不是消极。持消极观点的还可以再论证,形成论文,只要道理、论据充分,也未尝不可。”因生成而让学生感触了更多的内容,事半功倍。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辨的空间,让他们形成激烈的争论,老师和其他同学就其生成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形成有代表性的观点,突出正确的、纠正有偏差的、解决或突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在争论交流中拓宽、延展,师生都会受益匪浅。如果能进而形成预料外的预设生成,定会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熠熠生辉。“自古红颜多薄命”,在讲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分析女主人公杜十娘悲剧命运造成的原因,在怪罪于李甲的薄情寡义,怪罪于孙富的阴险卑鄙之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质疑:“其实,杜十娘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他和李甲已经相处一年多,怎么就没有看清他的真面目呢?就不能了解他的本性呢?”这的确在我的预设范围之外,是非预设生成。当时我愣了一下,转而一想,何不就此让学生展开交流呢?于是有学生说:“是因为杜十娘生活在烟花之地,像李甲这样的人已经是不错的了。”有学生说:“恋爱中的人很痴情,往往会沉迷其中,甚至辨别不清方向。”又有学生说:“这是作者情节结构安排的需要,否则就不能很好的展现作者所要表达的立意和主题。”……当时我都为之一怔,因为在短暂的课堂上,我没有学生概括的这么全面,想得这么周到。可见,非预设生成会让课堂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三、旁叶斜出的无效生成,理智处理
高中语文课堂要讲究思维的深度和有效性,而不要只是一味追求花哨、热闹。学生的生成不能过于钻牛角尖,过于钻牛角尖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生成也不能过于散乱,过于散乱则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方向;过多过杂的生成,会很难抓住重点,课堂的有效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在“生成”这件华美“外衣”的遮罩下,有时也会形成教学上的生成误区:只要是课堂上生成了有个性的东西,都是课堂的亮点。其实不然,预设中价值不高的生成或无效生成,好似空中楼阁,好看但不中用,对学生对教师没有什么益处,最终要轰然倒塌。
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同学很好的进行了回答: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突然有学生旁叶斜出,提出了他的“个性化”理解:乱石穿空,就是水流将石头经过磨洗冲成了许多罅隙,水从罅隙中流出,冲向空中。顿时,教室里骚动了起来,在教师运用自己高屋建瓴的把握,及时刹住了这个所谓的“个性化”的无效生成后,课堂的气氛顿时又回到了赤壁古战场的雄浑壮阔之中。因此,对于课堂上的生成价值不高或无效的生成,教师的理智引导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天方夜谭”、“南辕北辙”,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以预设为基础,在教学实施中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而老师对预料中的预设的动态生成和预料外的有效生成,以及价值不高或无效生成的理智处理,可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真正让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通联:陆建生,江苏常州高级中学;朱寅,常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