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校长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具有课程领导力和对教学敏锐的洞察力,校长在教学中至少要承担起四种责任——指导、参与、反思、总结。校长对教学的态度、追求决定着这所学校的教学发展方向,关系着这所学校的研究进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师生的生命成长。
我一直认为:学校不应是一个强迫学生社会化的地方,而应是一个服务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学得知识,获得技能,更应能感受生命成长的幸福愉悦。而这一切的获得有赖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所以,我一直希望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感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幸福体验。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幸福体验课堂是中关村一小全体教师的教学追求,也是我们的教学理念。
一、 问题的产生
2004年,在学校“教学日”活动中,我听了两节语文课。
镜头一:教学《跳水》一课,教师大胆创新,用15分钟的声、像、画欣赏代替对语言文字的品悟,学生在猴子和小孩的冲突中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画面,课堂上笑声不断。教师在用课件播放完课文后,让学生谈一谈更多更好的“解救方法”。
镜头二:教学《老树》一课,教师仅用十几分钟简单读读文章,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就结束了文章的学习,接着出示了大量老树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树的年龄,然后,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图片。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既没有扎扎实实学习词语,也没有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特点。
通过教研、听课,我发现教师们对课程改革充满了激情,学习课标、课堂实践、组级研讨、校际互动……可以看出,教师们力争在课堂上体现新课程理念,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却发现一些学科的教学失去了学科特性,在体现主体的课堂上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多元解读的课堂上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出现了失重,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用大量的视听、图片代替了对文本的研读和对语言的品味,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我不禁反思:孩子们究竟学到了什么?真正学懂了什么?能力有多少提高?真正感受到学习、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了吗?依我看,并非如此!
新课程、新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可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又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课程改革使一部分教师迷茫、困惑,使教师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行动研究
怎样正确解读课标,怎样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怎样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幸福成长。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因此,我和教学干部一起制定我们的研究专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行动研究。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实效性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就是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发展的程度。我们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进步与发展,以求得课堂教学实效的最大化。在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时,我们要坚决摒弃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环境中学习成长,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幸福成长的课堂。
近几年,我们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研究专题,以“让课堂为师生生命幸福成长奠基”为目标,引领教师聚焦课堂、注重实效,提高学业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围绕这一主线,学校狠抓“质量”不放。学校确立2004年为教学质量年,2005年为教学质量管理年,2006年为教学质量提升年,2007年为教学质量实效年。每学期认真落实“五级质量”监测。学期末教学主任针对学校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做总结。既肯定成绩,也不回避问题,问题即成为我们后期的工作研究重点。
围绕这一主线,学校狠抓“教师”不放。以“阅读工程”为主线,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以“校本研究”为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围绕这一主线,学校狠抓“课堂”不放。我们针对教师课堂授课提出“五要”:1.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读课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知识的阶段性、连续性;2.要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透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以学定教;3.要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蓝图,搞好教学设计,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4.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增长技能;5.要随时关注学生,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应是我们教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提出“自主教学”理念
我们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并在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的“自主教学”理念。
1.“自主教学”的界定
“自主教学”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2.“自主教学”的内涵
(1)以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根本。学科教学要基于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使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在学习中自我感知,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发展。“自主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2)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途径,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自主教学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地探索未知和研究新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和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相对而言的。我们认为,“自主教学”就是在学习小组中展开的,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由特定的情境引发的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探究的一种学习活动。
(3)以学生的全面、幸福成长为终极目标。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学会学习,但是教学的意义更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成长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幸福,即:不但学,还要学会,更要学得快乐,让幸福指数成为衡量一节课的重要参数。
3.“自主教学”的基本步骤
“自主教学”基本操作步骤是:激发兴趣、引发期待→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整合内容→合作探究、研读问题→实际运用、个体展示。
4.“自主教学”的基本策略
(1)质疑问难:“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自主选择: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
(3)构建支架: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围绕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习者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独立探索。
(4)资源共享:学生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作为共有资源,交流、提升,达成共识。
(5)拓展延伸:学生将学习资源延伸至自身、生活,作为社会资源的共有成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提炼出具有中关村一小特色的“自主教学”系列,即语文学科的“自主品悟”,数学学科的“自主体验”,英语学科的“自主交流”,科任学科的“自主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一个时代性命题。“自主教学”正是我校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研究、实践、探讨的结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自主教学”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明的教学方法,实现着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引发了课堂、教师、学生的可喜变化:课堂教学更加重视教学的丰富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了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教师们理念新、教学实、教法活,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头脑被充实、学习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范围越来越广阔,从而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