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彭芝
《北京教育》开设的“名校长谈教育”专栏很有意义,也很必要。一般说来,“名校长”或本人学养深厚,有突出的教育实绩;或师承优良传统,身后有名校支撑,能够借此栏目交流体会,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于教育将大有裨益。
我从教几十年,做副校长、校长近20年,深感教育是个大课题,与个人、家庭、时代、社会密切相关;又是项伟大的事业,重要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体会,名校长要做到名副其实,就要真懂教育,真想为教育奉献,真关心教育的发展;就要说真话,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一句话:真人办真事。
名校长应该关注什么?
首先,应该关注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人的天赋与才能存在差异,有的孩子智力超常,有的孩子有文艺、体育天赋,有的孩子具有发明创造潜能,也有的孩子在身体或心理上有残疾……“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好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好的学校就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好的校长就要为所有学生、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校应力求做到既能帮助学生实现升入理想学校的愿望,又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其次,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教育应该具有中国特色。什么是中国特色?就是穷国办大教育。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大国,与世界强国相比,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导致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拥有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校长,应该具有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情怀,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肩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再次,独生子女教育形成了中国教育的又一特色,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前贤都未曾经历的难题。从现在开始,大中城市学校的年轻教师,将逐渐以独生子女为主,出现独生子女教师教育独生子女学生的状况。作为校长,必须认真关注、研究这一新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问题,对于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之点,就是要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政府要加大相关的政策支持。我们办好教育最缺的是名师、好校长,是优质教育资源。一些边远地区,由于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已大为改善,相比之下,那里更缺的是优质师资。因此,国家的教育投入应更多用于师资的开发和培养。一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待遇,吸引、鼓励优秀人才选择教师职业,乐于终身从教;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再学习要给予政策扶持和立法保障,对中小学教师可以出台带薪脱产进修制度,使教师学得安心、学得高效。
第二,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优质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输出教育资源,帮助、带动薄弱校;鼓励名校教师到教育不发达地区支教,这样不仅使学生直接受益,还能带动贫困地区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和政府对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教师应给予政策性的奖励和待遇上的倾斜,使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身心舒畅,减少后顾之忧。
好校长,应该是一个以教育为生命的奉献者。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工作者,必须净化心灵,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放出世界眼光,唱响中国概念,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编辑 杜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