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离我们有多远

2008-05-30 10:40西风独自凉
新民周刊 2008年51期
关键词:格拉姆法西斯专制

西风独自凉

1966年8月5日,北师大女子附中前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卞仲耘在校内被红卫兵殴打致死。穿着军靴,手持短棍、木枪,将卞仲耘活活打死的红卫兵,都是些花季年华的少女,是什么让她们变得比野兽还疯狂,对一个50岁的长辈下此毒手?

崔卫平说:“不假思索地跟着别人去做,回避思考——既不想思考又没有能力去思考,正是刚刚走过的20世纪一些重大灾难的社会根源。”

普通人为什么会人性泯灭?苏联纪录片《普通法西斯》也曾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是什么造就了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法西斯?阿伦特从耶路撒冷审判中获得的启示是:正因为平庸的“普通法西斯”机械地服从,才使得“奥斯维辛”式的灾难真实地发生,它所造成的浩劫要比所有邪恶本能汇聚起来所产生的灾难还要可怕。

那么,现代民主社会有没有产生法西斯独裁的危险?2008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德国影片《浪潮》给出了答案:每个人心底都有个纳粹,只要有合适环境,共性压倒个性和独裁的恶魔就会破土而出。

弱小、强悍、受到欺凌或欺凌别人的人都可能团结到独裁专制的旗帜之下:弱小的希望强大,强悍的希望更加强悍,每个人都能从组织那里获得认同、安全和归属的感觉。于是,懦夫成了拔枪欲射的怒汉,温文尔雅的处子也会狂热地挥手敬礼、四处张贴“浪潮”的标记。

学生组织“浪潮”成立仅仅5天便风靡了整个校园,显示了专制的终极诱惑:服从、纪律、团结、共性;整齐划一的服装和步伐,凸显专制的力量:不随波逐流,就会被“浪潮”孤立或淘汰。个性和怀疑在这里不受欢迎,一个领袖、一个“浪潮”、一个目标。

统一服装的好处在于,每天早上起来至少可以不必绞尽脑汁去考虑该穿什么;放弃独立思考随大流,意味着你不必承担错误决策的后果,却能尽情享受行动的快乐;学习不好、不那么漂亮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融入集体之中,以集体的面目出现;你将远离毒品,再也不会无所事事。“浪潮”如此富有魅力,以致老师宣布结束实验,一个沉溺其中的学生无法接受這样的事实而吞枪自尽。

1961年7月,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开始进行一项非常著名的服从实验,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

试验由A、B、C三组人组成。A向B下令,要求他以电击的形式惩罚C,并不断提高电压,直到致命的程度。只有很少的B最后拒绝听从A的命令,去伤害一个无辜的人C。因为令人震惊的结论,这次试验被称作“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后来在《服从的危险》里写道:“当主导实验的权威者命令参与者伤害另一个人,更加上参与者所听到的痛苦尖叫声,即使参与者受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安的刺激,权威者通常仍然可以命令他继续。实验显示了成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多么大的服从意愿,可以做出任何几乎没有底线的行为,我们必须尽快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

《浪潮》根据1967年4月加利福尼亚一所高中进行的一项实验改编,它清楚地表明:独裁并不遥远,专制也很容易,人们是那么乐于服从,只需要训练5天,便会不由自主地卷入独裁专制的浪潮。爱人反目,同学翻脸,首领一声令下,异议分子竟遭同窗好友群起而攻之——世界真小,酷似“文革”的情景在《浪潮》里再度上演。

教育一个具有自由、民主的坚定理念,在任何情况下都惯于独立思考的公民,可能需要20年;而培养一个纳粹,却只需要5天,这就是《浪潮》带给人们的警示。

猜你喜欢
格拉姆法西斯专制
永远很遥远
坚守梦想的英格拉姆
布兰登·英格拉姆 三重威胁
法西斯的“撸子”
“专制”与“民主”
有本事的男人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世界最资深报童:送报71年
学会和孩子沟通 别让父爱变“专制”
批评与赞美