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中的对比

2008-06-06 09:50姜全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思妇全诗过客

张 柳 姜全德

郑愁予的《错误》,犹如一幕人生短剧。它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这样的主题与特色,源于诗人巧妙经营的思妇与过客的对比式结构艺术。

总括式对比与展开式对比。诗的第一节共有两行,首句六个字,写“我”——过客,句中的“走过”暗示着“我”只是过往,不以此为目的地。“走过”又赋予诗作以时间的流动感,时光易逝,过客匆匆,君从何方来?何处是归宿?这是为过客作结。次句十五个字,写“你”——思妇。在诗句中,诗人精选了一个动人的意象:莲花,这是一个传统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其象征意义主要有三种解释:一为爱情,二为人品,三为友谊。综观全诗,本诗中的“莲花”当取“爱情”义。一个渴盼游子归来的女性形象,颜如莲花般滋润,情似莲花般清纯,却在期盼归人的悠久等待中打发掉无穷的寂寞与失望。在时光的煎熬中,她含负着痛苦与不幸,哀艳、凄凉、难解地老去,这是思妇命运的概括。从全诗来看,这又是一组总括式对比;又因为这两句诗在全诗的结构上具有“诗序”的作用,所以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并将读者迅速引进作品所设制的情景中。诗的第二节与第三节形成了又一组对比,自然地由总括式对比变换为展开式对比。诗歌的第二节专注地表现思妇心态,以“客观对应物”来外化女主人公的心境,意象的营造由外渐内,由大趋小。在这节诗中,诗人用“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既有助于音调的和谐,又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使抒情主人公思妇更加寂寞痛楚。同时,诗人又用两个比喻含蓄深婉地写思妇的心:“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比喻的新颖巧妙自不待言,“小小的”两次重叠也轻倩柔美。原句本来应该是“你的心恰如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与“紧掩”这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第三节是过客的剖白,一反上一节的含蓄委婉,“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直接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以是非判断的语气展示了过客的心理。在直白式的宣告中,同时又潜藏着男主人公多少自疚与无奈!这一组不对称的对比,使诗作富于变化,也使读者深切体味到两种不同情态的矛盾。

形式符号的对比与艺术内涵的对比。《错误》一诗在形式符号上有着层次丰富的对比:第一节诗,诗行是短与长的对比,节奏是急与缓的对比,人物行为则是匆匆过往与苦苦等待的对比。后两节,行列的多少,排列的对称与错杂,意象的丰富与简约,人物刻画的含蓄与直白等等,构成一串对比,不约而同地展示着作品艺术内涵的反差与对立。毫无疑问,形式符号上的对比,完全植根于诗作艺术内涵的对比。思妇为什么要痴心不悟地等待归人?为什么总要在失望中重复那美丽的错误?过客是不是她的心上人或意中人?这位游子为什么要不停地流浪?这种流浪无根的人生是否错误?在如此对立矛盾的人物情感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游子只能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为什么思妇的盼归愿望只能一再落空?……诗歌留给人们大量的空间,高超的对比艺术,促使读者去深究作品的内涵,而不仅仅把它当作一般的爱情诗来解读。

[作者通联:张柳,四川内江市第四中学;姜全德,四川内江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思妇全诗过客
春 思
长相思·一重山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 思妇诗”比较研究
挂职干部不能有“过客”心态
在凤凰古城我和烟雨皆过客
劝学
从言语层面浅析诗歌郑愁予《错误》的美
生命中的重要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